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课件.ppt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概 述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亦包括腹膜、肠系膜和网膜疾病。与其他脏器及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临床十分常见。第1页/共57页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功能(二)消化系统的组成第2页/共57页(一)消化系统的功能1、消化吸收2、排泄3、一定的解除有毒物质和致病微 生物的能力4、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5、分泌激素参与本系统和全身生理功能的调节第3页/共57页(二)消化系统的组成1、食管2、胃3、小肠4、大肠5、肝胆系统第4页/共57页第5页/共57页1、食管 全长约25cm,门齿至贲门约40cm。有三个狭窄:咽与食管移行处,距门齿约15cm。平
2、直气管分叉处,距门齿约23cm。穿过膈肌处,距门齿约40cm。食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与平滑肌层 组成,缺乏浆膜层。第6页/共57页2、胃 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四部分。胃底、胃体腺由三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幽门腺有两种细胞组成,粘液细胞和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壁细胞、主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正常胃内PH值为0.91.5,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h。第7页/共57页3、小肠 长约6m,从幽门至回盲部,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是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混合性食物通过小肠约需3-6h。十二指肠:固定于腹膜后,呈“C”形弯
3、曲,环绕胰头。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上升部。屈氏韧带为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空肠:位于上腹偏左回肠:位于下腹偏右和盆腔第8页/共57页4、大肠 全长约1.5m,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食物在大肠内停留时间约16-19h。功能:吸收水、电解质、少量葡萄糖、胆汁酸、气体,浓缩食物残渣成粪便,推进排出。第9页/共57页5、肝胆系统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的中心,功能复杂。(1)制造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2)蛋白质代谢: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部分球蛋白,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3)糖代谢:合成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第10页/共
4、57页 (4)脂肪代谢:参与脂肪动员和氧化,脂类在体内的合成;(5)水与激素平衡调节:分解糖皮质激素、醛固酮、性激素,维护体内水分和激素的平衡;(6)解毒保护作用: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过程,解除毒物毒性。第11页/共57页胆道系统包括胆管和胆囊,胆管运输和排泄胆汁,胆囊浓缩胆汁、调节胆流。肝细胞间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第12页/共57页6 6、胰腺 位于上腹部、腹膜后,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主胰管与胆总管开口于Vater壶腹;外分泌功能:分泌胰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内分泌功能:胰岛有多种内分泌细胞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
5、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第13页/共57页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分类第14页/共57页 1、病因(1)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2)理化因素(3)大脑皮层功能紊乱(4)营养缺乏(5)代谢、吸收障碍(6)变态反应第15页/共57页(7)自身免疫(8)先天性发育异常(9)外伤(10)遗传(11)医源性因素第16页/共57页2、分类(按病变器官分类)(1)食管疾病常见疾病:食管炎、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食管静脉曲张主要症状:咽下困难、胸骨后灼热感或疼痛、反食、反酸、嗳气、声嘶第17页/共57页 (2)胃、十二指肠疾病常见疾病: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上腹不适、胀气
6、、灼热感或疼痛、早饱、暧气、厌食、恶心、呕吐第18页/共57页(3)小肠疾病常见疾病:急性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肠结核、Crohns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肿瘤主要症状:脐周疼痛、腹胀、腹泻、消化或吸收不良可引起营养缺乏第19页/共57页(4)大肠疾病 常见疾病:痢疾、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直肠癌、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一侧或双侧腹痛、腹泻或便秘、粘液便、脓血便、里急后重第20页/共57页(5)肝脏疾病常见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癌、肝寄生虫病、脂肪肝主要症状: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肿大、触痛、黄疸、门静脉高压第21页/共57页(6)胆道疾病常见疾病: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
7、蛔虫、胆囊癌、胆管癌、胆囊息肉主要症状:右上腹疼痛、黄疸第22页/共57页(7)胰腺疾病常见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向左腰背部放射、分泌障碍引起小肠吸收不良和代谢障碍第23页/共57页(8)腹膜和肠系膜疾病常见疾病:急慢性腹膜炎、腹膜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主要症状: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腹水第24页/共57页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认真收集临床资料,全面分析与综合 (一)病史:诱因、发病情况、发展经过、主要症状、伴随症状、个人情况(职业、饮食习惯、烟酒嗜好、个人性格、精神状态、疫源接触、遗传因素等)第25页/共57页(二)症状1、吞咽困难: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和咽、食道
