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测试系统与传感器原理.ppt
《第二章测试系统与传感器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测试系统与传感器原理.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测试系统与传感器原理测试系统与传感器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测试系统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系统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第二节第二节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第三节振动钢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振动钢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 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第五节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基本原理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基本原理第六节第六节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原理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原理第七节第七节测试系统选择的原则测试系统选择的原则第一节第一节测试系统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系统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 1、科技发展与测试的关系、科技发展与测试的关系科技的
2、发展,定量化与可控(可预测)是必然要求。科技的发展,定量化与可控(可预测)是必然要求。人类获取外部信息需要借助人类获取外部信息需要借助“感官神经大脑感官神经大脑”,感官感官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但人的感官功能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但人的感官功能不能满足对外部世界探索与发现的需要(有感觉阀限)。不能满足对外部世界探索与发现的需要(有感觉阀限)。人类耳朵能听到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一,一般在般在5005000Hz频率高于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Ultrasonic,频率低于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
3、为次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声波Infrasonic。视觉阀限(可见光)视觉阀限(可见光)听觉阀限(可闻声听觉阀限(可闻声)为突破感觉阀限为突破感觉阀限,人类利用各类,人类利用各类传感器传感器去感知并记录外部世界的去感知并记录外部世界的“信息信息”,这扩展并延伸了人的,这扩展并延伸了人的“感官感官”系统。系统。信息信息Information: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标识的集合。的集合。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作态的表征,信息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作态的表征,信息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
4、也不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能量!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号信号Signal:传送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如光、声、电信号。传送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如光、声、电信号。测试包括试验与测量的全过程测试包括试验与测量的全过程,需要选用专门的仪器、设,需要选用专门的仪器、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从而获得被测计合理的试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从而获得被测对象的有关信息的量值。对象的有关信息的量值。测试过程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测试过程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是人们
5、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测试技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步又为测试技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测试技术的作用测试技术的作用:A、参数测定、参数测定B、实时检测与监控、实时检测与监控C、参数的反馈、调节与自动控制。、参数的反馈、调节与自动控制。岩土工程中测试系统与监测的作用:参数测定、状态岩土工程中测试系统与监测的作用:参数测定、状态检测、监控检测、监控地质定性评估与监测定量分析。地质定性评估与监测定量分析。2、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包括一个
6、完整的测试系统包括:被测对象、被测物理量、测被测对象、被测物理量、测量系统、信号传输与处理系统、显示记录系统、观测者。其量系统、信号传输与处理系统、显示记录系统、观测者。其中测量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和测量控制装置中测量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和测量控制装置,传感器是整,传感器是整个测试系统中的关键。个测试系统中的关键。最简单的测试系统:弹簧秤。最简单的测试系统:弹簧秤。传感器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能感受或响应被测物理:能感受或响应被测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原件和产
7、生可用信号输出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原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原件以及相应的电子线路构成。(见国家标准的转换原件以及相应的电子线路构成。(见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通用术语)传感器通用术语)(感应传递)感应传递)定义定义2: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与之有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岩土工程监测中的测试系统:岩土工程监测中的测试系统:被测对象(物理量):岩土体或工程结构(位移、力等)被测对象(物理量):岩土体或工程结构(位移、力等)测量系统:各类仪器的组成及测
