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题_四年级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题_四年级数学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题 _四年级数学教案单元测试1判断(1)8 平方分米6 平方厘米 806 平方厘米()(2)不论哪一年,上半年的天数总比下半年少()(3)比一吨少10 千克是 900 千克()(4)把 2 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 段,每段长50 分米()(5)一年中大月有7 个,小月有5 个()(6)1996 年是闰年()(7)小英是1986 年 2 月 29 日出生的()(8)一根电线杆高6 米()(9)学校里一间教室有42 平方分米()(10)2 平方米比1 千米大()2填空(1)()分 5 小时4 千米 700 米()米(2)90050 分米()千米()米(3)3 千克 50
2、克()克(4)500 个 1 平方厘米是()方分米(5)702 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6)8 公顷 2 平方米()平方米(7)()个月 3 年 5 个月3选择题(1)4 千米 50 米()米4500 405040050(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一日一月(3)下面各年中,()年是闰年199719982000(4)从上午8 时到下午3 时经过的时间是()7 时 7 小时5 时(5)一间大教室的面积是80()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6)7 吨 60 千克()7600 千克(7)3 米与 3 平方米相比较()一样大3 平方米大不能比较(8)2000 年是属于()世纪202119(9)
3、闰年的上半年共有()天183 182 181(10)从 2000 年到 2100 年,共有()个闰年26 25 24 4直接写出得数75 米 35 米 23 小时 416 月 5540 克 360 克45 平方米 536 日 48 日50 吨 170 吨300 秒 501000 公顷 255文字题(1)把 400 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25 份,比其中一份多15 米的量是多少?(2)95 秒减去 75 秒的差的15 倍是多少?(3)把 60 个 100 分米平均分成30 份,每份是多少?(4)250 减去 160 除以 4 的商,所得的差再加上50,和是多少?6应用题(1)一台拖拉机一天耕地2 公
4、顷,3 台拖拉机5 天可以耕地多少公顷?(2)菜场有大白菜2 吨 50 千克,上午卖出600 千克,下午卖出700 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大白菜?(3)从一根长3 米的铁丝上截下60 厘米,剩下铁丝的长度是截下铁丝的几倍?(4)商店运来98 筐水果,卖了6 天还剩下2 筐,平均每天卖多少筐?(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18 米,是宽的2倍少 2 米,求这块菜地的面积参考答案1(1)(2)(3)(4)(5)(6)(7)(8)(9)(10)2(1)300,4700(2)9,5(3)3050(4)5(5)7,2(6)80002(7)41 3(1)(2)(3)(4)(5)(6)(7)(8)(9)(10)4.
5、5 米12 小时80 月180 克9 平方米84 日220 吨60 秒40 公顷5.(1)31 米(2)300 秒(3)200 分米(4)260 6(1)30 公顷(2)750 千克(3)4 倍(4)16 筐(5)180 平方米点击浏览该文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浙江版)第四册第页例、例。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
6、础训练(出示小黑板):、口算。、口答。()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竖式计算。?)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摆一摆。请小朋友拿出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个圆片,每组个,可放几组?()个圆片,每组个,可放几组?()个圆片,每组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个圆片,每组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图片个数每组个数组数 余下个数、导入新课以上分圆片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进行新课、
7、出示尝试题。(投影仪)()老师有个梨,每人分个,可以分给几人?操作:用小圆片代替梨来摆一摆,看谁摆后能很快写出一道算式。学生口述算式和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板书:=?)?0(可以分给人,没有剩余。)()(添上一个)现在有个梨,每人分个,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个?操作:学生摆好后写出一道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人)余(个)”中的“余数”在算式中该怎样表示呢?这道题与课本第页的例类型相同,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样表示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学生看书)、指导学生看书。(课本页例)看书时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这道题跟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道题里的余数为什
8、么是,而不能是或?()这道题难在哪里?师:看例时,同桌同学可以讨论。、指两名同学板演,可能会列出算式:=(人)(个)?)?、学生讨论。师:请板演的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列出这个算式的?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回答。师:其他同学和他算得一样吗?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么想的?(讨论后分别请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两名讲想的过程)师:商为什么是?你是根据什么想的?学生回答。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余数能不能是、,为什么?(同桌小声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计算有余数除
9、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学生独立把课本页例做完整,然后集体校对。四、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看谁答得又对又快?()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几,余数是几?()除以,商几余几?除以呢?、聪明题。有块点心,每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五、课堂作业课本第页第、题。六、课堂小结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二)学会画三角形(三)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
10、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掌握底和高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辨认三角形的底和高,尤其是当高不是处于铅垂位置时,对底的认识容易出错,因此辨认和画高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1)说说什么叫做三角形?它有什么特征?(2)按角的特征,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各叫做什么三角形?2指出下面各叫做什么三角形?(投影)(二)学习新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把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今天继续学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1教学等腰三角形(1)我们班得到了一面卫生流动红旗(如图),以及同学们戴的红领巾都是三角形观察一下这样的三角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
11、?(2)动手测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测量每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共同特点?(3)动手折叠上面的每个三角形,能不能折叠成互相重叠的图形?(4)通过我们的观察、测量、折叠,你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这些三角形都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教师指出并板书: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出示一等腰三角形,结合图形认识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个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底角(3)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手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你发现了什么?在度量的
12、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板书)反馈:下面哪些图形是等腰三角形?3教学等边三角形出示三幅图:指定三人到黑板上测量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和每个角的度数全班同学测量课本145 页右上角图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通过把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对比,引导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画
13、锐角三角形,师边作图边说明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 B 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 C 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 个底和 3 个高画直角三角形的高想一想,直角三角形应该怎样画高?通过观察思考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从而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条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画钝角三角形的高右图这个钝角三角形
14、,从A 点作高,底边应是BC,高要画在三角形外;从B 点作高,底边是 AC,高也要画在三角形外这两条高的画法我们就不研究了只有从 C 点向对边作高,底边是AB,高画在三角形里因此钝角三角形只有从钝角的顶点向对边作高教师边作图边说明教师强调指出: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反馈:指出各图的底和高(投影)学生动手画高在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上画高教师巡视5学习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的度数,可以画符合已知条件的三角形例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5 厘米和 2 厘米,它们的夹角是30 根据这些条件画出三角形教师边演示边与学生同画先画一个30 的角从这个角的顶点起,在一条边上量出2.5 厘米的线段,在
15、另一条上量出2 厘米的线段,各点上一个点用线段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让学生说说画三角形的步骤学生试画:两条边长都是3 厘米,夹角是40 的三角形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完成 146 页“做一做”(三)巩固反馈1出示一组图形,各是什么三角形?(投影)2完成练习三十一第5,6 题3判断下面说法对吗?(1)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2)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四)作业练习三十一第710 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这个基础上,本节课学习根据边的特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新课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等腰三角形,通过动手实践、测量、折叠,从而建立等腰三角形概念,了解各部分名称及其性质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认识等边三角形,并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第三部分,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画高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要常用到,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最后一部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画三角形,掌握画三角形的步骤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本节课既重视教师的直观、演示,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二)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