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谈中国菜名英译的归化和异化获奖科研报告.docx





《从文化角度谈中国菜名英译的归化和异化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文化角度谈中国菜名英译的归化和异化获奖科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文化角度谈中国菜名英译的归化和异化获奖科研报告 摘 要: 在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国菜谱翻译策略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菜名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哪一个更适合中国菜谱翻译。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国饮食文化、菜名的特点分析,从文化角度提出菜谱翻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论点,同时提出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到菜谱翻译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中国菜谱 文化 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使得中
2、外交流日愈频繁,中国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中国菜名作为传递饮食文化的负载词,生动、优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因此,使用正确策略并准确翻译中国菜名,对促进和繁荣中外文化和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语言和翻译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特征之一,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现象,每个国家都有特定文化,不同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同一社会群体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文化也有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研究成为翻译领域新的方向。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存在于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形成和发展文化的因素有许多,比如语言、宗教、价值、教育、政治、法律,
3、科学技术等。其中,语言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英国学者Susan Bassnett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给出了生动的描述:语言是文化的心脏,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使得生命能量源源不断1。要了解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反之亦然。语言根植于文化,反映着文化,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文化和翻译的紧密联系。翻译不仅是纯语言活动,而且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和两种文化的移植。在今天国际交流步伐加速的情况下,从文化视角研究翻译成为新的趋势。好的翻译应该是同时把源语文字和文化意义传达到目的语当中,使得目的语读者能拥有和源
4、语读者相同的体验。翻译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通过对其他文明的文化发展的了解,丰富自己的文化2,这使得人们更能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3。 二、中国饮食文化和菜名分析 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饮食文化不仅仅指食物本身,更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文化的一部分。饮食反映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4。正如文化的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特点。在全球各种各样的菜肴中,中菜以独特风格在世界享有美誉。中国菜肴同时是一种艺术色、香、味、型、意,传达着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菜名作为菜肴一部分,在传递信息和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特色,这种独特性也存在于菜名中。
5、难怪有些美国人说,吃中国菜肴确实是一种享受,不仅可以犒劳自己一顿美餐,而且可以有机会欣赏菜肴的名字5。悠久的中国文化及多种多样的菜肴意味着菜名的文化性和多样性。中国的菜肴命名方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自述”方式命名。 在中国菜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菜肴是根据材料、配料、烹调方法、容器、颜色、形状、香味、口感和地名来命名的。这类菜名属于“自述”方式,即食客可以没有障碍地直接从名称中了解菜肴。比如:“松仁香菇”、“蜜汁鸭胸”、“白灼时蔬”、“汽锅鸡”、“北京烤鸭”等。 (二)以修辞方式命名。 修辞常常制造出生动的效果,引发想象。因此,在中国菜名中,修辞的使用可以进一步美化菜肴,激起
6、食客的食欲。比喻、类比、谐音、缩写等修辞方法经常用在菜肴命名中,传达出文化背景。材料、烹饪方法、颜色、味道、形状等常常是被描述的对象。如:“松鼠黄鱼”、“太极芋泥”、“金玉满堂”、“蚂蚁上树”、“天长(肠)地久(韭)”、“炒三冬”等。 (三)以人名、典故和传说等命名。 这类菜名借鉴了典故、历史或传说来传达其文化内涵。比如:“大救驾”、“霸王别姬”、“佛跳墙”、“过桥米线”等。此外,有些菜名以人名来命名,以此纪念和歌颂发明菜肴的人,或历史上相关的人物,这也是中国菜名的特点之一。例如:“毛氏红烧肉”、“麻婆豆腐”、“东坡肉”和“宫保鸡丁”等。 三、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 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有两个基本
7、策略: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早在1813年,德国神学家兼翻译家F.施莱尔马赫提出,在翻译中,译者要么尽可能地不打扰原文作者,让读者向原文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地不打扰读者,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6。在施莱尔马赫的基础上,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它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运用易于接受的目的语文化表达法,使译文通俗易懂。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以源语作者为中心,尽力再现原文的异国情调,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奈达是归化的代
8、表人物,他提出 “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提倡动态对等,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相同的反应。韦努蒂作为异化的代表人却认为翻译应该强调源语文化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性,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7。译者需力求再现的正是原文本中那些“诋毁”或抵制目的文化中盛行的形式和价值观念的特征,因而允许译者忠于原文本的某些方面但仍参与影响目的语文化的变革8。 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及读者需求的影响与制约。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及读者对象,归化和异化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都有存在价值9。从表面上看,归化的译法是把两种文化和语言的距离拉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角度 中国菜 名英译 归化 异化 获奖 科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