8、量系统:各类仪器的组成及传感器传感器。信号传输与处理系统:信号传输、排除干扰、滤波、计信号传输与处理系统:信号传输、排除干扰、滤波、计算等。算等。显示记录系统:显示、记录、存储等。显示记录系统:显示、记录、存储等。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1)按原理分:按原理分:电参量:电阻、电感、电容电参量:电阻、电感、电容磁电式:磁电感应、磁栅磁电式:磁电感应、磁栅压电式:压力、加速度压电式:压力、加速度光电式:红外、光电式:红外、CCD、光纤、光纤热电式:热电偶热电式:热电偶波式:超声波、微波波式:超声波、微波射线式:核辐射射线式:核辐射半导体式:温度、湿度半导体式:温度、湿度其它原理其它原理(2)按用
9、途分类:按用途分类: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它传感器其它传感器(3)综合分类综合分类3、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A、系统精度与误差、系统精度与误差:测试系统的精度指测试系统给出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测试系统的精度指测试系统给出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的接近程度,误差为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的差异程度,两者,误差为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的差异程度,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方式。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方式。绝对误差:绝对误差:x=x-A0相对误差:相对误差:x=(x-A0)/A0100%引用误差:引用误差:y=(
10、x-A0)/Xm100(F.S)式中:式中:x仪器指示值仪器指示值A0真值(是难以确切测量的,可用精度更高的仪真值(是难以确切测量的,可用精度更高的仪器得到约定真值)器得到约定真值)Xm仪器测量上限。仪器测量上限。3、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B、稳定性(可靠性)、稳定性(可靠性):误差随测量过程及环境影响是变化的,:误差随测量过程及环境影响是变化的,如读数产生漂移、噪声干扰等,稳定性是衡量测试系统在工作如读数产生漂移、噪声干扰等,稳定性是衡量测试系统在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内,保持原有技术性能的能力。条件和工作时间内,保持原有技术性能的能力。稳定性有两个指标:时间上的稳定
11、性及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稳定性有两个指标:时间上的稳定性及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示值不稳定性。的示值不稳定性。时间上的稳定性时间上的稳定性:它是由于仪器随机性变化、周期性变化、漂:它是由于仪器随机性变化、周期性变化、漂移等引起的示值变化,一般用测量波动值与时间长短表示。如:移等引起的示值变化,一般用测量波动值与时间长短表示。如:1.3mv/8h,0.05Reading/a、0.2%F.S.R/year等等环境对稳定性的影响:环境对稳定性的影响:指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大气压、指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大气压、振动等外部条件及电源电压、频率等因素对仪器精度的影响。振动等外部条件及电源电压、频率等因
12、素对仪器精度的影响。用影响系数用影响系数(修正系数修正系数)表示表示:如温度修正系数、气压修正系数等。如温度修正系数、气压修正系数等。如:如:0.025%F.S.R/1任何仪器都有特定的使用环境要求。任何仪器都有特定的使用环境要求。3、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C、测量范围(量程)、测量范围(量程):仪器在正常工作时所能测量的量值范:仪器在正常工作时所能测量的量值范围。有些仪器同时考虑超量程指标。围。有些仪器同时考虑超量程指标。Yf.sD、分辨率、分辨率:仪器所能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仪器所能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E、灵敏度:、灵敏度:对测试系统当输入一个
13、变化量对测试系统当输入一个变化量x,就会相应地输就会相应地输出另一个变化量出另一个变化量y,Sy/x为测试系统的灵敏度。为测试系统的灵敏度。E、传递特性:、传递特性:表示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方程、图表示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方程、图形、参数)的性能。动态与静态测量的传递特性是有差异的。形、参数)的性能。动态与静态测量的传递特性是有差异的。在不考虑滞后与蠕变时的静态测的数学模型为:在不考虑滞后与蠕变时的静态测的数学模型为:y=a0+a1x+a2x2+anxn其中:其中:输入输入x:被测物理量(如位移)输出:被测物理量(如位移)输出y:测量信号量(如电压):测量信号量(如电压)a0传
14、感器的零位输出,传感器的零位输出,a1.an为各阶常数。为各阶常数。静态测量:静态测量: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慢在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慢在测量时间内可忽略)的量的测试过程叫静态测测量时间内可忽略)的量的测试过程叫静态测量。量。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测量随时间而变化的量。测量随时间而变化的量。y(t)=f(x,t)标定曲线:标定曲线:反映测试系统输入反映测试系统输入x与输出与输出y之间关之间关系的曲线。系的曲线。A、非线性度(非线性度(No-Linearity)线性度又称非线性,是表征传感器输出线性度又称非线性,是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作为工作直线)之
15、间的吻合(或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作为工作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非线性度,偏离)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非线性度,即即式中:式中:Lmax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Y FS.理论满量程输出值。理论满量程输出值。显然,选定的拟合直线不同,计算所得的线性度数值也显然,选定的拟合直线不同,计算所得的线性度数值也就不同。选择拟合直线应保证获得尽量小的非线性误差,就不同。选择拟合直线应保证获得尽量小的非线性误差,并考虑使用与计算方便。并考虑使用与计算方便。4、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指标、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指标下面介绍
16、几种目前常用的拟合方法。1理论直线法理论直线法如图如图a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它与实际测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它与实际测试值无关。其优点是简单、方便,但通常值无关。其优点是简单、方便,但通常Lmax很大。很大。2端点线法端点线法如图如图b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其方程式为其方程式为式中式中b和和k分别为截距和斜率。这种方法也很简便,但分别为截距和斜率。这种方法也很简便,但Lmax也很大。也很大。3“最佳直线最佳直线”法法这种方法以这种方法以“最佳直线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
