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题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07-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题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7-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题集 2007-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题集 华语网说明: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中,近两年新增了古诗词阅读,以前大多只有默写题。 本份资源还收录了2007年以来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希望对大家迎考有帮助。 (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华语网说明: 网页文档内容及格式不完整,仅供预览。 我们把北京自2007年起的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内容逐年添加,对初中同学学习参考较实用。欢迎点此进入该组题集下载页根
2、据提示选择下载。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1分) 2 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答: 3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4-5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
3、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4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3分) 5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答: (2007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6-9题。 林尽水源,使
4、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
5、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余有版本写作"馀"。 6 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完整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2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25-
6、27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
7、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完整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_ (2)其两膝相比者比:_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_ 27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顺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
8、物雕刻得“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箸竹叶做成的船篷、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 (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28-3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9、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 (2)援疑质理质:_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 30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且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_ 感悟:_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31 – 33题。 【甲】予
10、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2019 北京 中考 语文试卷 古诗词 文言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