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pdf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modern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类型:社会学本科生必修课 学时、学分:68 学时,4 学分 任课教师:刘飞 联系邮箱: 先修要求:社会学概论 课程简介:社会学理论是各种社会现象的概括和解释,是由表征社会现象的概念、范畴和描述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所组成的社会学知识体系。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它将启发学生
2、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2)能够运用西方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解释具体的社会现象。(3)让学生接受社会学理论传统的熏陶,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基本技巧,增强学生与社会学思想名家进行理论对话的能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考核方法:课堂听课与课外阅读、预习相结合;学、思、提问相结合;听、讲与写作相关文章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考核方法:(1)出勤率:10 分;(2
3、)课堂讨论:10 分;(3)课外作业:20 分;(4)期末考试:60 分。选用教材: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文献:1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美约翰逊:社会学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4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册),华夏出版社,2001 5 英布赖恩特纳编:BLACKWELL 社会理论指南(第 2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学时及具体章节安排:第一章:导论(2 课时)第一节:急剧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的诞生 第二节:社会学理论:何以可能与何以
4、可为?第三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第四节: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 第二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2 课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 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关于社会改进的实证主义思想 第三章: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1 课时)第一节:斯宾塞与他的时代 第二节:社会有机论 第三节:社会进化论 第四节: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 第四章:滕尼斯:德国社会学的先声(1 课时)第一节:滕尼斯及其学术贡献 第二节:社区与社会 第三节:滕尼斯的特殊社会学 第五章:齐美尔与形式社会学(2 课时)第一节:齐美尔生平与学术成就 第二节:社会
5、学:寻找切入社会的视角 第三节:社会互动:形式与过程 第四节:冲突:社会形式的一种分析 第五节:为现代性把脉,或文化社会学的寻访 第六章: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4 课时)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 第二节: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方法论特色 第七章:杜尔克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擘(6 课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社会学主义的缘起 第三节: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第四节:团结与社会结构的类型社会分工论 第五节:自杀论 第六节:团结的出现和加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第八章:马克斯韦伯与合理性问题(6 课时)第一节:韦伯的生平与学术成就 第二节: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第三节:社
6、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第四节:理性化的力量 第五节:权威与科层制研究 第六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九章:帕累托:来自意大利的声音(2 课时)第一节:帕累托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 第三节:剩遗物与派生物 第四节:精英与精英循环理论 第五节:社会系统的思想 第十章:经典时代的尾声(4 课时)第一节:库利:在经典与现代之间 第二节:凡勃论与有闲阶级论 第三节:知识社会学的先驱曼海姆 第四节:索罗金,或经典社会学的终结 第十一章:社会学的传入及其美国化(6 课时)第一节:前两代社会学家及其贡献 第二节:美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运动 第十二章:结构功能主义(8 课时)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
7、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 第二节:帕森斯的分析功能主义 第三节:默顿的经验主义分析方法 第四节:新功能主义 第十三章:社会冲突论(6 课时)第一节:社会冲突论及其历史背景 第二节:米尔斯对社会学的想像 第三节: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第四节: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理论 第十四章:社会交换论(6 课时)第一节:社会背景与学术渊源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方法 第三节: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论 第四节:埃默森的网络交换理论 第十五章:符号互动论(6 课时)第一节:早期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第二节:布鲁默对互动论的综合 第三节: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第四节:常人方法学的挑战 第十六章:社会批判论(6 课时)第一节:病态社会的诊
8、断马尔库塞的观点 第二节: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哈贝马斯的观点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与现代性的紧密关系;了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理论的区别;把握范式与社会学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研究的作用;了解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其中,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本章的重点,而社会学与现代性的关系则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急剧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的诞生 社会学作为一们学科的诞生是与现代性紧密相联的。可以说,对于有关社会人性与社会秩序的问题,从人类肇始,具有敏锐洞见的学者、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都有所论述。但那只是缺乏科学手段与研究方法的社会理
9、论,是理论家们的天才洞见,而非社会学理论。一、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大革命、自然科学的大发展以及欧洲优良的学术遗产都为西方社会学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西方社会学的思想基础 (一)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力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2、社会契约论 3、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 4、苏格兰启蒙思想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传统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3、德国历史主义传统 4、美国的实用主义 三、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区别(一)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人性与社会秩序的普遍关系;而社会学理论关注的则是工业社会,或因工
