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件第二章.ppt
《《无机化学》课件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课件第二章.ppt(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第二章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共价键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离子的极化 第二章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在目前已发现的元素中,除了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能独立存在外,其他元素的原子一般都与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成各种分子或晶体。本章将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原子是如何相互结合以及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分子或晶体能够稳定存在,可见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既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非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作用力比较强烈,要破坏它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这是使原子结合成分
2、子或晶体的主要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一、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形成1.金属钠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A族中的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很容易失去而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这样,钠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就具有氖原子的稳定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氯是元素周期表第A族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成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则它的电子层具有氩原子的结构:第一节第一
3、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钠原子有失电子的趋势,氯原子有得电子的趋势,因此当金属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失电子,变成1价的钠离子,氯原子夺得这个电子,变成-1价的氯离子,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使Na和Cl相互吸引,相互靠近,同时随着两离子之间距离的缩短,两个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增大。当这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这样Na和Cl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
4、变化,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表达式叫做电子式。例如: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一般活泼的金属元素(如第 A族和第 A族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如第 A族和第 A族元素)相互化合时,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以用电负性差值来判断,即电负性差值较大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一般能形成离子键,如MgO中氧的电负性是3.5,镁的电负性是1.2,其差值大于1.8,所以MgO是离子化合物。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的特征离子键的特征2.离子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带电的球体,它在任何方向都可
5、以和其他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吸引,所以离子键的形成没有方向性。此外,在空间允许的范围内,一个离子可以和尽可能多的电性相反的离子结合,即一个离子可以同时和多个异号离子相结合,形成多个离子键,所以离子键没有饱和性。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从图2-1中可以看出,钠离子(或氯离子)吸引任何方向上的氯离子(或钠离子)形成相同的离子键。如果在空间三个方向继续延伸下去,最后就形成了氯化钠晶体。在氯化钠晶体中,一个Na周围有六个C1,一个Cl周围有六个的Na,并不存在单个的氯化钠分子(只有气态时才有单个的NaCl分子存在)。所以,化学式NaCl只代表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化合比
6、。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图2-1 NaCl晶体结构 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离子的性质二二、离子型化合物的性质与离子键的强度有关,而离子键的强度又与正、负离子的性质有关,离子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离子型化合物的性质。离子有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层构型和离子半径三大性质。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电荷离子电荷1.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简单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电荷数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的电子数有关。阳离子的电荷数是原子失去的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是原子得到的电子数。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失去或得到电
7、子后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正、负离子是比较稳定的。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半径离子半径2.离子半径是离子的核心到最外电子层的平均距离。当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时,一般要减少一个电子层,且电子少了,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所以阳离子半径要小于同元素的原子半径;当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时,电子层不变,但外层电子数增加,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相对减小,且外层电子之间排斥作用增大,所以阴离子半径要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得多。A、A族元素原子、离子半径见表2-1。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元素
8、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有以下规律:(1)在周期表各主族元素中,由于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族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例如:r(Li+)r(Na+)r(K+)r(Rb+)r(Mg2+)r(Al3+)(3)若同一元素能形成几种不同电荷的正离子时,则氧化数大的离子半径小于氧化数小的离子半径,例如:r(Tl+)r(Tl3+)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4)负离子的半径较大,约为130250 pm,正离子半径较小,约为10170 pm。常见的离子半径如表2-2所示。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因此离子键的强度和离子
