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y资料.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实词y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y资料.ppt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 1理解理解 B B 理解常见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理解并翻译翻译文中的句子文中的句子2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C C 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试大纲要求第1页/共81页解读考纲解读考纲考纲要求: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能力层级:B:B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解释)级(理解,指领会并能
2、作简单解释)“常见常见”是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是是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是120120个实词个实词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五种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五种第2页/共81页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中规定应该掌握120120个常见文言实个常见文言实词。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一、一、选择题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二、在文言文
3、翻译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第3页/共81页讨论讨论1.“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绳之之”,你,你能准确解释能准确解释“绳绳”这个词吗?这个词吗?2.“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道济如有异心,速殛殛之。之。”你能推断出你能推断出“殛殛”的意思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你
4、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殛:杀死绳:用绳子捆,引申为惩罚第4页/共81页语境分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结构分析法(即根据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即根据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联想推断法(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即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邻字帮助法 (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第5页/共81页古今比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成语对应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即借助熟知的
5、成语推断词义)代入检验法(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字音推断法(由字音作推断)(由字音作推断)构字推断法 (根据构字法推断词义正误)(根据构字法推断词义正误)第6页/共81页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随着,和着第7页/共81页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6、,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第8页/共81页分析:从上文看,“哀毁逾礼”是说母亲去世,由于悲哀过度丧事超过了一般的礼节。“每至”是“每到的时候”;再从字形看,“踊”从“足”,是“跳跃”的意思,与“哭”并列,是说痛哭及极度悲哀的情状,因而可推断为“”。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顿绝方苏”是“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呢,还是“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7、?叩首晕倒第9页/共81页 结构分析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处于相对处于相对应地位应地位的两个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如:1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族秦者秦也,非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六国也。2、忧劳可以兴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逸豫可以亡身可以亡身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忧劳”的意思的意思“忧思劳苦忧思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安逸享
8、乐”。(属于对仗句,(属于对仗句,“六国六国”与与“秦秦”相对,相对,“灭灭”与与“族族”相对,由此可推知,相对,由此可推知,“族族”就是就是“族灭族灭”的意思)的意思)第10页/共81页 圣明之君,治平之国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3 3、亡国破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相随属,而圣君治国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累世不见也。“劳苦倦极劳苦倦极”与与“疾痛惨怛疾痛惨怛”相对。相对。“疾痛惨怛疾痛惨怛”并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那么“劳苦倦极劳苦倦极”的的“极极”就不可译为
9、就不可译为“极点极点”,而应,而应译为译为“疲惫疲惫”。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第11页/共81页试试看:试试看:1、方其破荆州,、方其破荆州,下下江陵江陵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须臾之所学也之所学也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破破下,攻下下,攻下反义对文,反义对文,“终日终日”意为意为“整天、时间长整天、时间长”“须须臾臾”意思为意思为“时间短时间短”用用以,被任用以,被任用腰里佩着腰里佩着(败逃者,逃亡的人败逃者,逃亡的人)4、带朱缨宝饰之帽,、带朱缨宝饰之帽,腰腰白玉之环白玉之环5、追亡逐、追亡
10、逐北北6、通五经,、通五经,贯贯六艺六艺 (贯通)(贯通)第12页/共81页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补语是由介宾短语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语法分析法第13页/共81页 语法分析法(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烟波微茫信难求。”“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楚王贪而信张仪。”(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信义信义”作主语,可断作主语,可断“信信”是名词,作是名词,作“信用信用”讲讲(状语,确实)(状语,确实)(谓语,坚信)(谓语,坚信)(谓语,相信)(谓语,相信)(“之之”后接
11、表地点的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垄上”,很明显,很明显,“之之”在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到”才能与之搭配。)才能与之搭配。)第14页/共81页结合语法巧解高考文言实词题1 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释成动词就是错的。例例1 1庭庭除除甚芜甚芜 除:废弃。除:废弃。例例2 2于是于是行旅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台阶)(台阶)(行商做买卖的人和旅客(行商做买卖的人和旅客 )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
12、释为动词。例1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例2崔杼相之。例3善才绳之。祠:祭祀祠:祭祀相:辅佐相:辅佐绳:捆绑绳:捆绑惩罚惩罚第15页/共81页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例1意季布匿其所。例2.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意:料想意:料想雨:下雨:下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坚”解“”,“锐”解“”才能搭配。坚硬的盔甲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锐利的兵器第16页/共81页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cun,灶)樵
