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2).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分析 灵宝市实验小学灵宝市实验小学 二数组二数组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教学学内内容容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 内容:笔算两位数加、
2、减两位数和表内乘法,认识钟表。目标: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经历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每一句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进一步认识时间,知道1大格是5分,1时=60分。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 内容:认识线段、角以及简单的观察物体。内容:认识线段、角以及简单的观察物体。目标: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刻度尺目标: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量和画线段;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立1厘米和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米=100厘
3、米;厘米;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画角;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尺画角;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和画直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统计与概率 内容:数学广角。实际与综合应用 内容:“量一量,比一比”。教学总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决,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
4、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
5、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两位数加减法则、两步运算的书写格式及加减法估算思路的学习。3、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4、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它的来源。5、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6、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7、渗透排列
6、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1、线段的概念。2、两位数加减进位与退位算理的理解。3、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4、熟记口诀,运用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 熟练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几时几分)6、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
7、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材编排特点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耐久性较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耐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展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合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活动性。合作学习法、游
8、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二年级学生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二年级学生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1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自主探索如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来完自主探索如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学活动。成教学活动。3 3、提供关于工作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观察、提供关于工作空间与图形的丰富
9、素材,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感知、感受,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猜测、操作、交流、感知、感受,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的发展。4 4、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更富、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更富童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童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5 5、有步骤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有步骤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中感受方法的奇妙,激发兴趣与欲望。维能力,从中感受方法的奇妙,激发兴趣与欲望。6 6、让学生在操作,探索学习中学会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操作,探索学习中学会讨论、交流、合作合作。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
10、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教材说明: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三)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通过多
11、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把握好的线段的教学要求。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二)教材说明:(二)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具体内容
12、安排如下表。100以内加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5、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1、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本小节集中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教材通过情景图引出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高度重视新课的引入,通过情景图引出两位数加法计算,对全
13、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二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全节教材紧紧围绕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通过例1和例3两道例题分散竖式计算中“对位”和“进位”的难点;三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把计算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四是在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必要的提示,如在例1和例2以及例3的教学中,教材都提示学生先观察乘车的插图,再摆小棒,然后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学习。(2)突出各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例1重点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2着重解决计算顺序问题,例3集中解决
14、如何进位的问题。(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不进位加法教学中充分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旧知识;在进位加法教学中充分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4)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促进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特别是在进位加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等问题。(5)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讨总结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不必要求学生记忆法则的运算规定。(6)注意两位数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本节教材安排了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和运
15、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三部分内容。教材先安排了一幅能引出两位数减法的情景图,再根据情景图所提供的素材安排了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最后安排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利用情景图上提供的素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情景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后面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计算作好准备。(2)采用多种措施突破退位减法的教学难点。首先,充分利用“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强烈愿望;其次,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如何退位,学生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
16、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的方法。(3)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减法。在本节内容中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很多,如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讨、笔算两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总结等都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利用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这引起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教学片面强调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做法,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注意竖式减法的书写格式,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7、,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教学例1时,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尽量用简便的写法,并注意进位和退位。加、减混合这一段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加、减法估算加、减法估算 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
18、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教学例4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三、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
19、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四、表内乘法(一)(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
20、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用数学(编排在计算中)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3、认真抓好“用数
21、学”的教学。(1)乘法的初步知识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建议 1、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九中的习题。(2)26的乘法口诀 本节教材包括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等三方面的内容。26的乘法口诀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是要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
22、也还要花较大的力量。1、加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口诀。2、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五、观察物体(一)(二)教材说明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
23、”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建议 教学例1之前,教师可以先拿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体或长方体,问学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需要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
24、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最后的思考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是运用镜面对称的原理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给出镜子中的“数学”及“时间”,要求学生写出真正的数学和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拿镜子试一试,在纸上写上数字,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六、表内乘法(二)(一)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
25、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学习)(巩固)(加深)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教学建议:1、
26、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教学建议:1、为了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除了“口背”这种形式外,还要用手写。如,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让他们写出45道乘法算式(不写口诀,只写算式)。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数
27、学 广 角(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总 复 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教学建议: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