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pptx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现状评价.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利用数量相对量分析相对量分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数量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包括对土地资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包括对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
2、析:对子系统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适宜类型来表述。适宜类型来表述。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依据的过程。第1页/共77页 通过分析应掌握以下情况:通过分析应掌握以下情况: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效果;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收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编绘土地利用现
3、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第2页/共77页一、收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一)土地利用资料 1、土地资源详查及更新资料(分幅图、台账、技术报告、面积汇总表等)2、历年土地面积统计表(二)土壤、植被、气象资料 1、土壤调查系列图件和技术报告;2、植被调查系列图件和技术报告 3、农业气象多年观测资料及农业气候区划(三)社会情况 1、行政组织;2、文教、卫生、福利设施的基本情况 3、人口资料(历次人口普查成果、人口百岁表、男女年龄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模式、人口机械变动、计划生育改革等)(四)
4、自然情况综述资料 1、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概况综述(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五)经济概况 1、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报;2、经济发展战略;3、五年计划资料 4、有关经济效果分析第3页/共77页2010304050607080901001020304010203040女男年龄百人 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百岁图第4页/共77页中学组中学组小学组小学组幼儿组幼儿组托儿组托儿组老年组老年组成成年年组组56.115.312.55.45.15.6人口的年龄构成图(人口的年龄构成图(%)第5页/共77页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可插入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11:10010
5、0万万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1:2020万万1 1:100100万,一般为万,一般为1 1:5050万万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1:1010万万1 1:5050万,一般为万,一般为1 1:2020万万县(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县(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1:2.52.5万万1 1:1010万,一般为万,一般为1 1:5 5万万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11:1 1万或万或1 1:50005000。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 通常主要有:p 动态分析法p 指标对比分析法p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p 图上分析法 规划的编制中是多种方法加以综合应用。
6、第6页/共77页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链接文本链接文本)1、耕地,着重分析: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2、园地,主要分析:园地面积及所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园地内部各种果园、茶园、桑园等的比例及分布情况;园地生产情况;人均占有量;销售情况等。第7页/共77页3、林地,主要分析:现有林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有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面积
7、、占林地面积比及分布情况。林地的生产情况及计算森林覆盖率。4、牧草地,主要分析:现有牧草地的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在牧草地中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产草量、载畜量、发展潜力等。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主要分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各区域所占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其他特殊用地的面积及在居民点工矿用地中所占比例;居民点空间分布;按城市和乡镇分别计算人均用地面积等。第8页/共77页6、交通用地,主要分析:交通用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交通用地中各种交通类型用地所占的比重;道路网的密度、路面等级结构及布局;分析现有交通网是否能
8、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7、水域,主要分析:水域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河流、湖泊、沟塘、水工建筑等各种水面面积及所占比重;可利用的水面面积,已利用的水面面积;各种水域的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8、未利用土地,主要分析:未利用土地面积及所占比重;未利用土地类型、面积、布局;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布位置、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开发利用的潜力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等;难利用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等。第9页/共77页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是指运用多年的土地统计资料分析各类土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从动态变化分析中,揭示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土地利用可能存在的状态,并
9、阐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例如: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降、森林草原的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超限等;或者由于大搞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等,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通常采用纵向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第10页/共77页1、各地类年均变化量各地类年均变化量=某一时段某地类的面积变化量/该时段的年数2、各地类人均面积的变化量各地类人均面积的变化量=统计基期某地类的人均面积-统计末期某地类的人均面积3、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变化量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变化量=统计
10、基期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统计末期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4、人均(或户均)村庄用地面积变化量人均(或户均)村庄用地面积变化量=统计基期人均(户均)村庄用地面积-统计末期人均(户均)村庄用地面积5、交通线路密度变化量 交通线路密度变化量=统计基期交通线路密度-统计末期交通线路密度6、森林覆盖率变化量=统计基期森林覆盖率-统计末期森林覆盖率评价指标第11页/共77页例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文章以1996年2005年这10年期间的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根据研究区各类用地在土地利用中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研究得出:耕地、牧草地的数量有所减少,林地、交通用地的数量有所增加。1 1、耕地的动态变化
11、、耕地的动态变化 全旗土地面积为166383.20亩,2005年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9.43%。经分析1996-2005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28.81万亩减少为2005年的16.99万亩,耕地以0.52%的速度在减少,但10 年内耕地的变化呈现为波状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原因,近年来由于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占用了山旱牧区部分耕地,其中有3.17%的耕地转为林地,有3.33%的耕地转为未利用地,另外,10年间新增加耕地6.67万亩,新增加的耕地来源主要以开垦牧草地为主,开垦牧草地补充耕地5.47万亩,占新增耕地的81.57%;其次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补充耕地1.19万
12、亩,占新增耕地的17.85%。经过增减平衡计算后,截止到2005年耕地有所减少。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人们俗称黄灌区)和东北部的山旱牧区,主要是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第12页/共77页例如: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2 2、林地的动态变化、林地的动态变化 林地的动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演化的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从1996年到2005年,这10年期间林地的增幅为14.75%,年变化率为1.48%。在1996年,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9%,2005年比重达到6.77%。随着乌拉特前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靠近村
13、庄、城镇的大面积林地被毁坏,其中转为未利用地的林地面积有7.03万亩。而林地的补充主要在山区和牧区,尤其是东北的苏独仑乡、小佘太乡和大佘太镇,近几年补充林地比较多,因为这些乡靠近阴山山脉,遇到暴雨天气易发生山洪。为了防止山洪发生,当地政府组织,进行大面积种树。植树造林除了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外,主要是为了减少山洪发生的机率,因为每次发生山洪,都有大量的农田被淹没,从而造成,当年部分农田,出现颗粒无收,有的农田甚至不能继续进行种植业生产。通过分析表1:有1.60%的牧草地补充为林地,通过计算为9.51万亩,占新增林地的56.74%,耕地补充林地7.25万亩,占新增林地的43.26%。通过增减平衡计算