8、器质性疾病2、烧心:由于酸性或碱性反流物刺激有炎症的食管粘膜而引起3、嗳气:第26页/共57页 4、胸痛:非心源性胸痛5、厌食或食欲不振:6、恶心与呕吐(nauseaandvomiting):病因广泛第27页/共57页(1 1)胃源性:胃粘膜炎症、理化刺激、胃瘫 幽门痉挛与梗阻 (2 2)反射性:腹腔内感觉神经受刺激 (脏器疼痛、腹膜炎)(3 3)肠道梗阻:(4 4)精神因素:神经性呕吐 (5 5)神经系统疾病:高颅压、中枢感染、脑瘤、脑出血、脑外伤、后循环缺血、偏头痛等第28页/共57页(6 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酮症、甲低、垂体功能低下、各种内分泌危象(7 7)前庭
9、疾病:晕动病、迷路炎、美尼尔综合症(8 8)妊娠呕吐(9 9)其它:心肌梗死、心衰、肺梗死、肺心病、呼衰、尿毒症、青光眼第29页/共57页 7、反酸:酸性胃液返流入口腔8、呕血、黑粪和便血:呕血、黑粪提示上消化道处血,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才会出现黑粪。便血多来自下消化道,呈暗红色或鲜红色。9、腹胀:气、水、块第30页/共57页10、腹痛:多由消化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激、血供异常等所致,亦可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病因复杂。第31页/共57页(1)腹腔脏器病变 a、腹膜刺激或炎症:细菌感染或化学刺激 b、空腔脏器的梗阻和扭转:c、破裂|:宫外孕、肝脾破裂、肝癌破裂 d、供血异常:栓塞与血栓形
10、成 e、脏器包膜及系膜的紧张与牵拉:f、腹壁肌肉的损伤或炎症:g|、功能性|:肠痉挛、肠功能紊乱、急性胃扩 张、经前紧张症第32页/共57页 (2)腹外临近器官的病变 a、呼吸系统:大叶性肺炎、胸膜炎、肺梗死等 b、心血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 主动脉夹层、c、泌尿系结石和炎症 d、胸腰椎病变第33页/共57页 (3)新陈代谢紊乱与各种毒素的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砷中毒、铅中毒、卟啉病 (4)其它:过敏性紫癜、带状疱疹第34页/共57页 11、腹泻:按发病机理分为(1)运动性腹泻(2)分泌性腹泻(3)渗透性腹泻(4)渗出性腹泻第35页/共57页12、里急后重:提示直肠受刺激13、
11、便秘:分为器质性(直肠、肛门、结肠病变)和功能性(IBS、单纯性)14、黄疸(jaundice):第36页/共57页 (三)体 征 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表情、口腔、舌象、皮肤、淋巴结 腹部检查 视诊:轮廓、蠕动波、静脉曲张 触诊:腹肌紧张度、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脾 叩诊: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肝区叩痛 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直肠指检第37页/共57页(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1、化验检查(1)粪便:常规、潜血、虫卵、脂肪滴、未消化食物细菌培养(2)胃液分析:了解胃的分泌功能、运动功能及胃液中又无病理性成份第38页/共57页(3)血液检查:血常规(CBC)、血沉(ESR)肝功能、TBIL、T、A
12、/G、PT淀粉酶、脂肪酶肝炎病毒标记物(乙肝七项、抗HAV、抗HCV)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第39页/共57页(4)尿液检查:尿三胆、尿淀粉酶、BT-PABA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苯甲酸试验)(5)腹水检查:腹水常规、抗酸染色、生化、ADA、LDH病理第40页/共57页(6)小肠吸收功能检查:D-木糖吸收实验、维生素B12吸收实验、脂肪平衡功能试验、呼气试验(14C-甘氨酸呼气试验、氢呼气试验)(7)幽门螺杆菌检测第41页/共57页2、内镜检查:优点、缺点胃镜、食管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腹腔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无痛内镜
13、3、超声波检查:优点、缺点第42页/共57页 4、X-线检查消化道造影:上消、小肠、钡灌肠禁忌:穿孔、梗阻、大出血2周内腹部透视或平片胆囊及胆道造影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第43页/共57页5、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显像(MRI)6、放射性核素检查7、病理检查:内镜下取材、细针穿刺取材、手术标本、脱落细胞检查第44页/共57页8、脏器功能试验:五肽胃泌素试验、木糖试验、脂肪平衡试验、BT-PABA试验9、胃肠运动功能检查10、剖腹探查第45页/共57页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尽早治疗,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综合治
14、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第46页/共57页(一)一般治疗1、饮食:暂禁食、流质、半流质饮食、普食2、营养、支持治疗3、生活安排与精神心理治疗第47页/共57页(二)药物治疗消化内科常用药物1、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受体拮抗剂(-receptorantagonist,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50%70%。第48页/共57页2、制酸剂:胃舒平3、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4、胃肠动力药: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5、解痉止痛药: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654-2第49页/
15、共57页6、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复方消化酶7、止吐药:胃复安、吗丁啉8、止泻药:思密达、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9、通便药:果导、车前草10、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制剂第50页/共57页11、抗菌药12、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13、止血药:局部、全身、血管活性药物14、保肝药、抗肝纤维化药物: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15、中药第51页/共57页(三)手术或介入治疗1、手术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肿瘤器质性梗阻第52页/共57页2、内镜下治疗镜下息肉切除食管扩张、支架置入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早期癌粘膜切除术ERCP下治疗(胆道取石、胆管引流、支架置入)第53页/共57页3、DSA下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TAE)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脾栓塞术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术出血血管栓塞术第54页/共57页4、超声引导下治疗脓肿、囊肿穿刺引流第55页/共57页谢 谢 THANKS第56页/共57页谢谢您的观看!第57页/共5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