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辅料炒法.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加辅料炒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辅料炒法.ppt(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炒炒 法法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清炒法清炒法 第三节第三节 加辅料炒法加辅料炒法第一节概述一、含义二、历史沿革三、分类四、目的五、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v火候、v火力:文火、中火、武火;六、操作方法一、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再用不同的火力加热,并不断翻炒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之为炒法。二、历史沿革二、历史沿革从历史上看,炒法的历史相当悠久,在目前认为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嚣盐令黄”的记载。“嚣”与今之“炒”同义。至汉代神农本草经亦记载了露蜂房,蛇蜕“火熬之良”。金匱玉函经熬法就更多了,如元花“熬”,水蛭“熬”,虻
2、虫“熬去足翅”等,多用熬法。那么什么是“熬”,这正如汤液本草王好古所言“方言熬者,即今之炒也方言熬者,即今之炒也”。因此,炒法从汉代以后就一直被广泛应用,是一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三、分类三、分类根据炒制的程度与加辅料的不同分为二大类。、清炒法(程度):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辅料不同):1、麸炒、米炒、土炒:2、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另外,还有糠炒、茯苓炒、灯心炒、黄连炒二十余种加辅料炒法。四、目的1、增强药效2、缓和和改变药性3、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4、矫臭矫味,利于贮存和制剂五、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1.火力: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1)小火(文):手掌与锅口相平,微有烤手感
3、。一般炒黄多用文火(2)大火(武):人站在锅前,微有烤脸感。一般炒炭多用武火。(3)中火:介于大小火之间,一般炒焦多用中火。2.火候: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可根据药物内外特征的变化和附加的辨方法进行判断。六、操作方法(手工炒和机器炒)操作程序:烧锅:烧锅:将空锅放在火上加热。将锅烧热或烧烫后应用。投药投药:将锅烧至一定程度时,再投料,投入的多少,要根据锅的大小,炒至的要求而定。如需炒裂的,炒爆的要少放。翻炒翻炒:翻动要勤、要快,使药物受热均匀,并要求每次下铲要“亮锅底”,避免少量药材停留于锅底而焦糊。出锅出锅:当药物炒至你所要求的程度时,立即将药物取出。第一节第一节 清炒法清炒法 一、概念一、
4、概念: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为清炒法。也为“净、干、单炒”。其中根据其炒制程度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二、清炒法的目的二、清炒法的目的 1增强疗效。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3.缓和或改变药性。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5.利于贮存三、注意事项1、大小分档2、选用适当的火力和掌握加热时间,以免炒黄的药物焦化,炒焦的药物碳化,炒炭的药物灰化。3、炒前预热炒黄及炒黄药物举例炒黄及炒黄药物举例1)概念:将净制或切制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翻炒或转动,使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溢出固有气味方法,称之为炒黄。2)火候:炒黄以文火文火为主,少数药物用中火,加热时间较短。3)
5、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并破坏药物中的酶,以保存甙类成分芥子芥子来源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的白芥或芥(习称白芥子和黄芥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炮制规格炮制规格芥子、炒芥子。炮制方法芥子取原药材,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炒芥子取净芥子,置热锅内,文火翻炒,至深黄色,有密集爆裂声,透出香辣气味时,取出晾凉。用时捣碎。v成品性状芥子芥子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白芥子)黄色至棕黄色(黄芥子),味辛辣。炒芥子炒芥子表面颜色加深,微见裂隙,有香气。炮制作用及应用炮制作用及应用 芥子芥子生用辛散力猛,易耗气伤阴动火,善于通络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炒芥子炒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
6、免助热伤阴。长于温肺利气豁痰,尤适合寒痰咳嗽。炒后易于煎出药效,破酶保甙,便于保存甙类。v炮制研究炮制研究黄芥子和白芥子中所含的芥子苷,可在芥子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异硫氰酸丙烯酯(黑芥子油黑芥子油)及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芥子油),芥子油),而发挥生物活性。芥子油芥子油有较强的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和黏膜发生水肿、起泡,甚至溃破、感染。大剂量则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刺激。通过加热炮制,可破坏芥子酶,防止芥子苷在内服前被酶解产生大量的芥子油,使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痛苦,又可确保芥子苷内服后在胃肠道中缓缓的水解,定量的释放出芥子油而产生治疗作用。四成品性状四成品性状决明子表面绿色或暗棕色,质坚硬,味微苦。炒
7、决明子颜色加深,偶有焦斑,有裂隙,质稍脆,微有香气。四成品性状四成品性状牵牛子表面灰黑色(黑牵牛)或淡黄白色(白牵牛),味辛苦,有麻舌感。炒牵牛子表面色泽加深,微鼓起或有裂隙,微具香气。成品性状莱菔子表面黄棕、红棕或灰褐色,质较坚硬,味微苦辛。炒莱菔子鼓起,色泽加深,质脆,有香气。王不留行王不留行来源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炮制规格炮制规格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炮制品名炮制品名 炮制炮制要点要点王不留行取原药材,去杂质,洗净,干燥。炒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注意注意:锅温不够,易成“僵子”、“哑子”,过高易焦糊,应先试投。中火炒制,翻炒先慢而均匀,然后