9、电荷、离子半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则离子键强度大,反之则离子键强度小;通常,离子键越强,离子键就越难断裂,则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就高。表2-3列出几种常见的离子晶体的熔、沸点以及离子核间距。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构型基本都是8电子型,并与其相邻的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相同。阳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2电子型(1s2),如Li+、Be2+;(2)8电子型(n s2 n p6),如K+、Ba2+等;(3)18电子型(n s2 n p6 n d10),如Ag+、Zn2+、
10、Sn4+等;(4)18+2电子型 n s2 n p6 n d10(n+1)s2,如Sn2+、Bi3+等;(5)917电子型(n s2 n p6 n d19),如Fe2+、Fe3+、Cu2+等。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三、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基本概念1.根据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能量大小不同和粒子排列有无规则,物质可以呈现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聚集状态。固态物质又可分为晶体和无定形体。无定形体是内部质点排列不规则,没有一定结晶外形的面体。晶体的外表特征是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具有一定的熔点,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而无定形体则无上述特征。晶体的这些特
11、征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在晶格中含有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位称为单元晶胞,简称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宏观的晶体。根据晶胞的特征可以划分为7个晶系,共14种晶格。按照粒子的种类或粒子间的作用力的性质不同,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四种基本类型。由于粒子的种类不同、粒子间作用力的性质不同,晶体的物理性质也各异。首先介绍一下离子晶体,其他晶体类型也会在以后的章节中逐一介绍。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离子晶体2.由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在离子晶格结点上是正、负离子
12、,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由于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力强,所以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离子的电荷愈高,离子半径愈小,静电引力愈强,晶体的熔点、沸点愈高,硬度也愈大。在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而是一个巨大的分子,如NaCl只表示晶体的最简式。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在空间的排布情况不同,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也不同。对于最简单的AB型离子晶体,主要有CsCl型、NaCl型和立方ZnS型三种典型的结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1)CsCl型晶体。如图2-2(a)所示,CsCl型晶体的晶胞形状是正立方体,属简单立方体心晶格。晶胞的大小完全由一个边长来确
13、定,组成晶体的质点(离子)被分布在正方体的8个顶点和中心上。在这种结构中,每个正离子被8个负离子包围,同时每个负离于也被8个正离子包围。每个离子周围包围的异号离子数,称为该离子的配位数,所以CsCl型晶体的配位数为8。此外,CsBr、CsI等晶体也属于CsCl型晶体。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2)NaCl型晶体。如图2-2(b)所示,NaCl型晶体的晶胞形状也是立方体,属立方面心晶格。每个离子被6个异号电荷离子包围,配位数为6。此外,LiF、CsF等晶体都属于立方NaCl型晶体。(3)立方ZnS型(闪锌矿型)。如图2-2(c)所示,立方ZnS型的晶胞也是立方体,属
14、立方面心晶格,但质点的分布更复杂。负离子是按中心立方密堆积排布,而Zn2离子均匀地填充在一半四面体的空隙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此外,ZnO、HgS等晶体也都属立方ZnS型晶体。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图2-2 AB型离子合化物的三种晶体结构类型示意图离子晶体的类型较多,如AB型晶体还有六方ZnS,AB2型晶体有CaF2型和金红石(TiO2)型等。经典共价键理论一、离子键理论能很好地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但对同种原子组成的非金属单质分子(如H2分子)和电负性相差很小的不同原子组成的非金属分子(如HCl)或晶体(如SiO2),它们的原子不可能形成正、负离子以离
15、子键结合,这些分子的形成就不能用离子键理论说明。1916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提出了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经典的共价键理论。他认为分子中的电子有成对倾向,相互作用的原子既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符合八隅规则的稳定电子构型(形成离子键),也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电子构型(形成共价键)。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为了阐明共价键的本质,1927年德国化学家Heitler和London应用量子力学原理来处理氢分子结构,使共价键的本质获得了初步说明。Pauling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VB法)。193
16、0年左右,美国化学家R.S.Mulliken和德国化学家Hund又从另一角度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简称MO方法),这就是两种现代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二、氢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氢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1.以氢分子为例说明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形成氢分子时,得到氢分子的能量E与核间距R的关系曲线,如图2-3所示。图2-3 H2分子形成能量随核间距变化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要点及特点价键理论要点及特点2.根据价键理论,形成共价键时键合原子双方各提供自旋方式相反的未成对价电子用以成对
17、;成键双方的原子轨道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重叠。原子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是化合成键的先决条件,各具有自旋相反的一个电子的两个原子,可以相互配对形成稳定的单键,这对电子为两个原子所共有。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和几个自旋量子数不同的电子配对成键,或者说,原子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目限制的,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例如,H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只能形成H2而不能形成H3;N原子有三个未成对电子,N和H只能形成NH3,而不能形成NH4。由此可知,一些元素的原子(如N、O、F等)的共价键数等于其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