14、,到2005年林地净增加9.71万亩。依次类推,逐一分析其它用地类型。第13页/共77页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第14页/共77页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3、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
15、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4、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5、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X100;6、草原载畜量=各类放牧牲畜头数/草原面积;7、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X100;8、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可以分别计算城市和乡村人口密度;9、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10、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1、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2、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可以分别计算城市
16、和乡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是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第15页/共77页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1、单位耕地功率数=拖拉机年平均在册功率数/耕地面积;2、耕地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X100;3、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4、单位耕地耗电度数=生产用电总度数/耕地面积;5、单位耕地用工量=用工总量/耕地面积;6、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土地总投
17、资/土地总面积,此项指标可以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7、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土地产出总值/土地投人总值,此项指标可以按各类用地和按货币、实物、能量分别计算;8、单位用地产值率=土地产出价值/用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9、单位产值占地率=用地面积/土地产出价值,此项指标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10、交通密度=交通线总长度/土地总面积 11、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X100。第16页/共77页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1、单位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或产值)=作物总产量(或总产值)作物总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2、粮食耕地年单产=粮食总产量粮
18、食作物播种面积X复种指数;3、单位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产值=种植业产值(或各业产值)/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4、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5、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建设部门总产值/建设用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城建、交通、水利等产业分别计算;6、单位土地净产值(国民收入)=(产品总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或乡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分别计算;7、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盈利率)=(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或乡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分别计算。第17页/共77页土地利用现状
19、的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 为综合评定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或对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评价排序,可采用评价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为此必须解决不同量纲评价指标的处理问题。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总得出总评价系数以比较优劣的方法。评价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公式中:第i区域第j项指标的评价系数 第i区域第j项指标数值 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第18页/共77页 应用上述公式,逐项计算各项指标的评价系数,分别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最终以加权评价系数总合 ,对规划区域或单位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以评定其优劣。其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可应用经验法、等差法、标准回
20、归系数法、灰色关联度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找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明确未来土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第19页/共77页七、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主要分析土地利用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条件,是否改善了环境条件,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研究:(1)对比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判断利用自然条件的程度。例如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为10吨干物质/公顷年,而当地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生产力已达15吨干物质/公顷年,说明对自然条件利用的比较充分。(2)对比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自然生态系
21、统结构,判断是否改善了环境条件。如:吉林省龙井县内的果树农场,在海拔350m,丘陵顶部布置针阔混交林;在海拔250-350m,坡地种植苹果树;在海拔250m,台地发展旱地和水稻,这种布局既符合自然规律,又改善了环境条件,创造了比自然生态系统更高的生产力。(3)直接分析土地是否发生了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是否加剧,进而分析其生产力状况,提出解决的措施。第20页/共77页第二专题:第二专题: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第21页/共77页土地适宜性评价1、概念、概念 土地的
22、适宜性土地的适宜性(suitability)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作出等级评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前提是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作出等级评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前提是一定的土地用途、土地的性质。一定的土地用途、土地的性质。由于适宜性的对立面即限制性,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由于适宜性的对立面即限制性,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也可理解为评价土地对特定土地利用要求的限制性和限制也可理解为评价土地对特定土地利用要求的限制性和限制程度。程度。第22页/共77页土地适宜性评价2、评价的目的和任务、评价的目的和任务(1 1)目的)目的 (2 2)任务)任务pp 对全部土地进行
23、评价对全部土地进行评价:通常在用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需做较大调整,土地开发较重的地方,应该对全部土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pp 对需做调整的各部分土地或各类用地后备资源开展适宜性评价对需做调整的各部分土地或各类用地后备资源开展适宜性评价:其中以后备土地资源评价为主。3、评价原则p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p 持续利用原则持续利用原则p 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p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第23页/共77页陕西萱陵县宜耕荒地参评因子分级第24页/共77页平原地区用地的适用性分类参考表用用 地地类类 别别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kg/cm2)地下水地下水埋深埋深(m)坡度坡度(%)洪水淹没程度洪水淹
24、没程度地貌现象地貌现象类类级级一一1 111.52.01.51.52.01015百年洪水位以上百年洪水位以上有停止活动的冲沟有停止活动的冲沟二二1 11.01.51.01.510百年洪水位以上百年洪水位以上无冲沟无冲沟2 21.01.51.01520有些年受洪水淹没有些年受洪水淹没活动性不大的冲沟活动性不大的冲沟三三1 11.020有些年受洪水淹没有些年受洪水淹没活动性不大的冲沟活动性不大的冲沟2 21.025洪水季节淹没洪水季节淹没有活动性冲沟有活动性冲沟第25页/共77页4、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目前,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并不统一,各目前,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25、系统并不统一,各国均有各自的评价系统,而且均把土地的农业利用评价放在优先地位,国均有各自的评价系统,而且均把土地的农业利用评价放在优先地位,构成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系统,其中比较构成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系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粮农组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织(FAOFAO)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系统和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的分类系统和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系统。我国目前的分类系统采用较多的是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我国目前的分类系统采用较多的是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编制全国员会为编制全国1:1001:100万土地资源图拟定的分类系统。万土地资源图拟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现状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