2022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





《2022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2、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不独子其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
3、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间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知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紫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
4、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火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怒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接,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
5、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游眉笔泉记节选) 【注释】霁:天放晴。漎(chng):流水声。巂(gu规):鸟名,即子规,杜鹃鸟。鬣(li):马颈上的长毛。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沜(p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jing)坞先生”指姚范。就:完成。卒;同“
6、猝”,突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石出潭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2)乃记之而去 (3)被而名之(4)要客九人饮于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同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7、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旧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需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客,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国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同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3)练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请循其本() 2.将下面的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学年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2 学年 部编八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专项 复习 古诗文 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