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磨损原理.ppt
《第五章 磨损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磨损原理.ppt(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磨损原理磨损原理一、磨损的定义 磨损是由于机械作用和(或)化学反应(包括热化学、电化学和力化学等反应),在固体的摩擦表面上产生的一种材料逐渐损耗的现象,这种损耗主要表现为固体表面尺寸和(或)形状的改变。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磨损的三个主要特征:1)磨损是发生在物体上的一种表面现象。材料内部裂纹引起的材料整体疲劳破坏和断裂不属于磨损的范畴;2)磨损是发生在物体摩擦表面上的一种现象,其接触表面必须有相对运动。单纯的腐蚀和某些高分子材料表面的老化都是在静止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包括氧化)的结果,也不属于磨损的范畴;3)磨损必然产生物质损耗(包括材料转移),而且它是具有时变特征的渐进的动态
2、过程。因此,不产生材料逐渐损耗的、单纯的塑性变形也不属于磨损的范畴。二、磨损的基本特性 1、磨损是机器零件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能量耗散的现象。只要机器零件的磨损量或磨损率在规定使用期内不超过允许值,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允许的正常磨损现象。机器零件典型磨损过程的三个阶段 1)磨合(跑合)阶段(0t1)2)正常磨损阶段(t1-t2)3)事故磨损阶段(t2-t3)线性磨损率0-t1t1-t2t2-t3时间2、磨损不仅是材料本身固有特性的表现,更是摩擦学系统特性的反映。因此,磨损也具有条件性和相对性。磨损的这种特性和摩擦很相似,因而也可用类似的表达式来表示,即:同一种机器零件在不同机器中会产生不
3、同类型或不同程度的磨损。即使在同一台机器中,不同工况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甚至不同类型的磨损。因此,在分析和处理机器零件的磨损问题时,必须全面考虑到该零件所在 的摩擦学系统的特性,才能对其磨损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衡量磨损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磨损率,通常可采用以下三种磨损率:1、线性磨损率:2、体积磨损率:3、重量磨损率:式中,磨损厚度;磨损体积;磨损重量;滑动距离;被磨损的材料的密度。*其它参数:(1)磨损因数 式中,正压力;法向载荷。(2)磨损度(能量磨损率)式中,F 摩擦力;f 摩擦系数。(3)耐磨性系数(耐磨性)(4)磨损系数式中,w磨损量;H材料硬度;v速度;t 时间;N 正压力。磨
4、损系数表示磨损量与工况之间的关系,当载荷与速度为已知,并可求出一定工况下的磨损系数时,就可估算磨损量,以预测摩擦学系统的寿命。也可根据磨损系数来确定磨损类型,因为不同的磨损类型具有不同的磨损系数。(5)磨损速率(磨损强度)(6)相对耐磨性 它是标准试样的磨损率与被测试样磨损率之比()。1、粘着磨损或粘附磨损(Adhesive wear);2、磨料磨损或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3、疲劳磨损或表面疲劳磨损(Surface fatigue wear);4、腐蚀磨损(Corrosive wear)或摩擦化学磨损(Tribo-chemical wear)。5、其他。包括侵蚀磨损或冲蚀磨损
5、(Erosive wear)和微动磨损(Fretting wear)等。三、磨损的分类实际的磨损现象大都是多种类型磨损同时存在;或磨损状态随工况条件的变化而转化。(1)在摩擦副中,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之间,由于粘着现象产生材料转移而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这类磨损一般发生在相互滑动(或转动)的干摩擦表面上,即在表面上的某些微突体产生固相焊合,严重时还会出现摩擦副完全“咬死”的现象。如:在润滑状况恶化的条件下,柴油机烧轴瓦就是这种磨损的典型例子。(2)有两种粘着(焊合):冷焊粘着;热局部焊合粘者。第二节第二节 粘着磨损粘着磨损一、定义及其过程 1、定义:2、过程:载荷、速度小;载荷、速度较大;变
