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沟通(communication):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的信息交流,也包括物质的交换,还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交往的含义比沟通广泛得多。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第1页/共46页(二)人际关系的基本结构人人际际关关系系的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认知认知交往双方的彼此感知和理解。(基础)情情感感心理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彼此喜爱与否。(特征性成分,主要特征)行行为为交往双方
2、彼此影响的各种活动方式。(语言、表情、行为活动等)第2页/共46页(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结成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第3页/共46页1.影响团结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结的基础。例如:班集体。2.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人际关系良好,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之间缺乏融洽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第4页/共46页3.影响心理健康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人际适应比较容易;而在人际冲突的环境中,人际适应则比较困难,会增加人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4.影响人的行为 稳固的人际关系
3、对人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短暂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短暂而表面等。第5页/共46页补充:(1)从对个人和对集体的角度分析人际关系的功能。对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认知、情感、行为等的影响。对集体团结、工作笑了等。(2)从对社会-家庭-学校的角度来说。(3)交际圈(拓展),知识面(拓宽),信息量(拓深)第6页/共46页(四)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情同手足,是挚友与知音;表面和气,实际没有深交;冷眼相待,势不两立。第7页/共46页1.空间距离 空间上越接近,彼此之间越容易成为知己。例如:费斯廷格等人的研究。同一学生公寓的人,住在同一层上的人比住在不同楼层上的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要大;(邻近性吸引)邻近性排斥第
4、8页/共46页2.交往频率 交往频率:是指人与人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而言:彼此之间交往的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形成比较密切的人际关系。当然,交往的内容也不可忽视,古往今来,相见恨晚或一见钟情的事例不胜枚举。3.仪表风度 一个人的相貌穿着和言谈举止,对人际关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印象的形成)第9页/共46页4.能力特长 完美无缺的人曲高和寡,敬而远之;能力很强又有一点小缺点的人招人喜欢。5.兴趣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连结人际关系的桥梁。(心有灵犀一点通)第10页/共46页6.特点相似 社会经历和态度的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7.特点互补 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的互补能使双方
5、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工作上的搭档,夫妻关系等。8.对等性吸引 人总是喜欢哪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第11页/共46页(五)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1、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竞争与协作 竞争:个人或团体的各方面力求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为。分类: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团体之间的竞争。案例:美国心理学家多依其的现场实验研究。见P104 竞争的效应(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激发动机,发挥潜能;增强自我意识;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第12页/共46页 协作: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同心协力、相互促进的合作性行为。真诚协作的条件
6、:目标共同,利益共同;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活动,相互理解。案例: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自然实验研究。见P105-106第13页/共46页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双方相互吸引,良好人际人系 情感排斥双方疏远、敌视,人际关系紧张、冲突(1)真诚相待 “诚以动人,至诚可以格天”社交场合中的成功者80%靠真诚,20%靠语言。第14页/共46页(2)平等相处 心理上和人格上应保持平等。(3)互惠互利 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需要、利益。(4)求同存异 海纳百川,宽阔胸怀。第15页/共46页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调适规律(一)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一般
7、趋势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父母、亲友;老师;同学等。对父母、教师:绝对信服批判性的怀疑、思考 依从独立 对同伴:平等交往第16页/共46页(1)与父母的交往 在儿童与父母的交往中,父母居于主动地位和支配地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于孩子对父母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受父母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体现在:6岁以前有父母控制;6岁-12岁由父母和子女共同控制;12岁以上由自己控制。第17页/共46页鲍姆里德的研究:不同父母类型对子女行为的影响鲍姆里德的研究:不同父母类型对子女行为的影响 第18页/共46页(2)与教师的交往 在师生关系上,小学生具有如下特点:向师性依恋教师,知识的化身,学习的楷模,公
8、正的裁判等。求知性好奇心,求知欲,发言提问积极 独立性“小大人”,自我评价的依从性和独立性第19页/共46页西伯曼的研究:不同师生关系的类型对学生的影西伯曼的研究:不同师生关系的类型对学生的影响响 第20页/共46页(3)与同学的交往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三个基本要素:成对关系建立联结 (基础)联系媒介如游戏、学习等 (桥梁)交往方式如相互选择做朋友等(形式)第21页/共46页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类型:一般性的交往“面交型”自我为中心的单向接受关系 伙伴式的交往“知交型”互惠萌芽,“顺利时的合作”朋友式的交往“至交型”友谊是一种持久和共享关系第22页/共46页2、小学生的择友标准 (1)直接的接触关
9、系 “一起玩”,共同活动 (2)接受关系 同伴对自己帮助,这种帮助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具体的、单向的。(3)敬慕关系 对同伴的行为特点或心理品质的赞赏。重要标准:学习成绩好,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品德。(4)其他关系 反映小学生择友过程中所采用的其他非本质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两家关系好)、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第23页/共46页3、小学生择友的特点 (1)同质性 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一致的人做朋友。(2)趋上性 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第24页/共46页4、小学生择友的性别特点 儿童对其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
10、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还呈现上升的趋势。进入初中后迅速发生改变。小学生择友的性别特点的心理意义:(1)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2)性别认同(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第25页/共46页(二)小学生人(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规际交往的调适规律律1 1、互需互补的规律、互需互补的规律2 2、吸引接近规律、吸引接近规律3 3、趋同离异规律、趋同离异规律4 4、交往深化规律、交往深化规律第26页/共46页三、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矫正(一)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1、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交往中的认知障碍:是指小学儿童对自己交往状况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评价出现了偏差,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