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pdf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n many cases,what we lack is not ideas,but the courage to act.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碳量较高的用品(煤气,化工制品等)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世界人口的激增,大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的异常等等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农村及城镇居民缺乏环保意识,或者在环保方法措施
2、上存在盲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为严重。“低碳生活”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普通民众对这些低碳方式的认知和实践状况又是如何,哪些方面仍需大力宣传和积极实践,都是我们急需了解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化工系团总支通过调查研究,从多角度了解普通大众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并取得一定成果。研究意义: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而“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有效且简易的发展途径,日益被大家关注与认可。与此同时,“低碳生活”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潜移 默化中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产
3、生对社会有利的良性循环。因此,研究“低碳生活”,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意义。二、调查详细说明:通过对承德市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的调查,在市民中广泛宣传,保护环境,争创新型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性,呼吁市民重视生活低碳性,享受低碳生活。同时,提高农村及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共建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调查方法:深入城区及乡村进行问卷调查及宣讲“低碳生活”方式方法。调查过程:活动宣传:于承德市中心广场进行大型环保宣讲活动,耐心向市民宣传,低碳环境对个人生活,健康的好处;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积极互动让市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打造新型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性以及低
4、碳生活的益处。真正让市民及同学投身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行列。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低碳生活走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挨家挨户宣讲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调查问卷:通过对承德市区及农村 300 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进 行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有目的性的对市民进行宣传,让大家在回答问题、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调查结果分析:20_年,“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无论从交通旅行到家居生活,从办公场所到餐饮娱乐,“低碳生活”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结果如下:我们一共发放了 300 份问卷,其中有用问卷 287 份。被试中,男性
5、195 人,女性 22 人。学历漫衍情况为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79.8%,本科以上学历 11.2%。年龄情况为 20-30 岁 63.3%,30-40岁 23.6%,40 岁以上 13.1%。经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72.34%的被试表示了解低碳生活;17.23%听说过,但不了解;而剩下的 10.43%则表示从未听说过相关新闻。同时,20-30岁的在校学生都多都选择了了解低碳生活,而 40 岁以上的中年人则偏重后两个选项。这说明低碳生活的宣传还不够广泛,力度还需加强;在校学生对于相关信息了解较多,学校为大家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其他社会群体,尤其是年龄较大
6、的人群却所知甚少,关注不高,应该加大在公司及社区中对低碳生活活动的推广和宣传。2不同性别整体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差异,我们通过图表可以发现 其中,女性在“食”与“行”方面好过男性,女生比较注重饮食康健,乐于接受清淡饮食,去超级市场购物时也时常自备购物袋,能做到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男生则在“衣”方面明显做的比女生好,对于服饰所表现出的占有欲远低于女性。3低碳消费步履滞后于看法有 8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实行低碳生活,但是目前的衣食住行各项实践度得分却处于中间水平,远低于意愿分数,知行偏差较大,低碳步履滞后于看法,这与一些生活习惯成定势一时难于改变有关。下面是我们对低碳生活践行
7、度绘制的图标,在图标中可以清楚的看见我们的现状,所以,推行低碳生活任重而道远。4.在不同教诲程度这一维度上,本科以上学历的被试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度和实践度明显高于本科以下被试。主要表现在“食”与“住”两方面,前者在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方面做的比后者要好,同时,也更加注重饮食康健,油煎、油炸食品都是有节制地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诲程度高,便宜力与社会形态责任感强。从回收的调查问卷来看,大多数人都支持“低碳生活”,认为低碳生活有意义、有必要。但我们仍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在我们的建议里,我们提到,尽量使用公共交通。但从现情况来看,很多人觉得不方便,所以不愿意做或做不到。这说明我们的城市目前公共交通发展
8、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也经常注意到有的线路公交车很拥挤,而有的线路却在空跑。这不是浪费吗?依靠现在的科学技术,根据需要更灵活的调度公交车,均衡公交资源,应该并不是难事。大家更希望可以降低“低碳生活”的成本,而不希望“低碳生活”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2 一、调查背景、意义、目的 背景说明:据统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7 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 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 1.6 l 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 12 次,碳排放量也会在 2611 吨。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
9、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怎样?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二、调查内容 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方式来看,节
10、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没有采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而是通过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 100 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三、现状 _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
11、,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 月 8 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_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 10 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今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1、低碳生活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随着
12、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等。通过调查,75%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 1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 75%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认为“
13、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生存危机,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世界各国都在减排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从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并 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