8、逐渐加快。每次投药量不可过大。爆花率应大于80,小批量炒制应尽量都爆花。成品性状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小圆球形,表面乌黑或红黑色,质坚硬。炒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大部分呈类球形小白花,质脆。炮制作用及应用炮制作用及应用王不留行王不留行生用长于消痈肿,疗乳痈或其他疮痈肿毒。炒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炒后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石淋,小便不利。炮制研究炮制研究王不留行在近代多炒用,全国有21省市用炒品,只有6省市生炒兼用。北京地区习用炒品。研究发现,王不留行炒爆花时不同的爆花率对于药物的浸出物量有很大的影响,不爆花时浸出物量较生品增加0.2倍,
9、刚爆花时增加0.6倍,完全爆花则增加1.1倍。爆花率60708090100浸出物11.6912.2613.1113.8014.93苍耳子v成品性状酸枣仁v成品性状炒焦炒焦含义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味.目的目的:增强药物消食健脾功效;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山楂山楂来源来源本品为蔷薇科山里红或山楂的果实。另有药典未收载的野山楂,药材名南山楂。炮制规格炮制规格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南山楂、南楂炭。炮制方法山楂山楂产地趁鲜切厚片,干燥。除去脱落的果核。炒山楂炒山楂中火炒至颜色加深。焦山楂焦山楂中火炒至表面焦褐
10、色,内部焦黄色。山楂炭山楂炭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v南山楂个小、肉薄核大、酸味较弱,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多生用或炒炭用。成品性状山楂外皮红色,断面黄白色,味酸微甜。炒山楂表面颜色加深,酸味减弱,微甜。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味微酸苦。山楂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炮制作用及应用 山楂山楂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血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高脂血症等。但生山楂酸味大,刺山楂酸味大,刺激性强,多食易损齿伤胃。激性强,多食易损齿伤胃。炒山楂炒山楂炒山楂酸味减弱,药性缓和,可缓解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多用于脾虚食滞或食积停滞,
11、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焦山楂焦山楂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可增加苦味,长于消食除胀止泻利。多用于食积泄泻或湿热痢疾。山楂炭山楂炭有止血止泻功效,用于脾虚泄泻兼有食滞或小儿乳积泄泻。v炮制研究炮制对理化性质的影响山楂的有机酸是其消食和抑菌的成分,黄酮是其活血化瘀的成分。炒山楂和焦山楂可以减少其有机酸的含量,缓和刺激性。山楂多产地切片,可以减少干后再软化时有机酸的损失。山楂果核占全部药材的40,但其中有机酸和黄酮含量甚微,因此去核有科学道理。成品性状v栀子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v炒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v焦栀子表面焦黄色。v栀子炭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成品性状槟榔类圆形片状,表面呈白、棕相间的大理
12、石样花纹。碎槟榔不规则颗粒状。炒槟榔片状,表面浅黄色。焦槟榔片状,表面焦黄色。v三三.炒炭炒炭含义含义:中火或武火加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焦褐色.要求要求:炒炭存性目的: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注意事项:地榆地榆来源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炮制规格炮制规格地榆、地榆炭炮制方法地榆地榆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地榆炭地榆炭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成品性状地榆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地榆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炮制作用及应用地榆地榆以清热凉血解毒力胜。地榆炭地榆炭炒炭后长于收敛止血,用于各种出血症。炮制研究1.地榆主含三萜皂甙和鞣质。2.地榆的止血成分为鞣质和钙离子
13、。炮制温度适宜,鞣质的含量可以增大为生品的2倍,但温度过高,鞣质含量反而下降。炒炭还能增加钙盐的溶出,为生品的2倍,也能增强止血作用。3工艺研究锅温100150200鞣质含量8.1410.393.28研究表明,地榆炭的最佳炒炭工艺为在锅温150时炒制7.5分钟。4.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地榆炭粉治疗烧伤成品性状v荆芥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断面类白色。气芳香,味涩而辛凉。v荆芥炭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气微辛香,味苦涩。思考题思考题1、简述炒法的分类。2、炒法的火候如何掌握?3、炒王不留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爆花率在多少以上为宜?4、山楂有几种炮制品规格?炮制作用各是什么?5、炒炭存性的含义?6、地
14、榆与地榆炭的功效各是什么?第二节加辅料炒法 含义含义: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方法。火候火候:一般用中火。目的: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矫嗅矫味等。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体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一一 麸炒麸炒 (一)定义:(一)定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麦麸熏炒的方法。又称“麦麸炒”或“麸皮炒”(二)辅料(二)辅料蜜麸炒或糖麸炒:麦麸用蜂蜜或红塘制,称蜜麸炒或糖麸炒净麦麸麦麸麦麸是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味甘性平。具有和中健脾之功。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增强其健脾作用。麦麸法的加热时
15、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三)适用的药物(三)适用的药物(四)目的(四)目的1增强疗效增强疗效。白术、山药、神曲等可以增强健脾作用。2缓和药性缓和药性。苍术、枳壳等可以缓和辛燥之性;枳实可以缓和破气作用,以免伤正。3矫嗅矫味矫嗅矫味。僵蚕可以矫正腥臭气味,便于服用。(五)操作方法(五)操作方法将锅预热预热,均匀撒入麦麸,待起烟待起烟,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投入锅中与麦麸翻炒,并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至深黄色表面呈黄色至深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麸炒的一个目的是让麦麸起烟,借烟气将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辅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