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理论-(1).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共组织理论-(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组织理论-(1).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公共组织的理论发展史CONTENTS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03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01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04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02当代组织理论05行政组织理论0601 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https:/ 中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1)2.国家与社会管理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开始对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进行探索和研究,一个非常典型的体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周礼一书,为周朝制定了一套官僚制度。它将官员分为六官三百六十职,层级分明、各司其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和延续。自周朝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组织管理,封官定职,层级权责明确,有效提高了官员队伍的管理效率。3.人事管理我国
2、古代对于“人”的管理有着丰富的思想和观点,且素有“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之说,足见用人和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人事管理,首先,在选人用人上就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把道德和品行作为首要标准,然后再考虑才华和能力,当然“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也是很重要的;其次,要“量才施用,注重培养”,所谓量才施用,即“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的潜能,同时还要注重对组织成员的培养、教育和开发;再次,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要注重对组织人员的奖罚激励,奖罚的方式、程度、时机都要很好地把握;最后,孙子曾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为将帅有才而君王不直接驾驭的情况下
3、才可以取得胜利,也就是说要适时懂得无为而治的道理,给组织成员一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2.1.1 中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2)组织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和载体,因此,在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历史中,孕育了很多早期的组织管理思想,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希腊的一些史籍资料和文献中都有记载。古埃及在组织管理中设立了宰相职务,把神权和世俗的权力分离开来。古罗马则是采用了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职能分工和人员配备,既确保指挥领导统一有力,又使得下级人员和专业人员能够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过程之中,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此外,古罗马的天主教会是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组织,
4、它实行分级、分领地、分部门管理,从而对教徒们形成有力的控制。而教会的中心机构罗马教廷更近乎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至于国外的行政组织理论,则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行政组织管理的经典理论,内容大致包括:首先,强调政府职能的简单分工,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就建立在监国者治国、武士卫国、工匠进行物质生产等分工基础之上,他认为社会的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关注行政机构的职能和设置,认为行政组织应该具备多种职能,比如商业管理、城邦护卫等;此外,还开始任用人员、设置监督机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国外组织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2.1.2 国外早期的组织管理思想在近代史开始之
5、前,欧洲经历了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中世纪时期。但是该时期的行政组织理论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典型的代表人物有马基雅弗利。他提出行政组织应该包含以下原则:群众支持、组织内聚、领导者超常的能力、组织得以存在等。其中,内聚力是行政组织存在的关键性因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时期组织管理研究的典型代表人物有洛克、卢梭、孟德斯鸠、汉密尔顿等。洛克是将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的创始者,为行政学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奠定了基础。卢梭是从立法权和行政权、官员数量与组织效能等方面的关系对行政组织进行了分析。孟德斯鸠则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汉密尔顿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
6、,建立一个有力的行政组织,同时行政组织的职能和分工要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行政官员要通过考试来录用的思想更是对以后的政府组织发展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选拔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开始,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很多的组织管理思想也都体现在经济学的著作之中。该时期的组织管理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注重理论研究,另一类注重对管理技术、方法等实践层面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塞缪尔纽曼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马歇尔等人则对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要合理分配任务、培训组织
7、成员、具有独特创新的思想等。2.1.3 国外近代的组织管理思想(1)实践层面,在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其公司里推行了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如注重工作的流程和顺序,严格记录工人的生产工作情况,按照成果支付工人的工资等。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他在18001828年间28年的时间里,在自己的纺织厂内进行了一项试验,推行了一场新的管理制度,核心是强调人性化管理,废除惩罚,通过对人的激励和工人的自尊心荣誉感来进行管理。同时他还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强调对环境的改善。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工人居住的客观物质环境,还包括接受学习教育等的精神环境。欧文的观点是
8、:良好的人员从事管理可以给雇主带来收益,因此这是每位主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2.1.3 国外近代的组织管理思想(2)02 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https:/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作“管理理论之父”的亨利法约尔,其管理思想体现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织管理的基本要素和职能:法约尔认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组织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和职能。各个要素之间各自区别又相互关联。企业的基本活动: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活动,分别是:技术活动(例如生产、制造、加工等)、商业活动(例如购买、交换、销售等)、财务活动(例如
