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激励.ppt
《7第七章 激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第七章 激励.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激激 励励第七章第七章 激激 励励v一、激励原理一、激励原理v二、激励理论二、激励理论v三、激励实务三、激励实务v四、激励技巧四、激励技巧一、激励的原理一、激励的原理v1.激励的含义激励的含义v2.激励的过程激励的过程v3.激励的要素激励的要素1.激励的含义激励的含义v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即调动人的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即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性。2.激励的过程需要需要心理紧张心理紧张反馈反馈满足满足目标目标动机动机行为行为产生产生引起引起导致导致达到达到带来带来提供提供二、激励过程二、激励过程人的行为过程人的行为过程v行为周期小结:行为周期小结:v行为是因感受到某种需要
2、而产生的动机驱使发生的;行为是因感受到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动机驱使发生的;v行为是有方向性的,是为了获得满足其需要的资源;行为是有方向性的,是为了获得满足其需要的资源;v行为终止于需要的满足,已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终止于需要的满足,已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作用;v要激励起行为,一要了解被激励者有何需要,二要掌要激励起行为,一要了解被激励者有何需要,二要掌握有可以满足其需要的资源。握有可以满足其需要的资源。二、激励过程二、激励过程激励的性质激励的性质v激励的复杂性激励的复杂性v激励的因素的复杂性,激励的因素的复杂性,激励过程的复杂性。激励过程的复杂性。v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B=fB=f(P P,E E)B B人的行为人的行为 P P人自身的特点人自身的特点 E E环境环境v1.需要与激励的关系需要与激励的关系v需要: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需要: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v动机:驱动和诱导人们行动的动因。动机:驱动和诱导人们行动的动因。v目标:行为的结果。目标:行为的结果。三、激励的要素三、激励的要素v2.需要的特征需要的特征v多样性多样性v动态性动态性v潜在性潜在性三、激励的要素三、激励的要素三、激励的要素三、激励的要素v3.需要的分类需要的分类v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v外在性需要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感情性需要。外在性需要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社
4、会感情性需要。v内在性需要分为:过程导向性需要和结果导向性内在性需要分为:过程导向性需要和结果导向性需要。需要。v内在激励产生驱引力,外在需要产生牵动力。内在激励产生驱引力,外在需要产生牵动力。二、激励理论二、激励理论v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v2.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v3.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v4.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v5.5.波特波特劳勒模型劳勒模型v6.6.强化理论强化理论v7.7.归因理论归因理论v8.ERG8.ERG理论理论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v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
5、洛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A.MaslowA.Maslow)提出,人是有需要的,其未满足的需提出,人是有需要的,其未满足的需要产生他们工作的动机,也是激励的因素。然而需要产生他们工作的动机,也是激励的因素。然而需要又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要又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自我实自我实现的需要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员的需要与动机课堂小测试课堂小测试v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下列需
6、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序排列的?(1 1)就业保障;)就业保障;(2)(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3)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挑战性;(4)(4)同乡联谊会;同乡联谊会;(5)(5)满足标准热量摄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入量的食品。vA.(5)(1)(4)(2)(3)vB.(5)(4)(1)(3)(2)vC.(5)(4)(1)(2)(3)vD.(5)(1)(3)(4)(2)A A各层次需要的含义各层次需要的含义v1.1.生理需要: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生理需要: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住等。如衣、食、住等。v2.2.
