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谏逐客书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谏逐客书的教学应紧扣新课标的“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文体特征作为切入口,结合文言知识,理清文脉,引导学生关注思辨性的说理,进而学习古人的劝谏艺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文体是“书”即“上书、奏章”,是秦王赢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宰相李斯写的一篇奏章,也是先秦说理散文(议论文)名篇。文章以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然后列举了秦自穆公开始四代君王皆以客致强的历史,随即列举秦王所爱的色乐珠玉皆非秦地所产的事实作比,劝谏秦王不应该重物轻人。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秦王
2、收回逐客的成名。文章反复使用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大肆铺陈的手法,利害并举,雄辩有力,事理昭然。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学情分析】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虽然通过初中及高一上学期 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有了相应的文言基础积累和一定的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仍存有排斥心理。本篇文言文篇幅较长,内容理解的难度相对大,因此在教学前,布置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的历史事件。大胆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行自主疏通与展示,教师进行引导答疑即可。在文本重难点分析上,则要善于设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深入文本,真正理解文本内涵。【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
3、17版)中的学习任务群6“思辩性阅读与表达”明确指出: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反复朗读,掌握生僻字的音、形; 重点的文言字词义和句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拓展性目标:结合把握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挑战性目标:赏析李斯的这篇奏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习、巩固、夯实文言知识;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
4、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语言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 战国末年,秦国为了统一中国,光揽人才。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乘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提出逐客的主张,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秦王览毕,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二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反复朗读,掌握生僻字的音、形 ,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了解作者李斯其
5、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学法指导:课前独自查阅资料,教师补充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结果,指正补充问题2:疏通文意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谏-劝谏、劝告;逐-驱逐 ;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做官者的称呼;书-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子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本文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问题3:重要文言现象有哪些?分类整理。学法指导:整理在笔记本上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师生总结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昔缪公求士。 “缪”通“穆”(2)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内”,同“纳
6、”(4)而陛下说之。 “说”同“悦”(5)西蜀丹青不为采。 “采”同“彩”二:词类活用(1)至今治强 形容词,安定(2)西取由余于戎 名作状,向西(3)西并巴蜀 名作状,向西(4)使之西面事秦 名作状,向西(5)使之西面事秦 名作动,侍奉(6)蚕食诸侯 名作状,像蚕一样(7)娱心意、说耳目者 使动,使娱乐(8)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使动,使愉快(9)故能明其德 使动,使德明(10)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动,使完成事业(11)强公室 使动,使强大三:重点字词的含义(1)窃以为过矣 私下(2)窃以为过矣 过错(3)移风易俗 改变(4)举地千里 占领(5)拔三川之地 攻取(6)包九夷 吞并(7)制
7、鄢、郢 控制(8)遂散六国之从 瓦解(9)功施到今 延续(10)杜私门 贵族豪门(1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假设(1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拒绝(1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获得(14)服太阿之剑 佩戴(15)树灵鼍鼓 陈设(16)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取用(17)退弹筝而取韶虞 摒弃(18)非秦者去 离开(1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方法(20)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排斥(21)故能成其大 形成(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借给(2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赠送(24)今逐客以资敌国 来,表目的(25)不可得也 实现四:特殊句式东得百里奚于宛 状语后置,东于宛得百里奚遂霸西戎
8、省略句“于”“遂霸于西戎”国以富强 省略句“之”“国以之富强”百姓乐用 被动句,乐于被用东据成皋之险 定语后置,“险之成皋”江南金锡不为用 被动句,“不被用”西取由余于戎 定语后置,“西于戎取由余”四 课堂小结司马迁对李斯的评价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五板书设计:一、通假字谏逐客书 二、词类活用三、重点字词四、特殊句式六、达标检测一、把下列
9、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答案:(1)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2)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二、拓展提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
10、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答案:B(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卫)七课后作业:完成课时练中文言字词的练习。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 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归纳整理了重点文言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赏析李斯的劝谏艺术。二教学目标1、结合把握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2、赏析李斯的这篇奏章的说理艺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逐客 教学 设计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