9、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等)、安全活动(例如设备和人员的保护等)、会计活动(例如成本核算、统计等)以及管理活动(例如组织内行政人员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挑选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2.2.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就体现在组织理论方面,他提出的科层组织理论也即官僚组织理论对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组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韦伯被奉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科层组织
10、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对组织权威的研究:权力是即使遭到反对仍能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它包含着职责范围内的某种指挥或支配力量,而权威是权力的主观反映形式。韦伯认为,权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这三种权威对应了三种不同的组织:传统型组织、神秘型组织和法理型组织。官僚组织:韦伯所描述的官僚组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专业化分工;等级制;遵从法理化规则;非人格化。官僚组织的一些基本特征: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正规的决策文书;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2.2.3 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韦伯的组织权威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对
11、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阐释了组织的因素、类型、结构以及原则等,使之更加系统化。1937年,二人在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一文中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七职能论,即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简称为“POSDCORB”。厄威克在组织的科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组织的八条原则,分别是:目标原则,所有组织都要表现出一个目标;相符原则,权力和责任要相符;职责原则,上级对所属下级的职责是绝对的;等级原则,在组织中,要按照权力关系
12、形成一个不中断的等级链;控制幅度原则,每一个上级领导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最好不要超过56人;专业化原则,每个人的工作应该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以保证专业化;协调原则,要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商;明确性原则,对每个职务都要有明确清晰的规定。2.2.4 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组织理论(1)同时,古利克和厄威克还对组织进行了分类,一共分为四类:目标组织、程序组织、管理人和物的组织、地区组织。目标组织是指组织的设计和建立的重点是服务于一定的目标,比如医院或者学校这类的组织。程序组织主要是对工作中的某些程序进行管理、专门处理某些环节的具体事务的组织,比如说审计单位、预算单位等。管理人和物的组织
13、,顾名思义就是对人或物品进行管理的组织,例如我国的公务员局。地区组织则是指以具体组织所在地理位置为特征或者名称的组织,比如某公路收费站。古典管理理论有着两大明显的特点:第一,效率主义是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的重点。古典管理理论出现在管理学诞生的初期,虽然有很多学者提出各式的观点,研究视野也各有不同,但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探寻和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社会上的劳动生产效率。第二,古典管理理论有浓厚的经验论、技术论的色彩。古典管理理论的思想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借鉴,汲取思想资源;另一方面是对现实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2.2.4 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组织理论(2)03
14、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https:/ 人际关系学说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在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中,生理的需要是最基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中间依次上升。只有当人们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自然地向上追求上一层级的需要;在向上追求的同时,低层次的需要并不会消失,因此,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着多种需要,但有一个需要是起主导作用的。管理人员如果能够清晰地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激励方式,就能够提高管理
15、的有效程度,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劳动效率的提升。2.3.2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也被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赫兹伯格认为,组织中影响人们积极性的因素可以按照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指那些可以使人产生满意和积极情绪的因素。激励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比如成就、赏识、工作本身的特点、责任感、提升和发展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激励员工心理的成长和成熟,促使其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保健因素是指那些能够预防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保健因素往往与工作环境或者条件相关,比如说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
16、主管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工作的物理条件等。这类因素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导致员工的不满,还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如果解决得好,能够预防和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但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就像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保健性预防作用一样,因此被称为保健因素。2.3.3 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它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且选择合适行为来达到最终奖酬目标的激励理论。弗鲁姆认为,人们只有在预见到自己的行为能够有利于某个目标的达成或实现时,才能被激励去做某些事。一个人
17、在采取某一行动时的动力,取决于他对该行动产生所有结果的期望值乘以其预期结果达到所要求目标的程度。表示为公式形式,即激励动力激励动力=期望值期望值效价效价M M(motivationmotivation)=E=E(expectancyexpectancy)VV(valencevalence)激励动力表示的就是激励水平的高低,它表明动机的强烈程度。期望值是指人们对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主观预计,也就是说从主观上估计实现目标后得到奖酬的可能性。效价即效用和价值,指的是从事某项工作或者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公式表明,目标价值越高且估计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时,对人的激励力量才越大。如果期望值
