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静力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静力学基础.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力学理论力学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运动学动力学动力学理论力学: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其中包括力的基本性质和物体的受 力分析。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涉及引 起物体运动的原因。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变化(加速度、动 量变化等)和作用力之间的变化。第一篇 静力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1.受受力力分分析析分分析析作作用用在在物物体体上
2、上的的各种力,弄清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各种力,弄清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2.2.平平衡衡条条件件建建立立物物体体处处于于平平衡衡状状态态时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应满足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应满足的条件。3.3.利利用用平平衡衡条条件件求求解解未未知知力力,以以解解决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工程中的相关问题。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和物体物体的受力分析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和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基本概念1-2 静力学公理1-3 约束和约束反力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1-1 静力学基本概念刚刚体体 这这样样的的物物体体,在在力力的的作
3、作用用下下,其其内内部部任任意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意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刚体是实际物体被抽象化了的力学模型是实际物体被抽象化了的力学模型图图示示吊吊车车梁梁的的弯弯曲曲变变形形 一一般般不不超超过过跨跨度度(A A、B B 间间 距距 离离)的的1/5001/500,水水平平方方向向变变形形更更小小。因因此此,研研究究吊吊车车梁梁的的平平衡衡规规律律时时,变变形形是是次次要要因因素素,可可以以略略去去。静静力力学学研研究究的的物物体体是是刚刚体体,又又称称为为刚刚体体静静力力学学,它它是是研研究究变变形形体体力力学学的的基础。基础。质质点点 具具有有一一定定质质量量而而其其形形状状
4、和和大大小小可可以以忽忽略略不计的物体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质点系 有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有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质点和质点系都是理想化的模型质点和质点系都是理想化的模型力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 的运动状态与形状发生变化。的运动状态与形状发生变化。尽管各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来源和性质不同,但在力学中,将撇开力的物理本质,只研究各种力的共同表现力对物体产生的效应。外效应(运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内效应(变形):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矢量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始端(点矢量的始端(点
5、O)表示力的作用点。(矢量所表示力的作用点。(矢量所沿着的直线表示力的作用线)沿着的直线表示力的作用线)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力是矢量。F FO O常用黑体常用黑体 F 表示力矢量,而用表示力矢量,而用 F 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大小常用常用 N 和和 kN 作力的单位符号作力的单位符号关于力的几点说明关于力的几点说明当当当当物物物物体体体体间间间间的的的的相相相相互互互互作作作作用用用用面面面面积积积积可可可可以以以以抽抽抽抽象象象象为为为为一一一一个个个个点点点点(作作作作用用用用点点点点),则则则则力力力力称称称称为为为为集集集集中中中中力力力力。否否否否
6、则则则则,称为称为称为称为分布力分布力分布力分布力。力系力系力系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力力力力作作作作用用用用线线线线在在在在同同同同一一一一平平平平面面面面的的的的力力力力系系系系叫叫叫叫平平平平面面面面力力力力系系系系,否则叫否则叫否则叫否则叫空间力系空间力系空间力系空间力系。若若若若两两两两力力力力系系系系作作作作用用用用同同同同一一一一物物物物体体体体而而而而效效效效应应应应相相相相同同同同,则则则则称称称称两两两两力系等效力系等效力系等效力系等效。合力(力)与分力(力系)等效合力(力)与分力(力系)等效合力(力)与
7、分力(力系)等效合力(力)与分力(力系)等效。平衡平衡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作用在 刚刚 体体 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即即 F F1 1 =-F F2 2F1F2F1F2F1F21-2 1-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二力构件只有两个着力点而处于平衡的物体叫二力体或只有两个着力点而处于
8、平衡的物体叫二力体或二力构件。二力构件。二力构件不论其形状如何,其所受的两个力的二力构件不论其形状如何,其所受的两个力的作用线,必沿着两力作用点的连线。作用线,必沿着两力作用点的连线。且看上例的且看上例的CDCD杆是其它形状的情形。杆是其它形状的情形。见后续CDFDFCDCFDFCFDFCFDFCFDFCFDFC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刚体的作用。(效应不变)的作用。(效应不变)推理推理1 1 力的可传性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作用于刚体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
