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pdf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从时代看: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 吕氏春秋 淮南子。王逸楚辞注 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 国语;刘宋裴駰 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 尚书 诗经 礼记 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 张守节史记正义 宋代:朱熹周易本义 诗集传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从作品看:诗经:毛诗 郑笺 孔疏 诗集传(今)程俊英 诗经注析 论语:何晏集解 皇侃义疏 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 论语译注 左传:杜预注
2、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 余嘉锡笺疏 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 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汉书:颜师古注 李白:王琦注 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十三经注疏 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1 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 2 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 3 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 4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周礼 仪礼 5 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6 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7 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
3、等正义 今语释古语,以常用词释非常用词,而含义并不完全一致。之貌、貌:一般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用来声训,即用与被释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意。注音:直音;反切;读若、读如;读曰、读为;如字 形训以形说义: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去探求造字时的基本意义或解释汉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声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声音线索探求和贯通语义的训诂方法。它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取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字(词)。义训义训是直接陈述语义不借助于音和形的一种训释方法。二、古书标点的要求:1.语句能够讲通,不点破。2.语意
4、切合原文语境,切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3.符合古人语言表达习惯。3.古书标点的基本方法 1参考特定词语(P574)虚词例:句首:夫惟;盖;且夫等;句尾:者,也,矣,焉,乎 数词例:(见上文)一般顺序词语 对话例:曰、云、问、答、言、对等。注意引文截止的地方。有的没有前导词,2.参考特定句式 感叹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倒装句:姜氏何厌之有 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反问句: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固定结构:何以 不亦乎 以为 得无乎 所以者 3参考特定文例:修辞手段中的互文、对偶、排比等,诗歌、散文、骈文的不同特点,语言文化常识等,都可以借助参考。古文今译就是把古书里的文言文
5、在尽可能保持原来意义和语言风格的前提下,用准确通顺的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古籍整理,继承文化遗产,是训练和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古文今译的标准 信:忠实原著准确 达:通达流畅通顺 雅:典雅优美规范、优美 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在正确理解原文和具体词语的基础上,尽可能按照原文句子的结构、语序、意义以及言语风格进行翻译。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这就叫意译。具体要求 1.字词:每个字词力求落实,多直译,少意译。2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直译。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可按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3.古文中的修辞手段,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
6、理。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并提:在翻译时应分别对应。委婉:很难直译,可用意译。4.对于古代文化概念或术语的翻译:一般情况下直接转述 有些历史文化专用语比较生僻难懂,就需要加以适当的翻译,或者把它们转换成今人比较容易理 解的说法。如:七月流火,八月授衣。(七月)译文:七月里大火星向西偏了,八月里要为官家作冬衫了。(火,指二十八宿的心宿,又叫“大火星”,“流”指大火星在天穹上所处位置的变动。)第五章 修辞 学习目的:了解古代汉语中基本修辞方式,掌握古汉语中特殊的修辞方式 学习重点:互文、合叙、代称、互文 学习难点:引用、委婉等 修辞: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言语进行加工,获得良好表达效果的工作
