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歌赏析5篇有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万里诗歌赏析5篇有名.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杨万里诗歌赏析5篇有名 杨万里广师博学,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诗歌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建了语言浅近明白、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1206年6月15日,杨万里逝世。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杨万里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昭君怨咏荷上雨 词牌名:昭君怨|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从前的梦境相映成趣
2、。本词构思奇妙,意境新奇,梦境与现实比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改变,细细品尝,好像看到晶莹璀灿的珍宝在碧绿的“盘”中滚动;好像嗅到荷花的阵阵清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过百家渡四绝句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其一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其二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其三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过百家渡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四首绝句是作者任零陵丞最终一年所作。全诗让人体会到
3、悠然自由,满意喜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宠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首诗随着不同的感兴,各具新意,不落俗套,是“诚斋体”的开创之作。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词牌名:好事近|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这是一首咏月词,不过干脆写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较法。 衬托月亮,最常见的方法是去写云彩,常语说:“烘云托月”。杨万里抛开这一陈腐的路子不走,采纳了纯新的方式。上阕以谷、斋、竹作陪衬。诚斋是作者的书斋名,
4、万花川谷是作者的花园名。“月未到诚斋”,自然不无缺憾;但“先到万花川谷”,倒也令人欣喜,因为这同样是词人的天下。况且也不必为诚斋而惋惜,因为“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应当又是一种韵味。这半阕中,同是月光,在万花川谷的当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当是疏散,在诚斋的又当是浓阴下的幽明。同样的月色竟有这很多情意,明暗层次又是这样分明,难怪上片无一字干脆写月,却叫人到处感得到月的媚态。上阕是以物托月,下阕则以月自托。词中说:今日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艳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寻常!这里明显地在用十三之月衬托十五、十六之月,然而此篇的作意是咏写当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
5、满月衬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两相辉映,各各更见其妙了。 杨万里写诗,最讲“活法”,“透脱”。他在颐庵诗稿序中说:“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他认为诗不能像糖:一放进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终,却变成酸的;诗应当像荼(古茶字)经过品尝才让人感知到它的甜味。读者读这首咏月词,初时只望见全篇仅有一句写月,还是用的“如玉”这个相当陈旧的比方,读来很可能有几分扫兴,这正是在“病其苦”。可是只要读者细心品尝下去,那么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立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阴影中的诚斋,此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
6、都会成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图。这些图全都经得起人们的反复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艺术效果。再说作者运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式启人想象,其表达力往往可以超过一切言词。比如,词中说“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极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论读者想出多么美丽的字眼来形容它,其他读者仍旧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种种,又是此篇“苦未既,而不胜其甘”的地方。这首词的超脱处还不在于此。读者假如接着品尝,还可以发觉作者是在写月,但又不全在写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写人。不然就不好理解在月光朗照之下可写之物许多而作者偏要写他的园
7、、他的竹、他的斋的缘由。应当说,这些环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芳香,竹的正直,还有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作比方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一种名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蕴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当然,这一些也都是要观赏者通过咀嚼而渐渐品尝才能获得的。 新柳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爽,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闲逛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特别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
8、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美丽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宠爱之情。(早春季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季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纳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美丽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奇、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此处新柳,如同怡人仙境。诗人闲逛湖边,见柳条垂下,柳枝拂动,水中倒影与真实柳条相呼应,构成和谐美景,衬托出
9、此时诗人心情安逸,轻松。 初入淮河四绝句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际!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由飞。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总起,以“意不佳”点题,奠定了组诗的基调,并化用前人诗句以说明“意不佳”的缘由。其次首诗以欲抑先扬的手法对造成山河破裂的南宋朝廷进行委婉的指责。第三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实行了虚实相生的写法,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第四首诗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并借艳羡鸿雁南飞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憧憬。组诗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阔人民,感受丰富,意蕴深厚。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