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发霉与防霉》教案(2022新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发霉与防霉》教案(202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发霉与防霉》教案(2022新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发霉与防霉【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
2、技术、社会与环境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成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知道现有的防霉技术手段。(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的高年段要求。7.5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7.2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活动,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在学生以往经历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
3、方案,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第三个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2课时的情况下教材使用情况如上,在1课时的前提下,可以调换第二个、第三个活动的顺序。【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探究发霉条件”需要长周期观察、验证;学生持续观察、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是学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发霉现象有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霉与防霉 小学 科学 苏教版五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发霉 防霉 教案 2022 新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