13、: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可以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第17页/共81页高考一般都采用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的方法,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想迁移,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想迁移,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等联系起来,等联系起来,借助常见词语的语素,借助常见词语的语素,再根再根据语境据语境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当然,这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联想推断法第18页/共81页 2001
14、年全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归附)汉汉贾谊论积贮疏贾谊论积贮疏(登、登上)第19页/共81页 邻字帮助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
15、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的意思。疲劳年幼第20页/共81页便可白公姥我有亲我有亲父兄父兄 父兄意义相对公姥意义相对偏向“兄”偏向“姥”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对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对偏义复词 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
16、陪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衬。第21页/共81页“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中的“妄”义同,为“”之意“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成语“”中的“恪”,是“”之意。恪守不渝 谨慎而恭敬“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中的“副”,为“”之意。名副其实符合轻举妄动胡乱 成语对应法第22页/共81页 古今比照法12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相同的一项是 ()A A乃纵乃纵反间反间于燕。于燕。B B实欲连兵实欲连兵南面南面而王齐。而王齐。C C、而城中、而城中鼓噪鼓噪从之。从之。D D燕军燕军扰乱扰乱奔走。
17、奔走。南面:古义,指居帝位;今义,南方。南面:古义,指居帝位;今义,南方。鼓噪:古义,擂鼓和呐喊;今义,喧嚷。鼓噪:古义,擂鼓和呐喊;今义,喧嚷。扰乱:古义,形容词,都是扰乱:古义,形容词,都是“混乱混乱”的意思;的意思;今义:动词,今义:动词,“搅乱,使混乱或不安搅乱,使混乱或不安”的意思。的意思。A第23页/共81页代入检验法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
18、的时候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B项“将兵”应为动宾短语;C项应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D第24页/共81页 当当根根据据本本字字的的义义项项无无法法讲讲通通时时,可可以以借借助助声声旁旁,根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如如“赢赢粮粮而而景景从从”(”(过过秦秦论论)“)“景景”用用本本义义在在此此解解释释不不通通,借借助助读读音音推推断断其其通通“影影 ”,名名词词作作状状语语,像像影影子一样子一样。“今今若若遣遣此此妇妇,终终老
19、老不不复复取取!”“”“取取”,会会意意字字,从从手手,从从耳耳,象象手手牵牵耳耳而而割割取取之之。古古代代抓抓到到俘俘虏虏,割割取取左左耳耳,作作为为记记功功的的凭凭据据。引引申申为为“拿拿取取”“”“夺夺取取”等等义义,在在此此都都讲讲不不通通,以以“娶娶”代代之之,则则通通,可可推推断断为为“取取”通通“娶娶”。字音推断法第25页/共81页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能从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能从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构字推断法1、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邦分崩离邦
20、分崩离析析而不能守也而不能守也饥岁之春,幼弟不饥岁之春,幼弟不饷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句中的句中的“析析”字由字由“木木”和和“斤斤”两部分组成,而两部分组成,而“斤斤”在古代是在古代是“斧子斧子”之意,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之意,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分分”“离离”的意思,就可推断出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析”的意思为的意思为“分开分开”。句中的句中的“饷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字从字形上看,是以“饣饣”为偏旁,前为偏旁,前有有“不不”字,再对应后面的字,再对应后面的“食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饷”的意思是的意
21、思是“给饭吃给饭吃”。第26页/共81页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第27页/共81页拉: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曹军不利,曹军不利,引引次江北次江北伸长狼奄至,狼奄至,引引首顾曰首顾曰导引、率领汝二人各汝二人各引引一军出箕谷一军出箕谷引引吭高歌吭高歌 引 开弓也开弓也退退第28页/共81页(2)具体向抽象引申。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 旋
22、,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快”,由“快”引申为“”之义,由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意义。时间短、不久 3、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可以推知词义。(1)特殊向一般引申。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第29页/共81页例如,“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报任安书)中的“待罪”不能解释为“等待犯罪”,而是做官的谦词,意谓身居其职而不能胜任,必将获罪,故谓之“待罪”。“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这里触龙两次说到死,一处
23、说自己的死,叫做“填沟壑”,一处说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死”,是人所厌恶的,故不直言,而是委婉地说出“死”的意思。这里用了讳饰修辞,理解时应注意。答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以上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另外,还有“修辞推断法”。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的含义因修辞而发生改变,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第30页/共81页“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
24、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第31页/共81页(一)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词的本义:词的本义:所所谓谓词词的的本本义义,就就是是词词的的本本来来意意义义,即即词词产产生生时时的的最最初初的的根根本本的的意意义义。如如“本本”的的本本义义就就是是树木的根。树木的根。“道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所所谓谓词词的的引引申申义义,就就是是词词由由本本义义派派生
25、生出出的的与与本本义义相相关关的的其其它它意意义义。如如“道道”的的本本义义为为“道道路路”,“,“方方向向、方方法法、道道理理”为为其其引引申申义义。“本本”的的本本义义是是树树木木的的根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就是它的引申义。第32页/共81页例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且以汝之有且以汝之有身身也也,更恐不胜悲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国事至此国事至此,予不得爱予不得爱身身)(兔不可复得兔不可复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实词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