10、业社会的到来而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秩序的巨变。(二)正是因为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出现,使得社会学家有可能从新型的自然科学中获得借鉴,以一种不同于人类早期先哲们的研究手段或方法来探讨人性与社会秩序。第二节:社会学理论: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一、社会学理论的类型(一)宏观理论。(二)中观理论。(三)微观理论。二、社会学理论对经验研究的影响(一)方法论。(二)一般社会学的取向。(三)社会学概念的分析。(四)事后的社会学解释。(五)社会学中的经验概括。(六)社会学理论。(七)正规推导与整理。三、范式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1962 年美国著名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在这部著作中,库恩
11、向那种有关科学是通过循序渐进的积累方式发展起来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按库恩的说法,科学不是按进化的方式发展的,它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革命的方式实现的。在解释这种革命的过程时,库恩使用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范式的发展:四、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一)经典社会学。(二)现代社会学。(三)后现代社会学。范式 常规科学 异例 危机 革命 范式 第三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一、借鉴西方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现实,预测中国社会发展 与当时的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也处于急剧的转型社会中。而且,从深度、广度、烈度等变量上来
12、看,有过之而无不及。借鉴西方的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解释)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预测我们的社会变迁将走向何方。当然,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绝不应该更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绝不应该是西方过去的一个简单再现。二、社会学理论中国化 跟在西方学术潮流后的社会学研究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笔者以为在中国社会中,最有可能建构本土化社会学理论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和农村社会学。第四节: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 通过接受社会学理论的熏陶,我们可以逐步培养“社会学的想像力”。而社会学的想像力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清世事,洞悉未来;纵横捭阖,成就未来。思
13、考题:1 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区别是什么?2 范式与社会学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何关系?3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何脉络 第二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孔德的科学分类和社会学提出的思想逻辑基础;掌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实证主义性质。其中,有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论述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第一节: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一)孔德生平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1798 年生于法国的蒙特比利埃。他父母信奉天主教并拥护君主制,但年轻的孔德却没有父母的虔诚。他曾在巴黎的综合技术学校念书,他一生的大部分
14、时间是在巴黎度过的,在那儿感受到巴黎动荡的社会、知识和政治的气氛。孔德是一个不服管教、具有反抗精神的学生,在一次支持拿破仑的学生暴动被镇压后,他离开了学校。孔德以教数学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总起来说,在经济上孔德基本上是收支相抵,几乎都一直穷困潦倒。(二)动乱社会的反思(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批判 二、代表作 现代史简评 重组社会的必要的科学工作简介 论神权 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政治体系 论人类宗教社会学 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 孔德的社会观: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现实大于依赖的各部分之和(即整体优先),但是为了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象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运用经验调
15、查的方法。科学分类和建立其上的科学等级体系,是孔德将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一、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照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体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这就是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中著名的科学分类。二、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孔德认为,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社会物理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孔德认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实证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
16、其研究方式的实证原则。实证原则有五点含义:第一,实在的而非幻想的;第二,有用的而非无用的;第三,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第四,精确的而非含糊的;第五,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按照生物学区分为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类比,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一、社会静力学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社会动力学 孔德的社会动力学,主要是应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
17、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和 18、19 世纪之后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孔德认为,社会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主要是因为运用了卓有成效的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一、观察法 孔德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但是,这种观察必须在事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孔德不仅指出了直接观察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论证了通过对历史和文化遗迹的研究所谓间接观察的科学价值。二、实验法 孔德认为,在社会现象研究中一般采用间接
