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数学模型.pptx
《线性系统数学模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系统数学模型.pptx(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 识 要 点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的定义,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处理,方框图的简化,梅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第1页/共125页描述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等。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于系统的分析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采用解析法或实验法。第2页/共125页目 录v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v2.2 微分方程的线性化v2.3 传递函数v2.4 方框图v2.5 信号流图v2.6 在MATLAB中数学模型的表示 v小 结第3页/共125页
2、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1)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环节,确定系统和环节的输入、输出变量,每个环节可考虑列写一个方程;(2)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基本定律(物理定律、化学定律)或通过实验等方法得出的基本规律,列写各环节的原始方程式,并考虑适当简化和线性化;(3)将各环节方程式联立,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出只含输入、输出变量及其导数的微分方程;(4)将输出变量及各阶导数放在等号左边,将输入变量及各阶导数放在等号右边,并按降幂排列,最后将系统归化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形式,成为标准化微分方程。第4页/共125页例2-1 试列写图中所示R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输入为ui(t),输出为u0(t)
3、。解 根据基尔霍夫定理,可列出以下式子:第5页/共125页整理得:令T1=R1C1,T2=R2C2,T3=R1C2则得该网络的数学模型是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第6页/共125页例2-2 图为一弹簧阻尼系统,当外力F(t)作用于系统时,系统将产生运动。试列写外力F(t)与位移y(t)之间的微分方程。第7页/共125页解 弹簧和阻尼器有相应的弹簧阻力F1(t)和粘性摩擦阻力F2(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其中F1(t)和F2(t)可由弹簧、阻尼器特性写出式中k 弹簧系数f 阻尼系数第8页/共125页整理且标准化令称为时间常数;称为阻尼比;称为放大系数。得第9页/共125页例2-3 电枢控制的它激
4、直流电动机如图所示,电枢输入电压u0(t),电动机输出转角为。Ra、La、ia(t)分别为电枢电路的电阻、电感和电流,if为恒定激磁电流,eb为反电势,f为电动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G为电枢质量,D为电枢直径,ML为负载力矩。第10页/共125页解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为ce为电动机的反电势系数力矩平衡方程为式中为电动机电枢的转动惯量为电动机的力矩系数第11页/共125页整理得无量纲放大系数电机转速电磁时间常数机电时间常数时间常数电机传递系数第12页/共125页无量纲放大系数。时间常数电机传递系数第13页/共125页例2-4热水电加热系统,如图所示,为减小周围空气的热损耗,槽壁是绝热的,控温元件
5、是电动控温开关。第14页/共125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中Qh加热器供给的热量;QC贮槽内水吸收的热量;Q0热水流出槽所带走的热量:Qi冷水进入槽带入的热量:Ql隔热壁逸散的热量:C贮槽水的热容量;V流出槽水的流量;H水的比热;R热阻;Ti进入槽水的温度;T槽内水的温度;Te槽周围空气温度。第15页/共125页整理得 一般情况下,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或返回第16页/共125页2.2 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实际的物理系统往往有间隙、死区、饱和等各类非线性现象。严格地讲,几乎所有实际物理和化学系统都是非线性的。目前,线性系统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非线性系统的理论还远不完善。因此,
6、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尽量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用线性理论进行分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第17页/共125页 当非线性因素对系统影响较小时,一般可直接将系统当作线性系统处理。另外,如果系统的变量只发生微小的偏移,则可通过切线法进行线性化,以求得其增量方程式。第18页/共125页 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是指将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忽略掉高阶无穷小量及余项,得到近似的线性化方程,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第19页/共125页 假如元件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x2=f(x1)的曲线如图,元件的工作点为(x10,x20)。将非线性函数x2=f(x1)在工作点(x10,x20)附近展开成
7、泰勒级数第20页/共125页当(x1x10)为微小增量时,可略去二阶以上各项,写成 其中为工作点(x10,x20)处的斜率,即此时以工作点处的切线代替曲线,得到变量在工作点的增量方程,经上述处理后,输出与输入之间就成为线性关系。第21页/共125页图2-8为一铁芯线圈,输入为ui(t),输出为i(t)。线圈的微分方程为第22页/共125页当工作过程中线圈的电压和电流只在工作点(u0,i0)附近变化时,即有线圈中的磁通对也有增量变化,假如在i0附近连续可微,将在i0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即因是微小增量,将高阶无穷小量略去,得近似式第23页/共125页这就是铁芯线圈的增量化方程,为简便起见,常略去增