7、安全需要:人类免除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眼前和今安全需要:人类免除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眼前和今后。人身安全、就业安全、未来安全。后。人身安全、就业安全、未来安全。v3.3.社交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关心、友爱、接纳等。社交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关心、友爱、接纳等。v4.4.尊重需要:对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和较高尊重需要:对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和较高评价。评价。v5.5.自我实现需要:工作有成就、事业有建树、能实现理想自我实现需要:工作有成就、事业有建树、能实现理想和抱负。和抱负。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需要层次需要层次一般激励因素一般激励因素管理措施管理措
8、施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食物、住所等食物、住所等基本的工作、住宅、福利设施基本的工作、住宅、福利设施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职位的保障、意外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的防止安全的工作条件、雇用保证、退休金安全的工作条件、雇用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制度、健康保险、意外保险社交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友谊、爱、团队的友谊、爱、团队的接纳接纳和谐的工作小组、同事的友谊、团队和谐的工作小组、同事的友谊、团队活动制度、互助制度、娱乐制度、教活动制度、互助制度、娱乐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育培训制度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地位、权力、责任、地位、权力、责任、尊重、认可尊重、认可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金制度考核制度、晋升
9、制度、奖金制度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成长、成就成长、成就挑战性、创造性工作、工作成就、相挑战性、创造性工作、工作成就、相应决策参与制度应决策参与制度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v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巨大贡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巨大贡献v为我们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我们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为激励理论的基础。v对各类需要研究的很细,指出了每一类需要的具体内容。对各类需要研究的很细,指出了每一类需要的具体内容。v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管理者具有积极的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管理者具有积
10、极的意义。意义。v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缺陷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缺陷v对需要层次的划分简单、机械。对需要层次的划分简单、机械。v理论前提理论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v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也不尽完善。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也不尽完善。二、赫茨伯格的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v“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F.Herzberg)提出的。他对提出的。他对200200多名工程师和会多名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使员工对工作感到满意计师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使员工对工
11、作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的因素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保健因素(有没有不满意,但没有会感到不满意)激励因素(有会感到满意,没有不会感到不满意,但是肯定没有满意)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有 没有有 没有二、赫茨伯格的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没有满意没有满意满意满意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不满不满没有不满没有不满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传统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赫茨伯格的观点赫茨伯格的观点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v保健因素:保健因素:v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
12、,安全,政策,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安全,政策,管理等。等。v激励因素:激励因素:v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进步,成长等。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进步,成长等。双因素理论与层次需要理论的关系双因素理论与层次需要理论的关系v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v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双因素理论的应用v保健因素可以消除不满,激励因素可以产生满保健因素可以消除不满,激励因素可以产生满意。意。v双因素理论诞生在美国,应考虑中国国情。双因素理论诞生在美国,应考虑中国国情。v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应注意
13、激励深度问题。v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内在激励的重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要性越来越明显。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v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v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调查的方法和题目有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调查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缺陷。v职工满意,生产率就高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职工满意,生产率就高的结论不一定正确。v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不一定妥当。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不一定妥当。v v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贡献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贡献v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就带来员采取
14、了某项激励的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就带来员工的满意,更不等于能够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工的满意,更不等于能够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v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样的。v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激励,更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精神鼓励,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重要的是精神鼓励,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更长的时间。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需要理论对激励的贡献需要理论对激励的贡献v1.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v2.2.人的需要处在动态发展之中;人的需要处在动态发展之中;
