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ppt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制作:宋一哲 张鹏跃 候力菲 张宇轩 冯寰 闫晓宇 吕龙跃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弘历经十余年,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建起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命名“清漪园”。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该园,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颐和
2、园仍屡遭破坏,解放后经过不断修缮,重新焕发出青春。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万寿山万寿山燕山余脉,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西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
3、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时,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昆明湖昆明湖昆明湖昆明湖)约占四分之三。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一条长达728米的长
4、廊长廊长廊长廊,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构思巧妙,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堪称罕见。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三个区域。两大部分即前山前湖建筑与后山后湖建筑。三个区域为:以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末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乐寿堂乐寿堂乐寿堂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及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重廊复殿,浑然一体,气势磅礴。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
5、阁高40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排云殿排云殿简介简介远望佛香阁远望佛香阁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排云殿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典 园林 分析 颐和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