8、量符号而写成返回第24页/共125页2.3 传递函数 2.2.1 传递函数 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即,第25页/共125页若已知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式中c(t)为输出量,r(t)为输入量。设c(t)和r(t)及其各阶导数初始值均为零,对式(2-47)取拉氏变换,得第26页/共125页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或写为传递函数与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第27页/共125页2.2.2 传递函数的特点 1.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这是由于传递函数是经拉普拉斯变换导出的,而拉氏变换是一种线性
9、积分运算。2.传递函数是以系统本身的参数描述的线性定常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式,它表达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第28页/共125页3.传递函数可以是无量纲的,也可以是有量纲的,视系统的输入、输出量而定,它包含着联系输入量与输出量所必须的单位,它不能表明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物理结构。许多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有着相同的传递函数,正如一些不同的物理现象可以用相同的微分方程描述一样。4.传递函数只表示单输入和单输出(SISO)之间的关系,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可用传递函数阵表示。第29页/共125页5.传递函数式(2-49)可表示成式中p
10、1,p2pn为分母多项式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z1、z2、zn为分子多项式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第30页/共125页6.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称为特征多项式,记为而D(s)=0称为特征方程。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的阶次总是大于或等于分子多项式的阶次,即nm。这是由于实际系统的惯性所造成的。第31页/共125页2.2.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由许多元件组合而成,这些元件的物理结构和作用原理是多种多样的,但抛开具体结构和物理特点,从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来看,可以划分成几种典型环节,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延迟环节等。第32页/共125页1.比例环节环
11、节输出量与输入量成正比,不失真也无时间滞后的环节称为比例环节,也称无惯性环节。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表达式为c(t)=Kr(t)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式中K为常数,称为比例环节的放大系数或增益。第33页/共125页2.惯性环节(非周期环节)惯性环节的动态方程是一个一阶微分方程其传递函数为式中T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K惯性环节的增益或放大系数第34页/共125页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第35页/共125页惯性环节实例很多,如图所示的R-L网络,输入为电压u,输出为电感电流i,其传递函数式中第36页/共125页2.积分环节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积分的环节称为积分环节,其动态
12、特性方程其传递函数式中Ti为积分时间常数。第37页/共125页积分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它随时间直线增长,当输入突然消失,积分停止,输出维持不变,故积分环节具有记忆功能,如图所示。第38页/共125页上图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积分环节,输入ui(t),输出u0(t),其传递函数为式中Ti=RC第39页/共125页4.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特征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微分,其动态方程其传递函数式中Td称微分时间常数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第40页/共125页如图所示,理想微分环节实际上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常采用带有惯性的微分环节,其传递函数其单位阶跃响应为第41页/共125页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际微分环节的阶跃响
13、应是按指数规律下降,若K值很大而Td值很小时,实际微分环节就愈接近于理想微分环节。第42页/共125页5.二阶振荡环节(二阶惯性环节)二阶振荡环节的动态方程为其传递函数式中为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为阻尼比,在后面时域分析中将详细讨论。第43页/共125页图中所示为RLC网络,输入为ui(t)、输出u0(t),其动态特性方程其传递函数式中第44页/共125页6.延迟环节(时滞环节)延迟环节是输入信号加入后,输出信号要延迟一段时间后才重现输入信号,其动态方程为其传递函数是一个超越函数式中称延迟时间第45页/共125页需要指出,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场合是存在迟延的,比如皮带或管道输送过程、管道反应和
