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B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B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B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B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统编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 B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日各高校晒出了今年录取通知书样本,各位考生、家长翘首以盼。其实,古代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并扩大科考影响,官府除张榜公布外,也制作了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古人曾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一种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这就是“泥金”。“泥金”手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高档装涂工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将泥金涂饰在笺简上,用于进士及第时报喜,这就是“泥金帖子”。
2、“泥金帖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唐代已出现。根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记载,朝廷会派人到进士及第的考生家中,传送泥金帖子,以此来报登科之喜。泥金帖子一直沿用到宋朝,如杨万里的送族弟子西赴省诗中“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也称为“榜帖”。根据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记载,唐朝进士及第后,朝廷会发放素绫为轴贴上金花的“金花帖子”。到了宋朝,金花帖子仍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国家初期,遵循唐朝惯例,对进士登第的考生,发放金花帖子。帖子是用当时泼洒金粉的顶级纸张制成,“长五寸许,间半之”。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金花帖子才是古
3、人真正意义的科举录取通知书,是古代录取通知书中颇具价值的一个。不过这种通知书也只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被朝廷取消了。 明朝,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为“喜报”。明人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记载:考生考中乡试或者举子考中会试,郡县都一定会送上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第三回写到: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进士及第的通知书,一般会写哪些内容呢?根据容斋续笔科举恩数记载,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先列出四位主考官,并请他们签上名字,标注上四个人的年龄、出生日期,祖先的名讳、父亲的名讳以及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后才写状元孙仅,他的个
4、人信息和四位考官相同。宋朝州试的录取通知书则相对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籍贯、三代姓名。明清时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直接写上考生的名次。如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写着: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查黄甲。明清时,捷报已有专用印版,印好后直接填上被录取学子的姓名、名次等。此外,古代录取通知书写好后,也要加盖录取的专用印章,称为“过朱”。 古代送通知书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仪式,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通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中榜者收到榜帖或喜报,一般会把它张贴在厅
5、堂中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光耀门庭。 相较于古代,现代录取通知书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写的都是:某某同学被某某学校、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录取,并于某某日报到。基本上会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一一邮寄到考生的手中。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文化价值传递,录取通知书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创新和个性。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颇具创意。清华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也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清华大学2018年以来的录取通知书将这一元素融入其中,其上有一个立体的“清华门”,它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由30多件纸艺部件、上百个拼插结构手工拼接而成。2020年的清华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则采用横开本的形式,内
6、页左侧为精美的插图页,以清华校色紫色为主色调,提取校河、荷塘、荷花等清华元素,与清华学堂、二校门、大礼堂、日晷,体育馆等系列标志性建筑相融合;内页右侧为录取通知文书,底纹由清华校花紫荆花造型组合排列形成。通知书整体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清华校歌中“永木清华众秀钟”,展现了“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 从古到今,录取通知书的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通知消息的层面。送达通知书的仪式感所蕴含的对过去努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显示出更大的魅力。 (节选自录取通知书的进化史 材料二: 8月19日,三峡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动画版录取通知书发放。这是该校首次发放电子版录取通知书。 据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
7、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版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快速便捷,可以让学生及早感受到喜悦,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从高考报名系统导出的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具有防顶替、防冒领的作用。新生可通过扫描关注“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官方微信公众号,领取本人的专属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图片还可保存,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 其实,电子录取通知书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早在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在高考录取工作中,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摘编自光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用制作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来替代张榜公布.既为了激励学子们努力地学习
8、,也为了扩大科考影响。 B.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应该是唐代的“泥金帖子”,到了宋代这种帖子仍然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 C.相较于古代,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具备通知消息的作用,更有肯定过去付出、寄托未来希望的意义。 D.电子录取通知书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方便快捷,具有防伪作用,还可以给新生提供一些其它的便利。 1.D (A录取通知并未代替张榜公布; B宋代主要的录取通知书是“金花帖子”; C古代的通知书也具备同样的作用和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泥金技术在唐朝属于比较高档的装涂工艺,而进士及第后使用“泥金帖子”报喜,由此可知进士出身富贵人家。 B.北宋时期录
9、取通知书的内容繁简不一,依据考试的级别填写的内容也有所区别,殿试较繁,州试则相对简单。 C.古代录取通知书要加盖录取专用印章,称为“过朱”,与现在录取通知书上加盖学校公章、印有校长签名意义相当。 D.与传统纸质录取通知书相比,电子录取通知书具有更加安全便捷的独特优势,但却少了一些送达时的现场仪式感。 2.A(泥金帖子是官府所作,与进士的家庭贫富没有关系。)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3分) A.引用论证 B.事例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3.C(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4.请简要概括录取通知书的古今变迁。(4分) 泥金帖子 录取通知书 。 4.泥金帖子一金花帖子一捷
10、报(报帖)(喜报)版印捷报录取通知书电子录取通知书(每空1分。共4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5.古今录取通知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5.内容不同:古代内容相对复杂,现代内容比较简单。材质不同:古代只有纸质,而现代则或纸质或电子。工艺不同:古代采用泥金贴花等工艺,现在则运用了科技手段。寄送方式不同:古代或官邮或专人送达;现在则邮寄或网上领取。发送仪式不同:古代会有各种仪式,现在则没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
11、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贱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
12、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响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
13、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选自红楼梦第十五回) 6.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是由老尼交待张金哥婚事纠纷的由来,求贾府帮助。老尼企图在这件事中拉线搭桥,也是为了坐收渔利。 B作者正是通过对老尼这种出语含糊,闪烁其词的具体描摹,展露出老尼这个深藏不露而又贪娈的性格。 C作者将人物复杂而隐密的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对话和情态的描绘曲折地传达给读者。 D凤姐开口一句“这事倒不大”,既隐约向对方做出要答应此事的暗示,又大吊对方的胃口,等待移舟就岸。 6.B(“展露出老尼深藏不露而又贪娈的性格”不恰当,可以说展露出卑污虚诈的心理状态。) 7节选内容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7.该部
15、分内容由王熙凤和老尼的对话构成。在写人物对话时,作者锐敏而精确地捕捉了富有内在意义的典型细节,运用朴素简练的白描手法,把人物最隐密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通过其语言和行为暴露出来,从而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 8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分) 8. 刻画了王熙凤狡猾奸诈、玩弄权术、嗜财如命的性格特点。王熙凤听了事情的原委后,觉得有利可图,但外表却装作心不在焉。可老尼失望后的一叹一语,激起了王熙凤的兴头。她立即撕下伪装,一口应承,公然索贿三千两银子。当老尼喜出望外时,王熙凤顿感过于露骨,又马上掩饰。可见她的狡猾奸诈和权术机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16、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B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第一 单元 同步 检测 版高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