18、和效价这两项中有一项是低的,那么激发的动力很难高涨。2.3.4 期望理论麦格雷戈在1960年出版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中提出了两种人性观的假设,分别被称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假设:(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他们缺乏上进心,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工作。(2)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不愿负责任,甘愿接受别人的领导。(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他们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采取强制和惩罚的方式,迫使他们为达成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一般人都安于现状,他们反对改革,没有创造性。(5)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地位等才可以激励其努力工作。(6)大部分
19、人都是缺乏理性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较好地克制情感和冲动,有效控制自己,这部分人应该承担起管理的责任。在X理论的假设下,工人只是一种会说话的机器,没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一系列的社会需要,地位、金钱等是激励其工作的主要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员工的管理应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组织的领导者要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等方式迫使其工作,在领导行为上应该采取高度控制和集中管理的方式。2.3.5 XY理论(1)Y理论假设:(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他们热爱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环境有利,人们工作就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2)人都有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即使没有外
20、界的压力和惩罚,人们一样会努力工作。(3)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但会接受责任,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责任。(4)人们有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够积极解决问题。(5)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人的潜力只被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在Y理论的假设下,管理者的职责就在于创造适当的环境,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特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同时要意识到在管理中只有内在激励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因此要适时及时地转变对职工的奖励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对员工采取民主式和自由式的领导,在领导行为上必须遵循以人为中心的领导原则,使下属的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开发员工的智慧和能力创造有利
21、的条件。2.3.5 XY理论(2)04 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切斯特巴纳德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是组织协作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阐述了其组织管理思想。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巴纳德不仅仅从物质或者人的方面来看待组织,而且更多的是从人与人之间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组织的三要素理论:作为一个协作系统,组织要具备三个要素:共同目标、协作意愿以及信息交流。非正式组织: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界定为“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同有意识地形成的正式组织不同,非正式组织是无意识的社会过程产生的
22、,它有着两个重要的结果:首先,非正式组织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态度、理解、风俗、习惯和习俗;其次,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组织平衡理论:从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上看,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组织成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的协作,也就是说成员参加且不愿离开组织,努力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做出贡献。权威接受理论:组织中的权威是普遍存在的,巴纳德对权威进行了一种自上而下的解释。管理人员职能说:巴纳德认为,管理人员的职能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的体系;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规定组织的目标。2.4.1 组织协作理论决策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伯特西蒙,其决策理
23、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决策论:西蒙认为,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穿了组织管理的整个过程,是组织中的核心因素,“管理即决策”。组织目标论:组织的目标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选择的手段。组织平衡论:西蒙在巴纳德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组织平衡理论。他认为,组织平衡是指组织提供或者分配给其成员的诱因与他对组织所做的贡献之间相平衡的状态,并且只有当前者大于等于后者时,组织才能稳定地存在和发展。组织设计论:组织的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组织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组织的结构形态;组织的专业分工;组织的专业重心;组织的权力配置。要
24、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之间的关系。组织影响论:组织中的个人在做出有关组织的决定时会受到组织的影响。组织对个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五个方面:权力、沟通、训练、效率准则、组织认同。其中,权力和沟通是决策的外在影响力,组织认同和效率是决策的内在影响力。这五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组织成员自身及其工作效率。2.4.2 决策组织理论1.帕森斯的系统组织理论: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是美国的社会学研究者塔尔科特帕森斯。他把组织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是由一些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系统由四个相互关联的分系统组成,分别是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统和行为
25、系统。任何一个组织,本身就是处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在社会的分系统中又包括了很多更小的社会子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一般由三个层级组成。一是决策层,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政策。决策层处于组织的前瞻地位,与客观社会环境直接发生作用,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二是管理层,也称协调层,它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决策。管理层对内协调各个单位的工作,对外协调组织与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是一种半开半闭的状态。三是技术层,主要负责的是组织内部工作任务的执行和具体工作目标的完成,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的状态。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却又各司其职,互相不干涉工作。2.4.3 系统组织理论(1)2.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组织 理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