9、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作用在 物体物体 上的同一点的两个力,上的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作用点也是该点,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作用点也是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F FR R=F F1 1 +F F2 2 (R R =F F1 1 +F F2 2 )F F1 1F F2 2F FR RF F1 1F F2 2F F1 1F F2 2F FR RF FR R 推
10、论推论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作用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个相互作用的 物体物体 上。上。注意:本公理与公理注意:本公理与公理 2(2(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区别!力平衡条件)的区别!PPT
11、TT 公理5 刚化定律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而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而非充分非充分 条件。条件。1-31-31-31-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自由体自由体自由体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非自由体非自由体非自由体非自由体
12、:位移受限制的物体。:位移受限制的物体。约束约束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 围围物体。物体。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约束反力(反力反力反力反力):约束对物体作用的力。约束对物体作用的力。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够阻碍: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够阻碍 的位移方向的位移方向相反。相反。在静力学中,约束反力和物体受到的其它已知在静力学中,约束反力和物体受到的其它已知力(称力(称主动力主动力主动力主动力)组成平衡力系,因此,可用平)组成平衡力系,因此,可用平衡条件求出未知的约束反力。衡条件求出未知的约束反力。1.1.1.1
13、.柔性约束柔性约束柔性约束柔性约束 绳索绳索 对物体对物体 的约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着绳索背点,方向沿着绳索背离物体。离物体。当链条或胶带绕在轮当链条或胶带绕在轮子上,子上,对轮子对轮子 的约的约束反力沿轮缘的切线束反力沿轮缘的切线方向背离轮子。方向背离轮子。APAFFPT2T1T2T12.2.2.2.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光滑支承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光滑支承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触点处,方向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称为法向反力,用
14、物体。称为法向反力,用 F F F FN N 或或 N N N N 表示。表示。FNFNABFNAFNB(1)光滑圆柱铰链 圆柱铰链由销钉将两个圆柱铰链由销钉将两个钻有同样大小孔的构件钻有同样大小孔的构件连接而成。连接而成。1 1、销钉、销钉 2 2、构件、构件 3 3、固定部分、固定部分3.3.3.3.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若铰链连接中有一个固若铰链连接中有一个固定在地面或机架上,则定在地面或机架上,则称为固定铰链支座。称为固定铰链支座。(2)固定铰链支座轴可以在孔内任意转动,也可以沿孔的轴线轴可以在孔内任意转动,也可以沿孔的轴线轴可以在孔内任意转动,也可以沿孔的轴
15、线轴可以在孔内任意转动,也可以沿孔的轴线移动;但轴承阻碍着轴沿径向向外移动。移动;但轴承阻碍着轴沿径向向外移动。移动;但轴承阻碍着轴沿径向向外移动。移动;但轴承阻碍着轴沿径向向外移动。(3)向心轴承(径向轴承)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反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反力通常用两个未知的正力通常用两个未知的正交分力交分力 X X 和和 Y Y 表示。表示。FAYAXAA轴AFAYAXA约束反力的方向往往预先约束反力的方向往往预先不能确定,但是,无论它不能确定,但是,无论它朝向何方,其作用线必垂朝向何方,其作用线必垂直于轴线并通过轴心。直于轴线并通过轴心。FA(2 2
16、续续)圆柱圆柱铰链和固定铰链支座铰链和固定铰链支座CAB图图示示构构件件就就是是通通过过圆圆柱柱铰铰链链C C 和和固固定定铰铰链链支支座座 A A 和和B B 连连接接而而成成。圆圆柱柱铰铰链链简简称称铰铰链链。固固定定铰链支座简称铰链支座简称固定铰支固定铰支。铰链和固定铰支的构造铰链和固定铰支的构造CCABBA 销钉C销钉B销钉A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 铰链和固定铰支的力学模型铰链和固定铰支的力学模型CABCABCABCACB一般不需考虑销钉与哪边结构固连销钉与右边结构固连 铰链处和固定铰支处的约束反力通常分析铰链时把销钉固连在某一构件上,而通常分析铰链时把销钉固连在某一构件上,而分析固定铰支
17、时,把销钉固连在支座上分析固定铰支时,把销钉固连在支座上。YAXAYBXB销钉与左边结构固连A B CYAXAYCXCYBXBYCXCYAXAYCXCYBXBYCXCYAXAYCXCYBXBYCXC 销钉所受的约束反力需要分析销钉的受力时,才把销钉从结构中分需要分析销钉的受力时,才把销钉从结构中分离出来单独研究。如前述结构的销钉离出来单独研究。如前述结构的销钉C CCBCAYAXAYC1XC1YBXBYC2XC2XC1YC1XC2YC2CYAXAYC1XC1YBXBYC2XC2XC1YC1XC2YC2CYAXAYC1XC1YBXBYC2XC2XC1YC1XC2YC2C向心轴承、铰链和固定铰链支
18、座都可称作光滑铰链。光滑铰链的特点是只限制两物体径向的相对位移,而不限制两物体绕铰链中心的相对转动及沿轴向的位移。4.其它约束(1 1)滚动支座(辊轴支座)滚动支座(辊轴支座)实物简图实物简图约束力约束力(2 2)球铰链球铰链实物简图实物简图约束力约束力FxFzFy实物简图实物简图(3)止推轴承约束力约束力FxFzFy1-4 1-4 物体的受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分析及受力图画受力图的方法与步骤:画受力图的方法与步骤:1 1、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2 2、取分离体(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研究对象)3 3、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主动力(使物体产生、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主动力(使物体产生
