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失业理论.ppt
《就业与失业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与失业理论.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就业理论就业理论就业理论就业理论资料点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的矛盾日 益突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从年的万增加到年上半年的 万,登记失业率,比年底上升了个百分点。03年登记失业率为4.3,04年首次出现下降,为4.2,05年底为4.2%,据最新数据统计,06年第一季度失业率为4.2。2010年第一季度4.2%就业理论 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15日发布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9.6%,几乎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4%登记失业率两倍半左右。城镇失业登记要求城镇户口,还必须在户籍所在地进行登记,并且将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口排除在外。调查失
2、业人口的范围要宽广得多,那些想就业而没有实际就业的人都应该被包括在内。就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他是国家统计局“调查失业率”的专家组成员)透露,3年来统计局的“调查失业率”均超过 20%,今年第四季度更高达24%。按中央领导的话说就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失业率”与社科院蓝皮书的又相差了两倍半的现象,曾湘泉院长表示,一个是全国的失业率,一个是城镇失业率。社科院课题组的抽样范围和调查力度都不及国家统计局,社科院课题组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和口径比国家统计局的更具有中国特色。社科院的蓝皮书是给人家看的,统计局的数据是供决策参考的。曾院长进一步透露,如果国家统计
3、局的“失业调查”完全和国际接轨的话,城乡失业率将有可能超过27%。就业理论目 录第一节 就业理论第二节 就业与就业者第三节 影响就业的因素第四节 我国城镇就业制度改革和解决就 业的途径 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传统的西方就业理论2、凯恩斯就业理论:就业、货币、利息通论 3、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 就业理论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产生传统西方就业理论发展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迅猛扩张,失业现象还不十分严重。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只要存在着完全自由竞争,工资就可以随着劳动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就业理论传统的西方就业理论萨伊:供给创造需求,市场
4、经济内部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和失业;萨伊的就业理论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依靠市场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2、市场经济在正常情况下,趋于充分就业3、反对政府干预 马歇尔继承萨伊的衣钵,在其最著名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之后,提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只要劳动力市场没有人为阻力,就可以通过工资的自由涨落和劳动力供需之间的自发调节,而达到充分就业。马歇尔在就业问题上提倡自由放任的原则,反对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行为。就业理论凯恩斯就业理论1)提出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造成4000多万工人的失业,而这是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5、,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以古典经济理论叛逆者的姿态出现,放弃市场调节自然平衡的观点,主张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来摆脱失业和萧条的困境。2)凯恩斯的解释 一国的国民经济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惟一决定性的就业量,它是全体厂商在他们效用最大化(例如在商品经济体制下,一般为利润最大化)情况下提供给该国居民的。这一就业量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水平同时被决定的。因此,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生产水平及相应的就业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怎样决定的理论。所谓的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的完全消除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是指劳动力的某一特定就业量,该就业量由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点所决定,超过此点,有效需求再增加
6、时,就业量和产量不再增加,“非自愿失业”消失,“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仍然存在。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量决定理论 总供给价格 生产中所要花费的成本与厂商要求的最低利润值之和所得到的货币总额。要求的最低利润值与生产规模相对应,一定的生产规模对应一定的就业量。规模越大,总供给价格越高,就业量也越大因此,总供给价格与就业量呈正相关关系。总需求价格 货币表示的厂商预期的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预期出卖商品可能得到的收益,也就是预期社会上购买商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即最高价格,用公式表示为:总需求价格=社会上为购买这一定量产品所愿意指出的总价格预期 一定生产规模对应一定的就业量。社会就业量越大,居民收入越高,
7、总需求价格也就越高社会就业总量与社会总需求价格之间也呈正相关的函数关系。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就业量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就业量就业理论价格就业量0L1LPP1ES1SDD1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与就业就业理论3)凯恩斯的“处方”(1)抛弃传统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放弃节约原则,提倡浪费性消费,甚至用建金字塔、地震或战争来增加财富消耗。(3)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的原因,补救办法可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双管齐下”策略。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4)放弃传统的健全财
8、政的原则,鼓吹扩大政府开支,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就业理论对凯恩斯理论的评论凯恩斯强调对全社会进行总需求管理,特别是利用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这对挽救3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的大萧条起了重要作用 凯恩斯理论对中国解决失业问题的启示就业理论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1)提出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很快取代了凯恩斯学说,成为美、英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因为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凯恩斯学说难以理解的“滞涨”现象,凯恩斯讨论的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来实现充分就业已行不通。就业理论
