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9 说“木叶”.doc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9 说“木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9 说“木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9 说“木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关键句,准确把握作者观点。2、比较木与树、木叶与树叶在诗歌中不同的意蕴。3、在诗歌鉴赏中,引导学生做一个敏感而有修养的鉴赏者。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借鉴文中观点尝试分析更多的诗句。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文中所说“木叶”与“树叶”的不同特征,品味诗词意象背后的意趣。文化传承与理解:自主梳理更多的古诗词意象,加深对传统诗词的喜爱。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林庚先生对“木叶”形象暗示性的分析,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难点: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
2、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课前准备1、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意在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进入语言的美感意境。)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渗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做出所谓的科学解答,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激情和想象走近诗歌的殿堂吧。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
3、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的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三、作者介绍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
4、字静希,原籍福建闽候,1910年2月出生于北京。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夜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起”。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夜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弛想。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先后出版了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等著作。此外,林庚在楚辞、唐诗研究、明清小说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四、题目解说“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量论题,本文星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五、 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个
5、部分: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六、全文分析宋朝的心学家陆九渊曾经总结出一些读书的方法: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上诗的意思即是:1.读书必须要静下心,心静自然能讲文章理解透彻;2.好好玩味其中的意蕴,所谓的意味深长;3.读不懂得地方可以先行放过,不要走死胡同;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说“木叶” 2022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统编 2019 必修 下册 教案 第三 单元 木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