19、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4 4、在存在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在存在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 反力(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的连接关系)反力(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的连接关系)受力图举例受力图举例例例1-1 试画出图示重为试画出图示重为试画出图示重为试画出图示重为P P的石磙的受力图。的石磙的受力图。的石磙的受力图。的石磙的受力图。ABABFFpFAFBFpFAFBFpFAFBFpFAFBF P A B试画出图示自重为试画出图示自重为试画出图示自重为试画出图示自重为 P P,ACAC 边承受均边承受均边承受均边承受均布风力布风力布风力布风力 (单位长度上的力的载荷集
20、度为(单位长度上的力的载荷集度为(单位长度上的力的载荷集度为(单位长度上的力的载荷集度为 q q)的的的的屋架的受力图。屋架的受力图。屋架的受力图。屋架的受力图。PqYAXANBqABCABC例例1-2 PqYAXANBPqYAXANBP q A BBAD图示梁图示梁图示梁图示梁ABAB自重为自重为自重为自重为P P,B B B B端上一重物重端上一重物重端上一重物重端上一重物重Q Q,CDCD杆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杆杆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杆杆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杆杆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杆 CD CD 和梁和梁和梁和梁 AB AB 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QPCDABCDQFD
21、YAXA例例1-3 PFDFCFDFCFDYAXAPQFDFCFDYAXAPPQ D AAC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出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出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出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出刚架刚架刚架刚架ACAC和刚架和刚架和刚架和刚架CBCB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CBACCABP例例1-4 FCFCFBFCYAXAFAFCFCFBFCYAXAFAYAXAPPFCFCFBFCFAA C B C A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
22、画出刚架出刚架出刚架出刚架ACAC、刚架、刚架、刚架、刚架CBCB及整体的受力图。及整体的受力图。及整体的受力图。及整体的受力图。在本问题中,集中载荷在本问题中,集中载荷 P P 作用在铰作用在铰 C C 上。上。通常通常认为集中载荷是作用在认为集中载荷是作用在 C C 销上的,下面就对研究销上的,下面就对研究对象的选取的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对象的选取的三种情况分别讨论。CABPQ例例1-5 CBACFBYAXAPQ(1)销 C 与刚架 AC 一起作为研究对象销销C C与哪边刚架一起作为研究对象,与哪边刚架一起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载荷集中载荷 P P 就画在哪边刚架的铰就画在哪边刚架的铰C C上。
23、上。见后续Q P C B AFCFCYAXAPQFBFCFCFBFCFCYAXAPQACCB(2)销 C 与刚架 CB 一起作为研究对象XCYCXCYCFBYAXAPQYBXB见后续理论力学理论力学常常要求精确常常要求精确画出约束反力,画出约束反力,即即这样画这样画FBXCYCXCYCYAXAXCYCXCYCYAXAFBFBQ P A C BFB(3)专门分析销 C 的受力XC1YC1CBACYAXAPQYBXB见后续对二力杆对二力杆最好不要最好不要这样画!这样画!FCFCXC1YC1FBXC1YC1YAXAFCFCXC1YC1XC1YC1YAXAFBFCFC(4)整体受力图从前面两种情况的分
24、析可见,应尽量不要把从前面两种情况的分析可见,应尽量不要把销与二力构件放在一起作研究对象可使分析简单。销与二力构件放在一起作研究对象可使分析简单。当然,对于作用集中载荷的铰的两边构件都为二力当然,对于作用集中载荷的铰的两边构件都为二力构件时,以销为对象往往比较方便。构件时,以销为对象往往比较方便。CABPQYAXAFBYBXBFBPBCADKE图示的各杆与轮自重不计,物块重图示的各杆与轮自重不计,物块重图示的各杆与轮自重不计,物块重图示的各杆与轮自重不计,物块重P P。按以按以按以按以下三种情况画受力图。下三种情况画受力图。下三种情况画受力图。下三种情况画受力图。例例1-6见后续分别画出各杆与
25、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B B的的的的受力图。受力图。受力图。受力图。DBBACSDBSBDXCYCXBFA例例1-6(1a)PBCADKESDBSBDXCYCXBYBFAYBSDBSBDXCYCXBFAYB见后续DB A C B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B B 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例例1-6(1b)SDBXEYEXCYCSKF1FBF2SDBXEYEXCYCSKF1FBF2SDBXEYEXCYCSKF1FBF2ECDKPBCADK
26、E见后续 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分别画出各杆与各滑轮、销钉 B B 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例例1-6(1c)BXB1YB1FKSBDXBYBFBXB1YB1BDBSDBSBDBACXCYCXBYBFAF1XB1YB1FKSBDXBYBFBXB1YB1F1XB1YB1FKSBDXBYBFBXB1YB1F1PBCADKE见后续画出画出画出画出“销钉销钉销钉销钉B B与滑轮与滑轮与滑轮与滑轮一起一起一起一起”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BF1FKXBYBSBDFBSBDXBYBFBXB1YB1BBXB1YB1F1F
27、K例例1-6(2)PBCADKE见后续画出画出画出画出 “杆杆杆杆 ABAB、滑轮钢绳和滑轮钢绳和滑轮钢绳和滑轮钢绳和重物一起重物一起重物一起重物一起 ”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的受力图。PBCAXCYCFASBDFK例例1-6(3)PBCADKE本题结束A C B KFASBDFKXCYCFASBDFKXCYC画受力图应注意画受力图应注意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好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好“隔离体隔离体”。正确确定研究对象的受力数目,特别要注正确确定研究对象的受力数目,特别要注意约束反力的方向。意约束反力的方向。内力成对出现,组成平衡力系,因此不必内力成对出现,组成平衡力系,因此不必画出,
