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资源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保护.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市政工程系市政工程系赵志伟赵志伟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地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尤其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必须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维持水质良好状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2、保护的任务和内容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保持水环境的良好状态具体内容为: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2、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消除次生的环境问题,保障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安全供水,建立安全供水保障体系;3、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战略性研究4、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5、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源调查目的:判明水体污染现状、污染危害程度、污染发生过程、
3、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污染环境条件,并揭示水污染发展的趋势,确定影响污染过程的可能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除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提供治理依据。内容: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和污染环境条件 水环境质量监测目的1.提供代表水质量现状的数据,供评价水体环境质量使用2.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追溯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预测水体污染的变化趋势;3.判断水污染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制定有关法规,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4.探明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原因以及污染机理监测项目的选择原则(1)选择对水体环境影响大的项目
4、;(2)选择已有可靠的监测技术、井能获得准确数据的项目;(3)已有水质标准或其他规定的项目;(4)在水中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和总量指标在上升的项目;(5)被分析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水质监测站网水质监测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以适当数量的水质监测站构成的水质资料收集系统根据需要与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和最高的效率,使站用具有最佳的整体功能,是水质监测站网规划与建设的目标 监测断面的设置断面设置原则:(1)设在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2)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人121 (3)设在河流主淹、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4)设在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
5、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水域或娱乐水填等:(5)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人海水域的汇合口 背景断面和监测断面背景断面:所谓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内的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与基本含量在清洁河段中设置水环境背景采样断面或采样点,可得到整个水系或河流的水.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河段,一般设置对照断画,监测断面和消减断面 采样时间和频率(1)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2)重要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全年采样12次;(3)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4)面积大于1
6、000km2的湖泊和库容大于1108m3的水库,每月应采样分析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5)其他湖泊、水库,全年采2次,丰、枯水期各1次。地下水质监测污染物扩散形式的分类 1)渗坑,渗井的污染物随地下水泥动而在其下游形成条带状污染;2)点状污染扩散;3)带状污染扩散;4)块状污染扩散区;5)侧向污染扩散;监测项目的确定1.常规组分监测:钾、钠、钙、镁、硫酸盐、氯化物、重碳酸盐,pH值、总溶解性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2.有害物质监测:汞、铬、镉、铜、锌、砷、有机有毒物质、酚、氰等3.细菌监测(生物监测):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等等。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水污染的含义:凡是
7、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都是水污染必备条件:一、水质朝着恶化方向发展;二、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污染的特征 1.隐蔽性2.难以逆转性3.延缓性水体污染的三要素 污染源人为污染源1.点源: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固体废物、矿床开采。2.面源:地面径流、农业生产3.内源天然污染源(海水和地下咸水的内陆推移)水体污染物和污染途径及生化作用将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中讲解,请大家自己整理。内容一、城市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二、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三、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思考城市水环境城市水环境特征有城市的整体性,既包括城市河流和湖泊,又包括城市供水和城市排水系统有固定的边界
8、条件,既有物理的边界,又有法定的边界有独立的商品属性,可以将质量改善和开发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城市水环境功能城市给水城市排水城市生态用水城市景观用水城市娱乐用水城市发展中水环境问题水质恶化水量不足 水环境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城市水环境问题水质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约87%受到污染污水处理率不到20%,氮磷和有机物未得到有效处理城市内湖:2002年度城市内湖水质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质达到类水质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劣类城市水环境问题水量不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城市缺水,180座严重缺水城市日缺水两600万立方米因城市缺水影响人口4000万因缺水影响产值20000亿城市水环境问
9、题生态系统破坏道路、建筑用地逐年增多:“水泥森林”、城市”土地沙漠化“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系统:”三面光“河道、”“好水”草地等等导致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原因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点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几乎没有考虑城市环境建设破坏生态系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一、城市水环境污染源控制技术 1、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城市地表径流)二、城市水环境水质净化技术 1、河道曝气充氧技术 2、重污染底泥疏浚技术三、城市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 1、滨水岸生态构建技术 2、水生物恢复技术 3、水生动物恢复技术(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1、植被控制技术原理:利用
10、地表密植的植物截留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悬浮物、氮、磷、重金属)作用机理:吸附、沉淀、过滤、生物吸收类型:植草沟渠和漫流(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植草沟渠 在输送地表径流的沟渠中植草 防止土壤侵蚀、提高悬浮固体的沉降效率漫流 在坡度较小的带状地面密植草皮 使水流发散漫流、提高土壤的渗透(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应用实例应用实例美国佛罗里达美国佛罗里达ORLANDOORLANDO地区地区MAITLANDMAITLAND植草沟渠植草沟渠污染物总氮总磷PbCrCuZn削减负荷%516356617093(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2、湿式滞留池技术 原理:利用人工滞留池去除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氮、
11、磷、悬浮物)作用机理:沉淀、生物吸收 类型:湿式滞留池和干式滞留池(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湿式滞留池 滞留池内有一定量的水,停留时间、流域面积、暴雨特征是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干式滞留地 滞留池中平时没有水,用于控制暴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应用实例应用实例美国华盛顿州美国华盛顿州BELLEVUEBELLEVUE市湿式滞留地市湿式滞留地污染物总悬浮物总磷CaPbCuZn负荷削减%824753734671(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3、渗透技术 原理;使地表径流暂时存储起来、逐步渗透到地下来去污染物(溶解性污染物)作用机理: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生物降解 类型:多孔
12、路面、渗渠、渗坑、渗井 (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渗滤技术适用技术 土壤具有很好的渗透性 地下水位底于渗滤系统3米以上 径流中悬浮固体含量小 渗滤系统有足够存储地表径流的空间(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多孔路面 用多孔沥青或有孔混凝土修筑的路面,径流通过并存储在其下的碎石垫层中并最终慢慢渗入土壤 适于坡度平缓、交通量小且面积有限的地区 去除效率:92%烃类污染物、85%悬浮固体 缺点:易于堵塞(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4、湿地技术 原理:使地表径流进入湿地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氮、磷、有机物、悬浮物)作用机理:沉淀截留、植物吸附 类型: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
13、制技术应用实例应用实例美国美国COLORADOCOLORADO暴雨塘湿地系统暴雨塘湿地系统污染物总氮总磷总悬浮物COD CuZn负荷削减%315171565766(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重大专项应用武汉汉阳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课题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工程规模:10Km2目标;控制城市面源(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重大专项应用 镇江 淄博 深圳 桂林 苏州(二)城市水环境水质净化技术1、河道曝气充氧原理:通过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恢复和增强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净化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作用机理:生物降解(二)城市水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资源保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