15、v3.3.人的需要具有潜在性。人的需要具有潜在性。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v期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弗罗姆期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弗罗姆(V.VroomV.Vroom)提出的。他认为人积极工作是因为工作或组提出的。他认为人积极工作是因为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织目标会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激励的强度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激励的强度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v激励强度(激励强度(M M)=期望值(期望值(V V)效价(效价(E E)vM=VM=VE E M M激励强度。激励强度。V V效价。活动结果对个人的
16、价值。效价。活动结果对个人的价值。E E期望值。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期望值。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模型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模型效价效价期望值期望值期望值期望值激励强度激励强度个人努力个人努力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奖奖 酬酬对期望理论的评价对期望理论的评价v对于期望理论公式中的效价应当理解为综合性的。对于期望理论公式中的效价应当理解为综合性的。v同一项活动与同一个激励目标对不同的人其效价是不一同一项活动与同一个激励目标对不同的人其效价是不一样的,即使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效价也是不一样的。样的,即使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效价也是不一样的。v期望概
17、率不是指客观的平均概率而是指当事人主观判断期望概率不是指客观的平均概率而是指当事人主观判断的概率,它与个人的能力、经验以及愿意做出的努力程度的概率,它与个人的能力、经验以及愿意做出的努力程度有直接关系。有直接关系。v效价与大家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相互影响。平均概率小,效价与大家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相互影响。平均概率小,效价相对增大;平均概率大,效价相对减小。效价相对增大;平均概率大,效价相对减小。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v人们可以自觉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和得到的报酬;人们可以自觉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和得到的报酬;v报酬必须紧密地联系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行为。企业报酬必须紧密地联
18、系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行为。企业的奖励制度必须随个人的绩效而定;的奖励制度必须随个人的绩效而定;v人们对其从工作中得到报酬的评价人们对其从工作中得到报酬的评价(效价效价)是不同的,有是不同的,有的人重视薪金,有的人更重视挑战性工作。的人重视薪金,有的人更重视挑战性工作。v具体做法:具体做法:v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期望心理。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期望心理。v帮助员工调整期望值,调动积极性。帮助员工调整期望值,调动积极性。v正确处理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v正确处理绩效与奖励需要的关系。正确处理绩效与奖励需要的关系。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v公平理论是美国
19、心理学家亚当斯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J.S.Adams)于)于6060年代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主要讨年代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v Q Qp p/I/Ip p=Q Qr r/I/Ir rvQ Q所获所获vI I投入投入vP P当事人当事人vr r参照对象参照对象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v分配公平感的特点分配公平感的特点v1.1.相对性相对性v2.2.主观性主观性v3.3.不对称性不对称性v4.4.扩散性扩散性公平感
20、的恢复公平感的恢复v1.1.从实际上扩大自己的所获从实际上扩大自己的所获v2.2.心理调整心理调整v3.3.改变参照对象改变参照对象v4.4.退出比较退出比较公平理论的应用公平理论的应用v管理者应明白公平感影响工作的积极性。管理者应明白公平感影响工作的积极性。v管理者应力争做到公平,制定公平的奖酬体系。管理者应力争做到公平,制定公平的奖酬体系。v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公平观:v没有绝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v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盲目攀比v不要按酬付劳不要按酬付劳五、波特五、波特劳勒激励模型劳勒激励模型v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波特(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波特(L.W.Porter
21、L.W.Porter)和)和劳勒(劳勒(E.E.LawlerE.E.Lawler)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基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更全面的激励模型。础上发展了一个更全面的激励模型。波特波特劳勒激励模型劳勒激励模型努力努力绩效与成就绩效与成就内部报酬内部报酬外部报酬外部报酬对公平对公平的认识的认识满意满意环境环境对任务对任务的认识的认识与能力与能力效价效价对努力与报酬对努力与报酬期望值的认识期望值的认识从波特从波特劳勒激励模型看到劳勒激励模型看到v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要使激励产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要使激励产生预期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生预期效
22、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还要注意个人的满意度在激励中的反馈因素,还要注意个人的满意度在激励中的反馈。波特和劳勒提出改进管理人员的激励步骤波特和劳勒提出改进管理人员的激励步骤v1.1.判断每个人想要的结果;判断每个人想要的结果;v2.2.确定组织目标需要怎样的业绩表现;确定组织目标需要怎样的业绩表现;v3.3.确定这个业绩是可以达到的;确定这个业绩是可以达到的;v4.4.把个人想象的结果和组织所需的工作表现想联系;把个人想象的结果和组织所需的工作表现想联系;v5.5.对各种冲突、矛盾的预期情形作
23、全面的分析;对各种冲突、矛盾的预期情形作全面的分析;v6.6.确保优厚的报酬;确保优厚的报酬;v7.7.确保整个制度的公平性。确保整个制度的公平性。六、强化理论六、强化理论v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B.F.Skinner)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与环境对他的刺激有关。具有有意识条件反射的特与环境对他的刺激有关。具有有意识条件反射的特点,如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点,如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如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v强化
24、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v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v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六、强化理论六、强化理论v强化:对一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强化:对一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这种行为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控制该,这种行为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控制该行为的重复出现与否。行为的重复出现与否。v强化物:对行为有强化作用的手段(奖励、惩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第七章 激励 第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