18、价键理论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定要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方向成键。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两核间的概率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如在形成氯化氢分子时,氢原子的1s电子与氯原子的一个未成对的2px电子形成共价键,但电子只能沿着轨道的对称轴(如x轴)方向才能发生最大程度的重叠,如图2-4(a),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而图2-4(b)同2-4(c)表示原子轨道不重叠或很少重叠。由此可知,共价键的方向性是原子轨道的方向性(s轨道除外)和轨道最大重叠原理的必然结果。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图2-4 共价键的方向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键型共价键的键型3.由于
19、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共价键,如p原子轨道和p原子轨道根据不同的重叠方式,可形成键和键两种键型的共价键。(1)键。原子轨道沿键的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重叠,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形分布的,这种键称为键,如s-s(H2分子中的键)、s-px(如HCl分子中的键)、pxpx(如F2分子中的键)重叠形成键,如图2-5(a)所示。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2)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发生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一个键轴的平面具有能面反对称性,这种键称为键,如pzpz、pypy轨道重叠形成键,如图2-5(b)所示。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图2-5
20、 键和键形成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有些分子中既有键,也有键。例如,N2分子的结构中有一个键和两个键。N原子的电子层结,而py-py、pz-pz分别沿y轴和z轴相互平行或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键,如图2-6所示。图2-6 N2分子形成示意键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配位键配位键共价键的特殊形式共价键的特殊形式4.通常共价键都是由成键的两个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来构成共用电子对的,可是在一些分子中还存在一类特殊的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与另一个原子共用的,这就是配位键。现以铵离子(NH4)为例来说明配位键的形成。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
21、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在铵离子中,虽然有一个NH键与其他三个N-H键的形成过程不同,但它们的键长、键能、键角都一样,四个N-H键表现的性质也完全相同。所以配位键与正常共价键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它们提供电子对的方式不同,一经形成后,与其他共价键是一样的。配位键是共价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形成条件是:提供电子对的原子要有孤对电子;接受电子对的原子价电子层未排满电子(电子数不大于6),能接受孤对电子。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讨论。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三、价键理论能说明共价键的形成和特征,但不能说明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1
22、931年Pauling和Slaler在价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杂化轨道理论,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价键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所谓杂化,就是原子形成分子时,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原子轨道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所形成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这里应注意的是,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参加杂化的轨道是同一原子中的轨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如下: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1)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可运用杂化轨道成键。(2)杂化轨道是由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而成的。(3)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与杂化的原来的原子轨道
23、数目,或者说n个原子轨道杂化就形成n个杂化轨道。(4)运用杂化轨道成键的原因是满足轨道最大重叠原理。例如,上述CH4分子的形成如图2-7所示。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图2-7 CH4分子的形成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C原子的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经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每一个sp3新轨道一端膨胀一端缩小,C原子和H原子成键时从较大的一端进行轨道重叠,4个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5。可见,原子轨道杂化的原因是杂化后轨道形状发生改变(一端显得突出而肥大),便于最大重叠;轨道方向改变,使成键电子距离最远,斥力最小,能量降低。总之,杂化后能增大轨道重叠区域,增强成键
24、能力,使分子更稳定。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2.根据参与杂化的轨道种类不同,可分为s-p杂化和d-s-p杂化。表2-4列出各种杂化轨道、轨道数及其空间构型。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在形成的几个杂化轨道中,若它们的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称为等性杂化。通常只有单电子的轨道或不含电子的空轨道之间的杂化是等性杂化。等性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反之,若形成的杂化轨道的能量和成分不同,称为不等性杂化。如果有孤对电子轨道参加的杂化是不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与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第二节第二节
25、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 下面仅讨论s-p型杂化。S-p型杂化包括sp杂化、sp2杂化与sp3杂化三种类型。(1)sp杂化。如BeCl2(蒸气)共价分子中,Be原子是BeCl2分子的中心原子,其价电子层结构为2s22p0,当它与Cl原子化合成BeCl2分子时,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轨道中去,并经sp等性杂化形成2个能量相等的sp杂化轨道,其夹角为180,每个sp杂化轨道含有1/2的s成分和的p成分。Be原子的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Cl原子的3p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而形成2个sp-p 键,成键后构成直线型分子。BeCl2分子形成杂化过程和空间构型如图2-8所示。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化学 课件 第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