9、2)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货币学派主要从需求方面探讨如何抑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将失业率降至正常水平。货币学派提出降低失业率,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开辟新的就业领域的具体措施有:(1)改进劳动力市场工作,消除各种人为障碍和限制,提高工人的劳动性。(2)加强失业人员培训。(3)建立效率更高的职业介绍所,为失业者及时地获得工作空位信息创造条件。就业理论3)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与货币学派不同的是,供给学派是从供给方面寻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途径。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只重视需求分析,忽视供给因素的作用,这在萧条和衰退时期可行,需求实际决定产量。但在通货膨胀时期,总需求已明显超过总供给,供给
10、不足成为经济的主要问题,应该将主要力量放在刺激生产上,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生产储蓄,更加勤奋地工作,更积极地投资,以扩大供给,填补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差额。其主主要要措措施施是是降降税税。此外,限制政府开支,放松政府干预和限制,加强市场调节作用,实行相对有节制的货币政策等,都可以起到降低失业率的作用。4)对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的评价就业理论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失业一、劳动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某种有报酬或有收入的社会劳动的社会经济行为第一,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第二,参与的是社会劳动第三,有报酬或有收入的劳动就业理论下列情况属于就业者1、正在工作的人;2、有职业但是因为疾病、休假、劳动争议 等不
11、工作的人,以及在单位因各种原 因临时停工的人;3、雇主和自营人员;4、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但是又再次从业 的人员。就业理论充分就业1)什么是充分就业?按照凯恩斯的定义,充分就业就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只要解决了“非自愿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2)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失业现象依然会在一定程度存在。整个社会实现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每个劳动者个体都能就业。就业理论影响就业的因素1.人口因素1)人口数量影响就业者供应量2)人口构成影响就
12、业结构合理性就业理论2 科学技术进步因素1)科技进步与就业容量科技进步与就业量的关系是二重的。一方面,科技进步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短期和局部看,起到排斥劳动的作用,从而减少就业量。另一方面,从长远和全局来看,不断创造出新的行业和职业,从而产生新的就业领域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从全社会看,劳动生产率提高也会直接扩大就业面。2)科技进步促使就业多元化发展(1)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2)新技术革命促使劳动和形态发生变化。此外,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服务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直接扩大了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容量。就业理论3 经济因素发展是硬道理。提高经济
13、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保证。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就业的决定性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劳动就业总体水平2)经济形式是解决社会就业的前提条件3)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结构 就业理论4 劳动制度因素劳动就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发展一样,既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影响,又要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因此,能否实现充分就业,除了受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形式影响外,还受到劳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影响。1)国家劳动就业方针政策。2)用工制度。3)工资制度和政策。就业理论5 国家宏观政策因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思想,对于就业是有很大的影响。国家能否确定劳动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
14、地位,树立充分就业的战略思想,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政府是否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就业的各项经济政策,如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收入政策、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是分大的。就业理论6 心理因素影响劳动就业的心理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就业意识、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以及对一系列就业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估计等。它是人们对于就业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就业理论二、失业与失业率失业: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国际劳工组织定义为: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
15、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就业理论根据这个定义,凡在特定的年龄以上,在规定的时间里属于下列情况的被称之为失业:无工作,即不在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中;本人当前可提供劳动,即具有劳动能力;正在寻找工作,即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对失业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就业理论2)我国对失业的界定(1)待业与失业(2)下岗与失业(3)我国失业的新概念就业理论三、失业的类型和原因1)摩擦性失业(1)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劳动者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到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滞,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就业 失业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