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1.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1.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清冽(li) 悚然(sng) 鼠麹草(j) B余韵(yn) 嗥叫(ho) 拗口(ro) C采撷(xi) 卑躬(bi) 一场雨(chng) D靛蓝(dng) 迂回(y) 啄木鸟(zh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余韵 浩劫 具乐部 风雨如晦B褐色 凋落 孵化器 腐化侵蚀 C装饰 嗥叫 葡萄滕 腾云驾雾D驯服 点缀 嘶叫声 山洪爆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写乡村小说的时候,模
2、拟乡人说话的口吻,感觉到了乡人语言的魅力,也体味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思维习惯等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B在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人们自私自利,只顾眼前的利益,温馨的乡村人际关系难见踪影,传统的乡村文化几乎毁坏殆尽,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C贾平凹的获奖小说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表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的价值观念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D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同,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道:
3、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 D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
4、。 D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二、语言表达 6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试从望海潮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杭州写一则城市标语。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写一个主题论证
5、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200字。 三、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
6、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
7、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
8、;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
9、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1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第一 单元 综合 训练 版高二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