14、管道混合过程,多个设备串联以及测量装置系统等。迟延过大往往会使控制效果恶化,甚至使系统失去稳定。返回第46页/共125页 2.4 方框图 在控制工程中,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常将各元件在系统中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图形来表示,即方框图和信号流图。第47页/共125页2.4.1方框图 方框图也称方块图或结构图,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系统方框图是系统中各元件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它清楚地表明了系统中各个环节间的相互关系。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和引出点。第48页/共125页第49页/共125页2.4.2系统方框图的构成对于一个系统在清楚系统工作原理及
15、信号传递情况下,可按方框图的基本连接形式,把各个环节的方框图,连接成系统方框图。例2-5图中为一无源RC网络。选取变量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定律,写出其微分方程组为第50页/共125页第51页/共125页零初始条件下,对等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得第52页/共125页RC网络方框图各环节方框图第53页/共125页例2-6图中为电枢电压控制的直流他励电动机,描述其运动方程为第54页/共125页零初始条件下,对式中两边取拉氏变换第55页/共125页 将同一变量的信号线连接起来,将输入Ua(s)放在左端,输出(s)放在图形右端,得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第56页/共125页2.4.3环节间的连接 环节的连接有串联
16、、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1.串联:在单向的信号传递中,若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就是后一个环节的输入,并依次串接如图2-32所示,这种联接方式称为串联。n个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第57页/共125页即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串联的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环节的串联RC网络第58页/共125页2.并联:若各个环节接受同一输入信号而输出信号又汇合在一点时,称为并联。如图2-34所示。由图可知总的传递函数为环节的并联第59页/共125页3.反馈:若将系统或环节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就构成了反馈连接,如图所示。如果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极性相反,则称负反馈连接。反之,则为正反馈连接,若反
17、馈环节H(s)=1称为单位反馈。反馈连接第60页/共125页反馈连接后,信号的传递形成了闭合回路。通常把由信号输入点到信号输出点的通道称为前向通道;把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点的通道称为反馈通道。对于负反馈连接,给定信号r(t)和反馈信号b(t)之差,称为偏差信号e(t)即通常将反馈信号B(s)与误差信号E(s)之比,定义为开环传递函数,即开环传递函数=第61页/共125页输出信号C(s)与偏差信号E(s)之比,称为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即前向通道传递函数=而系统输出信号C(s)与输入信号R(s)之比称为闭环传递函数,记为(s)或GB(s)。第62页/共125页得闭环传递函数为对于正反馈连接,则闭环传递
18、函数为第63页/共125页2.4.4方框图的变换和简化 有了系统的方框图以后,为了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需要对方框图作一定的变换,以便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变换应按等效原则进行。所谓等效,即对方框图的任一部分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输入输出总的数学关系式应保持不变。除了前面介绍的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可以简化为一个等效环节外,还有信号引出点及比较点前后移动的规则。第64页/共125页例例 2-7化 简图(a)所 示系统方框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第65页/共125页第66页/共125页 图2-37(a)是一个交错反馈多路系统,采用引出点后移或前移,比较点前移等,逐步变换简化,可求得系统
19、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例2-8 试化简如图2-37(a)所示系统的方框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第67页/共125页图2-37方框图的变换与简化第68页/共125页返回第69页/共125页 2.5 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是表示线性方程组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图示方法,将信号流图用于控制理论中,可不必求解方程就得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形象。当系统方框图比较复杂时,可以将它转化为信号流图,并可据此采用梅逊(Mason)公式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第70页/共125页考虑如下简单等式这里变量xi和xj可以是时间函数、复变函数,aij是变量xj变换(映射)到变量xi的数学运算,称作传输函数,如果xi和xj是复变量s的函
20、数,称aij为传递函数Aij(s),即上式写为2.5.1信号流图的定义第71页/共125页变量xi和xj用节点“”来表示,传输函数用一有向有权的线段(称为支路)来表示,支路上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信号只能单方向流动。信号流图第72页/共125页2.5.2系统的信号流图 在线性系统信号流图的绘制中应包括以下步骤:(1)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转换为以s为变量的代数方程。(2)按因果关系将代数方程写成如下形式:第73页/共125页(3)用节点“”表示n个变量或信号,用支路表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把输入变量放在图形左端,输出变量放在图形右端。例2-9如上图所示的电阻网络,v1为输入、v3为输出。选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性 系统 数学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