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11诗歌鉴赏之形象类 【三年真题】 一、【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
2、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
3、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1B2D 3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
4、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可见这是李白当下的想象,并非“追忆”。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等的鉴赏能力。 A项,“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错。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是表达离家日久,对家人特别是一双儿女十分想念。 B项,“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理解错误。“谁种龟阴田”是看到吴地春蚕结茧,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想到家中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因之汶阳川”是自己暂时无法回家,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并非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 C项,“金陵酒楼”错。“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5、,是说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酒楼”并非金陵的,是家乡的酒楼。 故选D。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这首诗中的“桃树”有其象征意义。“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从诗歌结构来看,“桃树”是抒情的线索,“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
6、复谁怜”,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从诗歌意境来看,“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树与酒楼构成优美的春景;“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桃花与女儿因思念“我”而流泪,构成一幅美丽又忧伤的图画;“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桃树下一双儿女行走,画面优美。总之,桃树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1)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2),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7、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1)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2)缘底,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比喻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2下列诗句中的“石”,含有寄托之意的是() A明月松
8、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B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唐.李绅别石泉)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D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清.郑板桥题兰竹石) 3“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A2D 3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词人表达对所有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也借嵌进友人名字的做法,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的担忧。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B“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错误。此词托物寄意,由积翠岩擎天柱景
9、观,触发想象,殷勤慰问岩石,间接亦是慰问岩石主人。 C“却仍有其功用”错误,是表明积翠岩不胜骚扰之苦的心酸遭遇。 D“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错误。杜甫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本词是怀才不遇的叹息与得遇知音大展宏图的希冀。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意象的理解能力。 “含有寄托之意”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A诗句是说日落月出,松林静,溪水清清流过岩石。此“石”为实景。 B诗句是说泉水清澈得透明无色,泉底白沙清晰可见。泉水在青石间潜滋暗流,发出低沉细微的声音。此“石”为实景。 C诗句是说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此“石”为实景。 D诗句歌颂竹子的力量,赞美石
10、头的遒劲坚韧。其中寄托了作者对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赞美之情。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句含义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自古以来的寒士们,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 将友人名字(“赵不遇”)嵌进诗句以安慰、祝愿友人未来可遇。由石而人,仔细思考悟得:此乃从古至今常见现象,写出达观心态。 结合诗句,如擎天柱补天石之材、翠岩屏、甘泉乳、暖热歌舞等句,表达对所有寒士(包括自己在内)能遇的自信、期待、渴望;结合诗句,如擎天柱被折、补天石被弃、野烟荒草、敲火苦、磨角去等句子,表达对所有寒士(包括自己在内)尚不遇、最终可能不遇的不
11、满、担忧、壮志未酬的苦闷。 上阕前四句,写积翠岩未尽其用,流落山中,与下阕千丈翠岩甘泉滴水,游人欣赏能尽其用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自身与友人怀才不遇的遗憾和在艰苦环境中仍希望能尽其才报国的信心。“不遇”用双关手法,既指友人赵不遇,又指怀才不遇的志士,说他们会有时遇,表达对友人会重新得到重用的美好祝愿。 积翠岩经历了风雨吹打和人世磨难,伤痕累累;词人也经历了种种官场的流言、生活的困顿等的折磨,身形俱疲。结合注释内容“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分析,与赵不遇的经历极为相似,作者想到古来寒士常有不遇之时。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重新凝神注目:积翠岩以其千丈翠屏的雄姿
12、巍然而立。神奇的是,岩中有甘泉流出,泉流澄澈,清脆悦耳。这“弃石”大放异彩,终为时人赏识,是它存在意义的另一种实现。意谓以积翠岩的遭遇推想,如赵不遇这样的“不遇”之士,终有遇到知音,重获起用,大展才华之时。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6题。 赴洛道中作(其一) 陆机(1)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注释:(1)陆机,吴国人。此诗是作者在吴国灭亡后,赴任洛阳途中所作。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
1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开篇点明辞亲远行,诗人驾马登车哭泣告别。 B三四句写诗人被世事和孩子缠身,难以从容地赴任。 C七八两句写诗人越走越远,荒野的小道上空无一人。 D这首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间接抒情,富有感染力。 5“顾影凄自怜”中的“顾影”表达了一种悲情。下列诗句中的“顾影”没有表达悲情的一项是() A卷珠帘,凄然顾影。(苏轼永遇乐) B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王沂孙水龙吟) C空庭孤月下,顾影一潸然。(吴扩怀伯兄) D起居常若随,顾影独无依。(皇甫濂悼子乘二首) 6“悲情触物感”的意思是,“触景感物生悲绪”。请简要概括诗中的悲情,并分析“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
14、流,孤兽更我前”这四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答案】4B5B 6答案示例(意思对即可):作者怀着国破之痛,离乡之悲,离家赴任洛阳。在赴任途中,沿途山谷不时传来虎啸声,高树上传来鸡鸣声,半夜里还有袭人的悲风,孤独奔跑的野兽,营造出一种悲凉、恐怖的氛围,也加深了作者的离家赴任之悲。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及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三四句写诗人被世事和孩子缠身”理解错误。“子”不是孩子,“婴”:缠绕。“世网婴我身”:世间的事缠绕着我。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A.“卷珠帘,凄然顾影”: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顾影”紧跟“凄然”,表达悲伤之情。
15、B.“娉婷顾影”:姿态美好貌,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所以,“顾影”没有抒发悲伤之情。 C.“空庭孤月下,顾影一潸然”:孤月高悬,庭院空旷,看着自己孤单的身影,不觉潸然泪下。所以,“顾影”传达出一种悲伤之情。 D.“顾影独无依”:看着自己影子,形单影只,孤单无异。所以,“顾影”抒发了悲伤之情。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及鉴赏景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开篇点明辞亲远行,诗人驾马登车哭泣告别,抒发离乡之悲;由“陆机,吴国人。此诗是作者在吴国灭亡后,赴任洛阳途中所作”可知,作者写词诗时,怀有国破之痛。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诗
16、人在赴任途中,沿途山谷不时传来虎啸声,高树上传来鸡鸣声,半夜里还有袭人的悲风,孤独奔跑的野兽。这里所描写的景物,有“虎啸”、“鸡鸣”、“哀风”、“孤兽”。处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怎么不使人感到胆战心惊呢?这样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凄凉景象,对环境起了渲染作用,对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起了烘托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9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此词创作于陆游被弹劾罢官(1189年),退隐山阴故居期间。关河:关塞、河流。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沧洲:指靠近水的地方。 7下列对这首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年高 语文 二轮 考点 强化 训练 诗歌 鉴赏 形象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