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中西古今对话谈美育》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曾繁仁:中西古今对话谈美育》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繁仁:中西古今对话谈美育》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曾繁仁:中西古今对话谈美育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曾繁仁:中西古今对话谈美育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格。诚如席勒所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据此看来,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指路星的功用,无论是灌输科技知识还是宣讲道德准则,都应该贯穿审美的观点。科学旨在寻真,道德旨在持善,二者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二元,不过具有对立的性质,审美能有效地将两种不同趋向统一在一起,自然而然
2、地要求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所以黑格尔曾表示深信,“真与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令人欣悦的是,我国政府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肯定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迫切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识。曾繁仁先生所著的美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适应时势的要求,以理服人,值得一读。讨论美育这类基础性质的理论问题,必须在时间维度上会通古今,在空间维度上融合中西。我国学术史具有优良的传统,一方面讲求会通于古,适变于今,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便是典范;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吸收异域的营养,改良和壮大自身,因此而有儒、道互补乃至与佛学的合流。近代
3、以来的学术主流是中西的对话和融通。美育十五讲继承了这一传统,展现了作者宏阔的视野和坦荡的胸襟。该书对美育的研究,上溯于我国的先秦时期的“中和论”和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和谐论”,列举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美育观点,述评中既勾勒了美育观念的差异与流变,又揭示了其中的同一和发展,而旨归于促进当代美育的繁荣。当代学术史、论分家的现象较为严重,史学研究着重于“照着讲”,基础理论的研究着重于“接着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颇为不易。但美育十五讲纵横捭阖,将历时性的陈述与共时性的议论熔于一炉。纵览全书的结构,前七讲主要阐述美育的基本理论,逐层分析美育的性质和作为一个学科的特性,美育的特殊作用、特殊地位、特殊手段
4、,以及它于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之改善的重要意义。接着以六讲的篇幅阐述美育观念的历史沿革,分别阐述了西方与我国古往今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最后两讲考察当代美育的实然与应然,正好为前述史、论内容水到渠成的落实。这种宏观上的安排布局颇具匠心。立论以史为基则不虚,述史以论为归故不盲。无论是我国先秦还是古希腊,都有大哲人推崇中庸之德或中道之法,其前提是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观念,其要旨在于执两而用中。美育十五讲以美育为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健康审美力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矫正了我国现代以来较为普遍的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的观点,继承和延展了席勒倡导美育的初衷;由此出发,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综合性功能和在
5、各科教育中的中介功能便自然而然地得以凸显;它对于营造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也无疑具有促进作用;如此等等,在逻辑上都顺理成章。当然,关于美育存在很多对立观念,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精英与大众等各有不同的取向。本书持论不走偏锋,既珍视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又正视后现代文化的新近转向,继承中有扬弃,批判中有吸取,聚焦于培养和造就“生活的艺术家”这正是美育的基本宗旨。(胡家祥) 光明网-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1日 19 版)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格。据席勒所说看来,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指路星的功用。B审美的观点应该贯穿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曾繁仁:中西古今对话谈美育 曾繁仁 中西 古今 对话 美育 中学生 课外 现代文 阅读 强化 专项 训练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