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12章-控制与变革.ppt
《管理学原理-第12章-控制与变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第12章-控制与变革.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 第12章控制与变革导入案例:中美对抗会失控吗?n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建议加征25%关税的自中国进口产品清单,价值约500亿美元。中国在第一时间反击,重点针对特朗普票仓来源地的产品,等额加征25%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n中美贸易战扩散到科技领域,中美走向全面对抗,而且愈演愈烈,有失控的可能。n反复无常的特朗普会将中美对抗引向何方?在本章我们将学习:在本章我们将学习:n控制的含义和控制职能的重要性n三种控制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n控制的过程n
2、有效控制的原则n危机管理n组织变革的含义和必要性n变革的征兆与变革时机的选择n渐进式变革与激进式变革n变革的风险n组织创新 1、传统的“控制”的含义n“控制”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掌舵术”,意思是领航者通过发号施令将偏离航线的船舶拉回到正常的航线上来。因此,从传统意义上看,所谓控制,就是“纠偏”,也即衡量实际的运行状况和成果,及时发现与计划(目标或者标准)的偏差,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实现。2、一个例子:癌症的控制n最好是预防癌症,消除产生癌症的土壤;n其次是在肿瘤恶变之前发现它,消除它;n最差是确诊得了癌症去治疗。前二种方法属于预防控制,后一种方法是传统意义上的纠偏控制。n鉴于有些癌症患
3、者是被治死的,医学界提出了“带癌生存”的理念,即对于某些癌症患者,控制的目标从“消除癌细胞”变为“带癌生存,抑制癌细胞,延长生存期”。3、现代意义上的控制工作n可见现代意义上的控制工作从传统的“纠偏”发展到四层含义:n预防,不让偏差发生。n提前发现偏差可能产生的迹象,将偏差消灭于萌芽状态。n偏差产生,纠偏,实现原定目标。n调整目标和计划使之符合实际从而更有利于组织 4、控制的含义n控制是预测和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n这个定义中“保持动态适应”既可能意味着要实现原定目标,又可能意味着要调整目标和计划使之符合实际。5、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控制
4、工作的重要性n控制工作对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原因在于:n(1)控制是计划实施的保障)控制是计划实施的保障n(2)控制有利于组织适应环境)控制有利于组织适应环境n(3)控制是组织分权的需要。)控制是组织分权的需要。任何组织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组织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每个层次的领导和管理者都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6、管理控制的目标n限制或减少偏差积累n适应环境的变化7、管理控制的类型n前馈控制n现场控制n反馈控制7.1前馈控制n前馈控制在活动开始前预测可能的偏差并采取预防措施。n优点是
5、应用范围广、损失成本小、对事不对人。n对管理人员要求高7.2 现场控制n现场控制指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n具有监督和指导两大功能。n但应用范围窄,受管理人员精力、时间和水平的局限,易造成冲突。7.3 反馈控制n反馈控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控制,对已发生的问题采取措施,对今后的活动进行纠正。n避免以后发生类似问题,为员工奖惩提供依据。n但损失已造成,损失成本高。7.4 三种控制的比较 类类型型前前馈馈控制控制现场现场控制控制反反馈馈控制控制发生时点活动进行之前活动进行之中活动进行之后控制重点预防问题发生解决正发生的问题避免以后发生类似问题优点应用范围广;损失成本小;对事不对人,避免冲突。现场监督,
6、及时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问题。有利于避免以后发生类似问题;为员工奖惩提供依据;提供了关于计划效果的真实信息。缺点对活动信息的要求比较高;对管理人员要求比较高;预防成本较高。应用范围窄,受管理人员精力、时间和水平的局限;容易造成冲突。事后进行控制,损失已成事实,损失成本高。8、控制过程n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n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n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8.1 控制标准n控制工作可以是针对整个组织或者组织的某个部门,那么组织目标或者部门目标常常就是控制标准,但组织目标或者部门目标有时候比较综合,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成为控制目标。例如企业年度成本控制目标是下降5%,如果转化为
7、“单位产品能耗下降5%”这样的控制标准,就有利于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评价。n控制工作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活动,这种情况下,除了目标外,政策、程序、规则或者预算都可能是控制的标准。8.2 衡量行动,确定偏差在这个环节,要注意以下三点:n 衡量的主体:衡量的主体通常包括行动的控制主体是和行动的执行主体。n 衡量的频率:衡量的频率,即间隔多长时间衡量行动。是按小时、班次、日、周、旬、月,还是季、年来衡量?是定期,还是不定期?必须根据具体的衡量项目而定。n 衡量的方法:衡量的方法包括个人观察、统计图表、口头汇报、书面报告、抽样调查、专题会议等等。每一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宜根据控制标准结合使用。8.3 偏差范
8、围n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可以接受的或者允许的偏差范围(range of variation)。如果偏差超出允许的范围或者将要超出允许的范围,管理人员就可能会采取纠正行动。n偏差范围通常以控制标准为中心,确定上下允许的波动范围。产品质量控制图控控制制标标准准CL下下控控制制线线LCL上上 控控 制制 线线UCL样样 本本号号质质量量特特性性值值9、有效控制的原则n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全面、可靠地获得信息。n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关键控制点。n控制应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客观性。n控制应具有经济性。n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10、危机管理n危机(crisis)是对一个组织产生严重威胁的具有不确定
9、性的事件。n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是指组织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危机产生危害的过程。n危机的一个特征是事态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而危机管理的任务是,一方面尽可能控制事态,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事态失控后,尽量争取将事态重新控制住。11、危机管理的过程危机管理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n危机发生之前的危机监测和预警n以及危机发生之后的危机决策和处理。11.1 危机监测和预警n诱发危机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可控的因组织可控的因素素和组织不可控的因素。n一般来说,由组织内部可控的因素诱发的危机是可以预测的,因为事态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 12 控制 变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