6、形、断裂及材料转移;新粘着点产生。Bowden根据剪断位置并以轴承合金为例进行分类、一类:粘着强度小、二类:粘着强度中、三类:粘着强度大、四类:同一材料组合,加工硬化材料,剪断发生在内部,磨损大;相反,加工软化,粘着部变软,有很好的耐磨性 按照磨损程度的不同,粘着磨损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轻微磨损 粘着点的剪切强度比形成该粘着点的任何一方的基体金属的剪切强度都小(如锡与铁对磨),磨损发生在粘着点的界面上,材料转移十分轻微,甚至不产生材料转移。磨合属于这种磨损。一、主要类型2)涂抹 粘着点的剪切强度介于形成该粘着点的两种基体金属的剪切强度之间(如铅与钢对磨),剪切破坏发生在较软金属的浅表层内,并
7、使该表层的材料转移到较硬金属表面上,使后者的表面上被涂抹上薄薄的一层。例如,重载蜗轮表面的铜涂抹到蜗杆表面上即属此类。3)刮伤 沿滑动方向形成严重的划痕。剪切破坏发生在较软金属的表层。4)胶合 表面局部温度相当高,粘着点的面积较大,由于粘着点的剪切强度比形成粘着的任何一方基体金属的剪切强度都要高(如铜与钢对磨),故在摩擦副的一方或双方的基体金属上产生较深层的破坏,因而,既有较多的软金属转移到硬金属表面上,同时也有部分硬金属转移到软金属表面上。5)咬死 由于粘着点的面积较大,其剪切强度也相当高,致使摩擦表面因局部熔焊而停止相对运动。基本类型粘着磨损是在固/固界面上产生严重滑动摩擦的结果。粘着磨损
8、的基本物理过程是:粘着剪切再粘着再剪切的循环过程,或是粘着点的生成消失再生成再消失过程。在此过程中,磨损主要是以材料转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还会出现少量磨屑。二、磨损机理(1)面积-(2)载荷-(3)滑动距离为 ,磨损体积为1、阿恰德模型理论PFr单位滑动距离总的磨损体积为:;若n个微突体,总载荷为P,故有:考虑磨损概率K实际磨损:滑动距离L总的磨损为:则:*粘着磨损的磨损率:体积磨损率的理论计算式:式中,软材料的屈服强度;粘着磨损的磨损系数。它表示一个微突体在全部载荷接触下滑动,产生一粒磨屑的概率,或产生磨屑的载荷接触的微突体在全部载荷接触的微突体中所占的百分比。越大,材料磨损越严重。Hol
9、m认为,互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上,如果不同物体表面上的原子间的距离m,小于物体本身原子间的距离d时,(图所示),则不同原子间将作用有很强的分子力,会产生严重粘着,粘着的两个表面被拉开时,将要损失一定数量的原子,产生磨损。2、Holm理论真实接触理论。磨损(过程)量计算:(1)物体上原子a1,在运动过程中分别与物体上b1、b2逐次接触,每滑动距离d就与一个新的原子接触,当滑动L距离时,a1遇到的原子数L/d;(2)每两个物体接触面积为Ar,Ar面积上的原子数等于Ar/d2;因之两接触面滑动L距离时,原子总的接触次数Na等于;(4)设每次接触损失z个原子,原子体积为 ,则总的磨损体积V等于:得:(3)
10、已知则3、Archard理论结块清除理论 Holm是从原子尺度来研究磨损的,研究真实接触面积上磨损粒子的产生机理。为了便于分析,Archard发表了新的理论,称为结块清除理论,意思是:由于两个表面上的凸峰相遇,导致块状粒子的损失。Archard理论的模型 认为真实的接触面积Ar是由n个(图所示)的接触点构成。即:接触面滑动,接触面积大小发生变化,达到图c所示(即滑过2a距离)接触点完全分开。由式知接触着的某一点,滑过距离时与对偶面上微凸体接触次数为L/2a;则接触面整体滑过L距离总的接触次数Np为:假定磨屑半径 ,产生磨屑的概率 ,则滑动 距离磨损体积:粘着磨损的体积磨损率与法向载荷N(或正压
11、力p)成正比,而与软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或布氏硬度HB值)成反比。当正压力 时,会使磨损加剧,产生胶合或咬死。因此,在设计时应保证正压力不超过材料的布氏硬度的三分之一。体积磨损率随着粘着磨损的磨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后者主要取决于摩擦表面的润滑状况和两滑动金属相互牢固地粘着的趋向。此外,磨损率与滑动速度无关。分析分析润滑状况 金属/金属 金属/非金属 相同 相容 部分相容和部分不相容 不相容 无润滑15X10-45X10-4 1X10-40.15X10-41.7X10-6润滑不良30X10-510X10-5 2X10-50.5X10-51.7X10-6润滑良好30X10-610X10-6 2X