7、。修辞方式:在修辞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语言文字加工方式。也叫修辞方法、修辞手法,通称为修辞格或辞格。表达效果:委婉含蓄;形象生动;整齐和谐;意味深长(二)古汉语修辞总体特色 古汉语修辞是指从汉语有文字记载以来到一直到五四现代汉语这一历史时期修辞现象和修辞 规律。汉语的修辞实践起源很早。古汉语修辞学成立较晚(三)修辞原则:(1)修辞必须依据特定的言语目的和言语环境。(2)修辞必须调动有效的修辞手段。(3)修辞要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追求最佳表达效果。(四)古汉语修辞方式 常见的修辞方式 引用、委婉、合叙、代称 夸张、比喻、比拟、起兴 互文、对偶、排比 双关、措置、顶真 一.引用 1.定
8、义: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语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思想感情。2分类 1)从引用的内容看:引言、用事 引言:引用典籍中的文字或者引用格言、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用事是指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神话寓言等。2)从引用的方式上看:明引、暗引。明引:说明引文出处,或者交代故事来源,指明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姓名,因而比较明了。暗引:不指明出处,将引文或故事暗含在诗句当中。3表达效果(1)增强说服力。(2)使文章典雅精练,委婉含蓄。4.相关问题:化用、蹈袭与割裂:化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赠白马王彪)蹈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
9、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滁州西涧)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割裂: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腾王阁序)分析下列句中的引用,并指明类型,理解其意义。二、委婉 1.定义:古人在行文表达的时候,不把要表述的思想内容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使听者透过字面体会到说话人的本意,这就是委婉。也称婉曲、曲达、含蓄、婉转等。2.分类:(1)谦敬语:自谦语:仆、愚、小人、不才、寡人等 表敬语:陛下、执事、足下、令尊、令堂、令爱等(2)避讳语:避粗俗:把上厕所称为“更衣”(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避忌讳:主要是忌讳说病、死、年龄以及长者
10、、君主的名字。关于死:晏驾,捐馆舍;填沟壑,山陵崩,百岁后 弃天下 弃堂帐:启手足:升遐:迁神“物故”“长眠”,过世“不在“就木”“归土”仙游”“天然不逐”关于病:负薪之忧。,采薪之忧 违和。关于年龄小:富于春秋 关于告老还乡:乞骸骨,关于名讳是指对帝王、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尊者的名字避而讳 之。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1)国讳(公讳)赢政:政月-正月(3)迂回语:言在此而意在彼,用冠冕堂皇的话表示不容置疑的命令或敌对情绪。4 效果:好处:避免粗俗,使语言典雅含蓄 避免针锋相对,使人容易接受不同意见 语言求新求异 缺点:表意不够直接明确,滥用委婉易使文章拐弯抹
11、角、矫揉造作,或语焉不详、晦涩难懂 5、比较 以下是否属于委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不直言 三、代称 1.定义:事物本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2.类型:(1)以事物的特征、原料代事物。(2)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3)以人的职务或地方代称人:如韩昌黎、王临川、曾南丰 (4)以创制者或产地代物品,或者以数量代物品。昌明:蜀地名,唐代属绵州,其地产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文“套路”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等 书信:鸿、雁、鲤鱼、鱼、青鸟、青鸾
12、、尺素、锦书、函、简、札、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等。马(或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 太阳:羲和、东曦、金乌、金盆等。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姬娥、嫦娥、婵、银阙、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花等。时光:鸟、兔、漏、箭等 专名代通名例 扁鹊:神医的代称。伯乐:擅于发现人才和启用人才的人的代称。东郭先生:无真才实学,滥竽充数的人的代称。红娘:男、女婚恋介绍人的代称。花木兰:巾帼英雄的代称。桀、纣:荒淫暴虐、残暴无道君王的代称。柳下惠:坐怀不乱君子的代称。鲁班:能工巧匠的代称。毛遂:自荐人的代称。庆父: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的代
13、称。屈原:爱国诗人的代称。武大郎:矮小无能的人的代称。西施:美女的代称。诸葛亮:智慧的代称。猪八戒:自作聪明、好吃懒做的人的代称。酒的称呼:古代的酒盛在杯中常浮起黄绿色的泡沫,故把酒称为“鹅黄、鸭绿、绿蚁”等。杨万里生酒歌:瓮头鸭绿变鹅黄。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或称“珍珠红”“状元红”李贺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屈原诗:持杯醉饮状元红。春秋时期,人们在秋冬之季酿酒,经春始成,故名春酒。如“箬下春”“抛青春”“玻璃春”等 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鹦鹉杯中箬下春。