17、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如图,如图c所示。由此所得的线性度称为所示。由此所得的线性度称为“独立线性度独立线性度”。显然,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通常情况下,显然,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通常情况下,“最佳直最佳直线线”只能用图解法或通过计算机解算来获得。只能用图解法或通过计算机解算来获得。当校准曲线(或平均校准曲线)为单调曲当校准曲线(或平均校准曲线)为单调曲线,且测量上、线,且测量上、下限处之正、反行程校准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相等时,下限处之正、反行程校准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相等时,“最最佳直线佳直线”可采用端点连线
18、平移来获得。有时称该法为端点可采用端点连线平移来获得。有时称该法为端点平行线法。平行线法。4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 这种方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如用式(21)表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式中的系数b和k可根据下述分析求得。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应使 最小;故由分别对k和b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即可求得k和b:2-1B、滞后(、滞后(Hysteresis迟滞误差、回程误差)迟滞误差、回程误差)滞后是反映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滞后是反映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的指标。输
19、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正反行程输出的最大差值通常用正反行程输出的最大差值Hmax计算,并以相计算,并以相对值表示(见图)。对值表示(见图)。C、不重复性(、不重复性(NoRepeatability)不重复性是衡量传感器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输入量从同一方向作满量程变化,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的指标。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D、综合误差、综合误差 该误差实际反映传感器准确度,表示传感器测值接近真值的程度。一般根据非线性、滞后、重复性误差来计算综合误差,即 在仪器不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较小时,用二次拟合曲线方法给出仪器综合误差。此方法给出的传感器的准确度较高。第二节第二节 差动电阻式
20、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仪器原理、仪器原理 差动电阻式传感器是差动电阻式传感器是1932年美国人年美国人卡尔逊卡尔逊Calson研制成功的。习惯研制成功的。习惯称为称为卡式仪器卡式仪器。1933年开始试用,以后大量使用。年开始试用,以后大量使用。1952年后形成系列年后形成系列产品。我国产品。我国58年开始研制,年开始研制,68年正式设厂生产。年正式设厂生产。利用张紧在仪器内部的弹性钢丝(电阻丝)作为传感元件,将仪利用张紧在仪器内部的弹性钢丝(电阻丝)作为传感元件,将仪器受到的物理量转变为模拟量,所以国外也称这种传感器为弹性钢丝器受到的物理量转变为模拟量,所以国外也称这
21、种传感器为弹性钢丝式式(ElasticWire)仪器。仪器。由物理学知道,当钢丝受到拉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其变形与由物理学知道,当钢丝受到拉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其变形与电阻变化之间有如下关系式:电阻变化之间有如下关系式:R/R=L/L R/R=L/L 式中式中 RR钢丝电阻变化量;钢丝电阻变化量;R R钢丝电阻;钢丝电阻;钢丝电阻应变灵敏系数:钢丝电阻应变灵敏系数:LL钢丝变钢丝变形增量;形增量;L L钢丝长钢丝长度。度。第二节第二节 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可可见见仪仪器器的的钢钢丝丝长长度度的的变变化化和和钢钢丝丝的的电电阻阻变变化化是是线线性性关关系系,测
22、测定定电电阻阻变变化化利用上式可求得仪器承受的变形。利用上式可求得仪器承受的变形。钢钢丝丝还还有有一一个个特特性性,当当钢钢丝丝感感受受不不太太大大的的温温度度改改变变时时,钢钢丝丝电电阻阻随随其其温温度变化之间有如下近似的线性关系:度变化之间有如下近似的线性关系:RT=RO(1+T)22式中式中RT 温度为温度为T的钢丝电阻;的钢丝电阻;RO 湿度为湿度为0的钢丝电阻;的钢丝电阻;电阻温度系数,一定范围电阻温度系数,一定范围内为常数;内为常数;0以上以上2.8910-3(1/),),0以下以下3.1510-3(1/)T T钢丝温度。钢丝温度。故故测定电阻变化可得变形量;测定电阻变化可得变形量
23、;测定电阻值可估计温度。测定电阻值可估计温度。第二节第二节 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差差动动电电阻阻式式(DifferentialResistanceType)传传感感器器基基于于上上述述两两个个原原理理,利利用用弹弹性性钢钢丝丝在在力力的的作作用用和和温温度度变变化化下下的的特特性性设设计计而而成成,把把经经过过预预拉拉长长度度相相等等的的两两根根钢钢丝丝0.040.06mm用用特特定定方方式式固固定定在在两两根根方方形形断断面面的的铁铁杆杆上上,钢钢丝丝电电阻阻分分别为别为R1和和R2,因为钢丝设计长度相等,因为钢丝设计长度相等,R1和和R2近似相等,如图近似
24、相等,如图2-2所示。所示。当当仪仪器器受受到到外外界界的的拉拉压压而而变变形形时时,两两根根钢钢丝丝的的电电阻阻产产生生差差动动的的变变化化,一一根根钢钢丝丝受受拉拉,其其电电阻阻增增加加,另另一一根根钢钢丝丝受受压压,其其电电阻阻减减少少,两两根根钢钢丝丝的的串串联联电电阻阻不不变变,而而电电阻阻比比R1R2发发生生变变化化,测测量量两两根根钢钢丝丝电电阻阻的的比比值值,就就可可以以求求得得仪仪器器的变形或应力的变形或应力。温度改变时,引起两根钢丝的电温度改变时,引起两根钢丝的电 阻变化是同方向的,温度升高时,阻变化是同方向的,温度升高时,两根钢丝的电阻则都增大。两根钢丝的电阻则都增大。测
25、定两根钢丝的串联电阻,测定两根钢丝的串联电阻,就就可可求求得得仪仪器器测测点点位位置置的的温温度度。2-2差差动动电电阻阻式式仪仪器器原原理理受外力作用前受外力作用前:受外力作用后受外力作用后:由于由于因此电阻比的变化量为因此电阻比的变化量为由上述可知,在仪器的观测数据中,包含着有外力作用引起的由上述可知,在仪器的观测数据中,包含着有外力作用引起的Z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T两种因数,所要观测的物理量两种因数,所要观测的物理量P应是应是Z和和T的函数,即的函数,即P=(Z,T)。在原型观测中:)。在原型观测中:PZ+bT式中:式中:仪器最小读数(仪器最小读数(10-60.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测试系统与传感器原理 第二 测试 系统 传感器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