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宣泄性格不和铜臭xi一哄而散hng B.精萃焕然一新亲家qng高屋建瓴lng C.针砭签定合同禊事q顺蔓摸瓜wn D.青睐出其不意踮脚(din)少安毋躁w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春,人民的名义屡创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纪录,众位明星也成为近一时期炙手可热的明星。 B.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书一本,而且久假不
2、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C.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D.局里新的领导班子注重务实和创新,一上台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且雷厉风行,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
3、神的万里大江! 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B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 D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4.下列各项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
4、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二、(9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六年抗争也包含在“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
6、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在1931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确立“十四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
7、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更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
8、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同时,14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人民日报01月12日09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
9、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来自腾讯网) 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这一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14年抗战”这个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从没停止过,“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进行不屈不
10、挠抗战的重要标志。 B教育部要求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C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D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战”,而代之以“14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的修改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局部抗战。 B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有关中国的抗战部分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
11、4年抗战史”的说法,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也可以与之吻合对接。 C“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和尊重。 D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对国际上长期存在着的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的历史偏见提出了批评。 7.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实“14年抗战”的重大意义,下列哪项概括不准确。 A.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抗战问题上的混乱认识。 B.全面有效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体现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C.告慰和尊重东北抗日联军。 D.唤醒国际认知,突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1
1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
13、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
14、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正。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注:祥禫(xingdn):丧祭名。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务:务必 B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寝:停止 C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厘:治理 D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赍:带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B迁乃遣子正人谢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D且足国在节用 余船以次俱进且君尝为
15、晋君赐矣 10.文章末段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B.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C.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D.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谢迁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及进讲,敷词详切力辞,服除始拜命迁乘间言之 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除夕赐御制诗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 A.B.C.D.
16、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B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及尚书倪岳坚持反对。 C孝宗晚年,宦官违法乱纪,以空名领取粮饷,危害很大。谢迁进谏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D谢迁善于进谏,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晚年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并且待遇优厚。 第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2分)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3分)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天津市 华中 2018 届高三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人教版高三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