14、韩愈感春四首: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陆游诗:玻璃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酒能延年益寿,因此又被称为“千岁药”苏轼浣溪纱: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又因饮酒能使人舒筋活血,四体融会,故称为“天禄大夫”。青异录载: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古人常借酒消愁,故又称“扫愁帚”“销忧药”。苏轼洞庭春色: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白居易劝酒寄元九: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服饰类代称: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代指平民。黄衣:道士穿的黄色衣服,故代指道士。布衣:麻布之类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的衣着,故代指平民。青衣:古代婢女多穿青色衣服,故代指婢女。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
15、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或以白衣、白身称之。青衿:也作青襟,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故代指读书人。黄裳:太子的代称。韦带:熟牛皮制的腰带。普通平民系韦带,故代指平民。袍泽:古代士兵穿的衣服,故代指将士、战友。左衽:古代衣襟又称为衽,襟要向右掩。左衽指襟向左掩,用左衽代指不服朝廷的远方敌人。关于年龄的代称 不满周岁襁褓;2-3 岁孩提;女孩 7 岁髫年;男孩 8 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 岁以下黄口;13-15 岁舞勺之年;15-20 岁舞象之年;12 岁(女)金钗之年;13 岁(女)豆蔻年华;15 岁(女)及笄之年;16 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 岁(女)桃李年华;24 岁(女)花信年华;
16、至出嫁 梅之年;至 30 岁(女)半老徐娘;20 岁(男)弱冠;30 岁(男)而立之年;40 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 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60 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 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 岁杖朝之年;8090 岁耄耋之年;100 岁期颐。4.效果:(1)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形象具体 (2)使文章简洁、典雅,称人显得庄重有礼,述事可使语气委婉含蓄。(3)用不同的词语称呼同一个事物,避免语言重复。四、比喻 1定义:就是打比方,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点,以一种事物比方另一种事物,使道理通俗易懂,文字形象生动。又称辟(譬
17、)、比、方、况、谕、依、譬喻等。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须至少在某一点上恰恰相似。3比喻的成分:由喻体、本体、喻词組成。(1)明喻: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如”“若”“似”“犹”等。有时,“无异”“不异”“疑是”之类的短语也可以起比喻词的作用。(2)暗喻:往往不用比喻词,而将本体与喻体直接组合,或通过“成”“为”“作”等动词将本体和喻体组合在一起。也有的暗喻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现 或直接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3)借喻。本体不出现,仅出现喻体,依照上 下文能补出本体。区别:借喻与代称 5、古汉语比喻的特点 1)形式上的特点:明喻常用喻词有“犹”“若”“似”“如”“疑是”等 暗喻
18、常用“为”或者用判断句式“者也”2)内容上的特点 喻体或随机,或富有象征意味 楚辞中的比喻:含有象征意味 往往为增加了一词义或义位的语词表达形式,增加了词汇量。五、互文也叫“互见”“参互”。是由一组句式大致相同,用词错落有致,意义上需要将相互补充和呼应的对应部分进行整合才能综合理解的表达形式构成的一种表达方式。2.类型:(1)对句互文:相对称的两句话各举一端,往往上句中含有下句相对应的词义;下句含有上句相对应的词义,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使文词简洁。(2)当句互文:同一句中,前后两个短语的意思互相补充。如:(3)文意互见:侧重意义上的相互补充 3.原因分析 文约意丰的美学追求 基于联想的文化心理:
19、举事物两端以赅其余 语言文字的整齐美 4.修辞效果 行文言简意赅 语言富于变化 句式整齐匀称 5.区分 避复: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交替使用同义词。古人也叫互文、互训。“瑟”和“琴”是同义互训。指出各句中的修辞方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大雅久不作,吾意竟谁陈?(李白古风)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国语 越语上)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后汉书班超传)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竟传佳句。(辛弃疾贺新郎
20、赋滕王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练习,指出下列表达形式所表达意义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4、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 6、龙飞凤舞、狼吞虎咽。7、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六.并提(1)定义: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并提、合叙。(2)分类 主谓关系:动宾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知识点 总结 期末 必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