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高一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姓名:班级: 一、阅读鉴赏(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
2、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
3、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
4、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
5、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入世精神仍有积极意义。 B人们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产生了家族观念和人伦情感。 C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能相互推演是对“天人合德”的肯定。 D“天人合一”的“仁”的升格体现出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 2.下列对
6、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了“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 B文章兼顾家庭伦理与公共精神,既体现辩证思考,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C文章将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作对比,论证家庭作为情感纽带的重要意义。 D文章依据宋儒对原始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仁爱原则的动态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统一的担当精神,来自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相结合的道德自觉。 B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往熟人社会中以“人情纽带”维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C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反映的中
7、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与文中的家国理念是相通的。 D传统“家国天下”的意识已经超越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4分)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 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
8、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用他的话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选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9、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 1974年8月,我国确立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研究项目。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 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的细致调查与分析
10、,他坚信数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
11、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 扶植新秀,乐为人梯 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
12、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 有些人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有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 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
13、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ScriptLever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 4.同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一样,本文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次引用王选院士自己的话,可以更好地呈现其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B.可以使人物通讯更具真实性,增添可读性,也可以避免陈述时的主观滥情。 C.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献身科学的精神。 D.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从中可看出作者为写
14、这篇文章做了充足的准备,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 5.本文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都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对这四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主要展现了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 B.本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都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构筑文章。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C.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两篇文章,作者使用鲜明个性化语言,使张秉贵、钟扬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活了
15、起来。 D.“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的精神。 6.新闻强调客观报道,但也时常会有一定的作者立场。请举例说明文本所体现的作者立场,并简要阐释你对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认识。(3分) 7.如果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王选四人,都获评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楷模人物”,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四个人物进行评论,不少于60字。(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3分)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
16、,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 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广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735816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