12、10-60.3X10-61.7X10-6润滑极好10X10-73X10-7 1X10-70.3X10-73.3X10-7金属的粘着磨损的磨损系数金属的粘着磨损的磨损系数 1)载荷 载荷引起表面塑性变形必然导致温度升高,引起粘着。载荷达到一临界值可发生胶合的值称为临界载荷。2)温度 温度升高可引起粘着,使表面膜破坏引起粘着发生的温度称为临界失效温度。影响温度特性的主要因素是表面压力p和滑动速度v,其中速度影响较大,因此有时把pv值作为控制粘着磨损和防止胶合发生的一个参数。影响因素:影响因素:3)摩擦材料同种材料相溶性好的材料材料塑性越高,粘着磨损越严重脆性材料的抗粘着能力比塑性材料高脆性材料:正
13、应力引起,最大正应力在表面,损伤浅,磨屑也易脱落,不堆积在表面。塑性材料:剪应力引起,最大剪应力离表面某一深度,损伤深。1 1、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 为了避免和减轻粘着磨损,摩擦副宜选用互溶性小的金属,即不要选用同种或晶格类型相近的金属。Pb在Ni、Cr、Fe中的溶解度很低,是很好的摩擦副材料,但其强度低,所以应选用其合金(如铅青铜),或作为表面涂层来使用。在抗粘着能力方面,多相金属优于单相金属,脆性材料优于塑性材料,其粘着破坏的深度较浅。此外,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陶瓷等)不易与金属产生粘着磨损。三、防止和减轻粘着磨损的措施2、进行表面处理 采用表面氮化、渗硫、电镀或采用非金属涂层,均可提
14、高摩擦表面抗粘着的能力,可有效地阻止金属的粘着。3 3、减小摩擦热 控制pv值,或加强摩擦表面的冷却(如对钻机刹车副摩擦表面进行水冷),以消除产生粘着磨损的各种条件。4、在润滑剂中加油性添加剂或极压添加剂 油性添加剂可提高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保持良好的边界润滑状态。极压添加剂可分解出硫、磷、氯等活性元素,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而形成化学反应膜,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金属表面的粘着。磨粒磨损是指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表面上硬的微突体或摩擦界面上的硬颗粒而引起物体表面材料损耗的一种磨损。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磨损现象。据统计,因磨粒磨损而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类磨损所造成的全部损失的一半。油田设备中许多零
15、件的磨损都属于磨粒磨损。第三节第三节 磨粒磨损磨粒磨损一、主要类型 由于物体表面硬的微突体使对偶表面产生的磨粒磨损称为两体磨粒磨损(Two-body abrasive wear);由于摩擦表面上存在自由硬颗粒而产生的磨粒磨损称为三体磨粒磨损(Three-body abrasive wear)。根据磨损程度的不同,磨粒磨损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擦伤 磨粒作用在表面上的应力较低,使摩擦表面沿滑动方向形成微细的擦痕。被尘土、灰砂等污染的零件的摩擦表面上常出现这种磨损。2、刮伤 磨粒作用在表面上的应力较高,使脆性材料表面碎裂;而对韧性材料,则往往表现为摩擦表面产生塑性变形或疲劳破坏。3、犁沟 在磨
16、粒作用下,较软金属表面因塑性变形而出现较深的沟槽。由于材料类型不同,有以下两种磨损机理:1、塑性变形机理 对于一般塑性材料(含金属),其磨粒磨损的主要物理过程可分为以下两种:1)犁沟 软材料在硬微突体或硬颗粒的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向两边隆起,此时,不发生材料脱落。但在发生多次变形后,表层材料脱落而形成二次切屑。二、磨损机理2)微观切削如同金属加工的刨削过程一样,在硬微突体或硬颗粒的切削作用下,材料脱落而形成一次切屑。正角副角*体积磨损率方程:按照微切削作用在磨粒磨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并将硬材料表面的微突体转化为一个圆锥体。图中:H为磨粒压入材料的深度;L为磨粒滑动的距离;为(磨粒)侧锥
17、角;a为锥体压入深度处的半径。为材料的屈服强度,为单个微突体的法向载荷考虑磨粒运动过程中,只有前部承受压力磨粒锥体压入材料的深度为 单个磨粒滑动L距离产生的磨损体积量体积磨损率方程二、磨损的计算为了对磨料磨损作出定量的描述。可以从磨粒入手。把磨粒看做一个锥体。在载荷Fn作用下插入较软物体,假定滑动距离为 ,则磨损体积 为:由图知 ;又由于锥体向前运动,外载荷只由锥体前半锥体承受,根据力的平衡知:把上述关系式代入可得:根据上式可得出锥体移动单位距离的磨损量为:式中 -磨料磨损常数刻槽时取则上式可写成 式中-软物体硬度磨粒磨损的磨损系数Ka不仅和磨粒的几何形状有关,形成磨屑的概率等许多因素有关。典