28、只需画出全部外力。画出,只需画出全部外力。本 章 小 结1.1.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力系的平衡。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力系的平衡。具体研具体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究以下三个问题。(1 1 1 1)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2 2 2 2)力系的等效替换;)力系的等效替换;)力系的等效替换;)力系的等效替换;(3 3 3 3)力系的)力系的)力系的)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条件。平衡条件。平衡条件。2.2.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包括变形)。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包括变形)。
29、力的作用效应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力的作用效应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力的作用效应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力的作用效应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称为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称为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称为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称为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作用线移动,这种力矢量是滑动矢量。作用线移动,这种力矢量是滑动矢量。作用线移动,这种力矢量是滑动矢量。作用线移动,这种力矢量是滑动矢量。本章小结(2)3.3.静力学公理是力学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客观静力学公理是力学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客
30、观规律。规律。公理公理公理公理1 1 1 1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物体物体物体上最简单的上最简单的上最简单的上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条件力系平衡条件力系平衡条件力系平衡条件。公理公理公理公理2 2 2 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这个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变换的这个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变换的这个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变换的这个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变换的依据。依据。依据。依据。公理公理公理公理3 3 3 3 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阐明了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最简单的力系的合成规阐明
31、了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最简单的力系的合成规阐明了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最简单的力系的合成规阐明了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最简单的力系的合成规则则则则 公理公理公理公理4 4 4 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这个公理阐明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关系。这个公理阐明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关系。这个公理阐明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关系。这个公理阐明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关系。公理公理公理公理5 5 5 5 刚化原理。刚化原理。刚化原理。刚化原理。这个公理阐明了变形体平衡的这个公理阐明了变形体平衡的这个公理阐明了变形体平衡的这个公理阐明了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本章
32、小结(3)4.4.约束和反约束力约束和反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画约束反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画约束反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画约束反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画约束反力时,应分别根据每
33、个约束本身的特性来确定其约束反力时,应分别根据每个约束本身的特性来确定其约束反力时,应分别根据每个约束本身的特性来确定其约束反力时,应分别根据每个约束本身的特性来确定其约束反力的方向。的方向。的方向。的方向。5.5.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是研究物体平衡和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是研究物体平衡和运动的前提动的前提。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当分析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当分析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当分析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当分析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时,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时,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时,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时,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内力成对可不画;还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内力成对可不画;还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内力成对可不画;还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内力成对可不画;还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关系。互关系。互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