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非相 荀子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
2、。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
3、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注】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为孔子和赵襄子看过相。焉:通“颜”,额。期思:地名,楚国之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
4、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B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C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D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A“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结构相同,中间
5、应断开,排除B项。“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 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人,指通过观察人的体貌特征来判断吉凶祸福。 B妖祥,迷信的人认为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所具有的特征。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文学,指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中指学问。 BB项,“妖祥”指善恶的征兆(吉兆和凶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
6、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问句结尾,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CC项,“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文中说的是“是非容貌之患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4分) 译文:_ _ (2)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4分) 译文:_ _ 答案(1)但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2)高矮、
7、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5作者是如何认识相面这一现象的?(3分) _ _ _ 解析读文章可知,作者开篇便指出,“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接下来,作者更是列举帝尧、帝舜、周文王、周公实例,证明了相面术的虚妄。 答案作者在文中指出,相面是古代所没有、学者所不齿的方术,它与人的吉凶无关,作者以大量的实例证明了相面术的虚妄。 【参考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世上,梁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赞他们的相术。但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8、。所以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的方法重要。立身处世的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的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的方法丑恶,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子弓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
9、声轰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这个地方的粗人,头秃发少,左手长,身高不及车前的横木,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起自己的衣服。但是白公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其高矮,不是去比较其壮弱,不是去称量其轻重,而是要看他的志向如何。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再说徐偃王,其眼睛只可以向上看;孔子,脸好像带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面具;周公,身体瘦得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脸上
10、的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身体好像长了鱼鳍一样;伊尹,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不遂;尧、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仁。相信面相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只看他们的高矮、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古时候,夏桀、商纣魁梧英俊,是天下相貌出众的人物;他们身手敏捷有力,足可对抗上百人。但是他们人死了、国家亡了,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会拿他们做例子。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而是因为他们见识浅陋,思想境界卑下。 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
11、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私自投奔他们的女人,比肩接踵。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而是因为他们见识浅陋,思想境界卑下啊。既然这样,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你们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文一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
12、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文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13、!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
14、/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三年”,意思是过了三年。独立成句,所以在“年”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位”在这里指项羽的帝位,作“虽不终”的主语,所以在“位”前断开,据此排除C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
15、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 B朕,第一人称代词,解释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本纪,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太史公,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为汉武帝所设,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 DD项,“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曾担任该职务,所以司马迁不是第一任太史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C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第一 单元 综合 测评 版高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