18、型的磨粒磨损的磨损系数值。表中的数值是按尖锐的新生磨粒表面得出,经磨损和粘附后,表中数值一般要下降一个数量级。磨粒磨损的磨损系数表面状态锉刀新砂纸游离磨粒粗抛光干表面润滑表面5X10-21X10-11X10-22X10-21X10-32X10-31X10-42X10-4磨粒磨损的磨损系数Ka不仅和磨粒的几何形状有关,形成磨屑的概率等许多因素有关。2、断裂机理 对于一般脆性材料,如陶瓷、碳化物和玻璃等,当载荷较大而磨粒较尖锐以及材料的断裂韧性与硬度之比较低时,材料会出现压痕断裂。显然,如果材料的断裂韧性很好,磨损将减轻。一般断裂机理比塑性变形机理产生的磨损大得多。注意:材料发生磨粒磨损往往是上述
19、两种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由于材料特性和工况条件的不同,其中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因此,随着条件的变化,两种机理会相互转化。其它:磨粒磨损是在摩擦过程中,与磨粒接触的金属表面在循环交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表面疲劳破坏的结果。影响磨粒磨损的因素除了摩擦副的工况条件和磨粒磨损的类型(两体磨损和三体磨损)之外,还有金属材料的硬度以及磨粒的硬度与尺寸。三、影响磨粒磨损的因素1、金属材料的硬度 在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硬度或金属的含碳量越高,其耐磨性也越高。尤其是长期在低应力下工作的零件,宜选用硬度较高的钢。而在高应力或冲击作用下工作的零件,则应选用韧性好、冷作硬化的钢。零件工作表面的磨损性能往往比原
20、设计的硬度还要高。例如,当工作应力高到足以在表面形成冷硬层时,锰钢的耐磨性反而比工作应力低时为更高。所以,应当考虑到零件磨损时产生的实际最大硬度,而不仅是零件工作表面原有的硬度。2、磨粒的硬度 磨粒硬度 Ha金属的磨损体积根据磨粒硬度和金属本体硬度之间的关系,可将磨粒硬度对磨损的影响分为三个区间 I 低磨损区当 ,不产生磨粒磨损。II磨损转化区磨损随磨粒硬度的增高而加剧。III高磨损区 磨损量不再受磨粒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要改善材料抗磨粒磨损的性能,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当,抗磨粒磨损的性能将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可作为低磨粒磨损率的判据。磨粒平均直径磨损量3、磨粒尺寸通常,金属的磨粒磨损会随
21、磨粒尺寸的增大而加剧。这可能是由于磨粒的微切削作用深度增大所致。但磨粒尺寸达到一个临界值以后,磨损量即保持不变。可以认为,此时磨粒尺寸增大使接触应力下降(当法向载荷保持不变时),因而微切削深度不再增加。磨粒尺寸的临界值随金属材料而异,对于A3和45号钢,此值约为90100m。第四节 表面疲劳磨损(疲劳磨损)两接触表面作纯滚动或滚动与滑动复合摩擦时,在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应力循环后,在其相互作用表面的局部地区产生小块材料剥落,形成麻点或凹坑,这种磨损称为表面疲劳磨损或简称疲劳磨损。一、基本类型1、点蚀(pitting)特征:初始裂纹出现在零件表面,表面疲劳破坏逐渐产生,破坏深度浅,材料
22、以小片脱落,最后在零件表面形成麻点状小坑。一般,当表面接触压应力较小(小于材料剪切强度的55%),而摩擦系数较大时,表面疲劳磨损主要表现为点蚀。零件表面质量较差时(如脱碳、淬火不足、有夹杂物等),尤其如此。2、剥落(spalling)当表面接触压应力较大(大于材料剪切强度的60%),而摩擦系数较小时,其初始裂纹往往在表面以下萌生并扩展,疲劳破坏大都突然发生,材料呈片状脱落,破坏区较大,这种表面疲劳磨损的形式称为剥落。一般滚动轴承常发生这种形式的表面疲劳磨损,其破坏部位大多在轴承内外圈的滚道和滚动体表面。类 型 点 蚀 剥 落特征:裂纹萌生的部位剥落过程磨屑的尺寸和形状表面逐渐发生小、半球状或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 磨损原理 第五 磨损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