18、实验的方法,即社会研究人员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如社会病态)向人们提供的一种研究机会。三、比较法 比较的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孔德认为,通过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从中可以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这一方法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社会状态,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四、历史法 孔德认为,历史的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它对于过去事物所作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在使用历史方法时,需要用人类智力和社会发展三阶段的理论作为指导。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归纳和论述,是孔德社会学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孔德要把社会学建设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努力。第五节:关于社会改进
19、的实证主义思想 孔德是法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现实的见证人,他对于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有某种悲观的立场和批判的态度。一、实现普遍的道德教育 在孔德看来,社会的改组不是建立在政治或经济的基础上,而是要靠新的工业社会的道德,是通过普遍的道德教育来实现的。二、牧师的特殊作用 为了实现普遍的道德,政治权威或统治的“功能”应集中在人道教的牧师和工业领袖的手中。人道教的牧师就是象他一样的一批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他们的任务是,向人们解释人道教的实证主义学说。思考题: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哪些?2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3孔德的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第三章: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
20、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斯宾塞社会有机论的思想,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异同;掌握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及社会有机论与社会进化论的关系。其中,有关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而社会进化论则是本章的重点。第一节:斯宾塞与他所处的时代 一、斯宾塞其人 斯宾塞(1820-1903),西方社会学史上另一位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社会学亚圣”。1897年严复把斯宾塞 1873年著的 The Study of Sociology一书译成中文,冠名为群学肄言。二、斯宾塞的社会影响 十九世纪后期,斯宾塞的思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受欢迎。在 1860年到他去世
21、的 40余年中,斯宾塞著作的销售量单在美国就高达近 40 万册。尽管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如日中天的帕森斯目中无人的说过,“斯宾塞死了”;又过了近 40 年,皮尔一面肯定斯宾塞是英语世界中第一个,可能也是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另一面也承认“他也是最受忽视的经典社会学家”,但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斯宾塞的理论却是公认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能够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一、斯宾塞的主要理论倾向(一)反政府干涉的个人主义(二)自然主义进化论(三)实证主义统一观 第二节:社会有机论 在有关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的争论中,斯宾塞站在社会唯实论一边。由此,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一个实体,一
22、个有机体。同时他还看到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联系与区别。而这与他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特征的看法是紧密相联系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斯宾塞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有机体的发展状况与条件,任务在于获得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斯宾塞认为,孔德并非研究了社会客观性,而是研究了社会的主观方面。若想真正研究社会的客观性,一方面必须面对真实存在的有机体而非其附带的思想状态,把个人、群体活动与社会组织都看作独立于人的思想的外在存在;另一方面则必须排除研究者的主观成见。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斯宾塞认为,社会学虽然就本质而言是历史科学,但与叙述性的历史学不同,社会学虽依据历史事实,但其方法论接近
23、生物学。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斯宾塞认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存在的可能性在于:第一,普遍的自然因果律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同在自然界中相同;第二,任何现象的要素与结构之间都存在着合乎规律的联系。一、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联系 都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以及相互倚赖四大过程。二、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区别 具体体现在:是松散的整体还是具体的整体;意识遍布于每个人身上还是机体的一定部位;整体为部分服务还是相反。第三节: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反复论证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相似性,其根本的目的是运用支配着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即进化规律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观 斯宾塞早期的著述中,他
24、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过程。社会进化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始终,是永恒的现象。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观 成熟时期的斯宾塞,面对 19 世纪末期英国大量存在的社会冲突,他承认:人类社会在整体进化的总趋势下,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有暂时的倒退现象发生。这就是说,从整体来讲,社会的进化是必然的,而具体来讲,社会的暂时倒退也是可能的。第四节: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 一、社会分类的标准 斯宾塞有关社会分类的标准有下列几种不同的说法:有时他按照社会进化的程度或社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把社会分为简单社会、复合社会、二次复合社会和三次复合社会的序列。其次,他还提出以社会内部管理形式作为基础的新的分类
25、标准。按照这一标准,他把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类型。二、关于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比较 斯宾塞认为,在主要的功能或结构等方面,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类型。尚武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强制。工业社会的是建立在志愿合作和个人自我节制的基础上的。思考题:1 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联系与区别。2 试述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观。第四章:滕尼斯:德国社会学的先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区、社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充分认识到从社区到社会转变的过程性与历史必然性;弄清滕尼斯社会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本章的重点是社区与社会,而难点则是滕尼斯的特殊社会学。第一节:滕尼斯及其学术贡献 一、滕尼斯其人 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西方 社会学 理论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