14、产生的忧患意识。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并尽快养成低碳生活方式。2、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1)、推广绿色奥运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20_ 年,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市修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了奥运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绿色减排的体育盛会。20_ 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都将成为推广自愿减排的平台,20_ 年南京青奥会也提出了
15、要努力办一届绿色青奥的目标,这都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机。(2)、宣传低碳生活的项目,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活动 由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百万森林项目”,号召社会公众倡导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支援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它一方面倡导公众每天做到 10 件日常生活中的减碳小事来达到“减碳”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公众以每棵 5 元的价格向西部干旱地区认捐一棵树,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善全球气候,保护全球生态环境。20_年 12 月,中国首个官方碳中和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中和标识发布。碳中和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
16、。因此,在大学生中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学生积极关注并真正参与其中。为了鼓励更多女大学生投身科研领域,欧莱雅公司启动了“科学校园行”活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及提案,最终评选出 6 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欧莱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20_ 年 3 月,澳大利亚率先开展了“熄灯一小时”活动,三年多来已成为一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3 调查对象与方法: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 126 人。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
17、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及分析 _.17%的同学选择很有必要建立 低碳生活一族 社团,_.92%的同学选择可有可无。可见同学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与参与愿意。低碳生活内涵、内容的熟悉程度:_.83%的学生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见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可度很高。_.41%的学生听说过低碳生活,其中 72.22%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关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学选择发展新能源,77.8
18、%的同学选择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学选择节能。使用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及节能都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确的认识。仅有 60.32%的同学认为不会降低生活水平,17.46%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可见对于低碳生活的内涵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甚至误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 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水电:仅有
19、 15.87%的同学选择手洗衣物这种家庭节能减排方法。84.13%的同学经常随手关闭水龙头,42.06%的同学不认同盆浴,_.08%的同学选择经常随手关闭电器,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试表明 1 次盆浴与 5 次淋浴用水量相当,可知盆浴使用热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 4.9 度。_.43%的同学家里的照明工具选择节能灯可见莆田地区推行节能灯已有成效,但还有提升的空间。仅有_.13%的同学选择夏季空调温度设定 27 度及以上。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经试验测得空调设置在 27左右,人体的感觉为舒适,而空调的温度调控到 27可比 20时节省电
20、能约 30%。食物: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使得中国人的饮食和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 30%50%。调查显示:18.25%的同学选择学校订饭,_.32%的同学选择外卖,_.43%的同学自带或者回家;_.05%的同学选择自带餐具,73.02%的同学选择使用餐厅提供的消毒餐具,_.94%的同学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_.38%的同学选择偶尔会有剩饭剩菜,14.29%的同学选择经常有剩饭剩菜。_.35%的同学点菜时会注意分量,_.44%的同学有意识减少肉食多吃蔬菜。可见学生对于食品碳足迹观念比较单薄,食品的二氧化碳总释放量取决于其产地、原材料、翻耕、播种、化肥和农药制造、收获、运输到加工厂、再到用电力清洗、加工
21、和包装、运到商店的每一个步骤;再加上当森林因放牧和耕作而消失所引起的碳汇损失。购买本地食品、将红肉和乳品改为鸡、鱼、蛋或蔬菜都能减少碳排放。美国经济学家肖尔茨创建了一个碳计算器。按照这个计算器,一个煮熟的鸡蛋会排放 _X 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而喝上一碗牛奶谷物的二氧化碳当量是 1224 克 相当于驾驶一辆 SUV 车 6 公里的碳排放。穿戴:_.41%的同学有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_.71%的同学有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学生对穿戴产生的碳排放意识薄弱。出行:26.2%的学生使用公交车,64.29%的学生步行或自行车,9.52%的学生私家车或者打车。55.56%的同学经常选择绿色交通工具,42
22、.06%的同学有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调查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认知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做到一些与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动,但是同时很多高中学生,买东西追求时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费现象较严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所以有必要加强平常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
23、习。对实践活动的建议:为了树立高中学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 习惯;鼓励高中学生能身体力行,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实现高中学生自身社会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做以下几种实践:1、利用学校宣传栏、通过晨会、校园广播、海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2、以学校社团为载体,通过举办践行低炭生活征文活动、提出低碳点子、开发低碳产品、开展 低碳教室 低碳班级 评比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高中学生积极主动性。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4 所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水节电,绿色出行都代表低碳生
24、活。今天下午,我就在我们小区进行了一次关于低碳生活的小调查。晚上六点,我进行了第一项调查用电情况的调查。现在已经是春天,白天很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完全不用开灯。可在我巡视小区三圈后发现:如果我们小区有 200 户人家,就有20 户人家提前开灯,占 10%,虽说这个数字并不惊人,可是如果光我们这一个小区的 20 户人家,每天早开 1 小时,浪费的电也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晚 7 点,我进行了第二项调查垃圾箱。据说,在一个城市中,最能体现市民的文明程度的就是垃圾箱,最能体现一个小区公民素养的也是垃圾箱。在日本,扔一个瓶子分三步:第一步,把瓶盖扔进一种类型的垃圾箱;第二步,把瓶身扔进一种类型的垃圾箱
25、;第三步,把瓶身上的广告纸扔进另一种垃圾箱里。但再看看我们小区,扔垃圾都是一股脑儿全扔进去。再看垃圾箱里面,大多都是一次性用品(快递包装箱,外卖盒,一次性筷子等等),这些白色垃圾在空气中要三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烧,焚烧后的气体中有大量致癌物,如果埋在泥土里,会让植物不结果,让大树失去生命。晚八点,我进行了第三项调查出行用车。进行这项调查,我首先来到地下停车场,那里大约有 120 辆车。我又来到地上停车场,那里大约有 180 辆车。这样看来,在 200 户人家中,平均每家有 1。5 辆车。这些车中有 98%是烧油的,只有 2%是电动的。那些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苯,铅,二氧化碳等对人身体有害的气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