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3.23 【字 号】嘉政办发200745 号 【施行日期】2007.03.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嘉政办发200745 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贸委关于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五届市政府第42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2、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嘉兴市滨海新区东至平湖市全塘镇镇域东界、南至嘉兴港围垦用地的封闭区域、西至海盐县西塘桥镇镇域西界、北至杭浦高速公路,面积227 平方公里。该区域区位条件突出、港口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并拥有独特的海河联运优势,是嘉兴市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的最佳区域。实施滨海开发战略作为嘉兴市“十一五”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既是嘉兴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嘉兴市发挥比较优势、应对区域竞争的迫切需要。科学制定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对嘉兴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浙江省环杭州湾
3、产业带建设及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鉴于现代物流等另有专项规划,因此本规划主要研究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深入分析产业发展背景与条件,提出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明确产业发展的整体架构以及空间布局,并进一步提出保障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以及对策措施。规划编制以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嘉兴港总体规划、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等为参考和依据。规划期限,近期 2006 年2010 年,中远期 2011 年2020 年。一、发展背景与条件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趋向高度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4、,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转移呈现结构高度化、链式转移等特点。石化、钢铁等原料工业,汽车、船舶、装备等高加工度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金融、信息、咨询、审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转移的重点和热点。跨国公司仍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除转移传统的制造业外,其它生产经营环节如研发、设计、中试和公司总部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带动配套企业进行整体性链式转移也渐成气候。这为滨海新区积极吸纳国际产业转移,集聚国际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
5、消费结构将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向以住房、汽车、教育、旅游为主的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进一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通信、住宅、汽车、石化、冶金、电力等一大批产业迅速增长。我国将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提高、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阶段。同时,受低成本与提升竞争力的驱动,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需求将迅速扩大,旅游、教育、保险等生活服务需求旺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都将呈现大发展趋势。这为嘉兴滨海新区积极发展临港工业、装备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
6、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及交通、港口、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区域城际轨道、杭州湾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深入发展,区域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聚散性及区域流动性将逐步加强,区域内产业分工和协作将更为紧密,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中心极化作用亦将更加明显。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的建设,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对周边地区产生更强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滨海新区与上海接壤,可充分依托区域条件构筑高级生产要素集聚优势,抓住长三角区域内产业转移和分工的机遇,成为上海产业协作和科技
7、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4、浙江省着力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海洋经济强省 嘉兴市滨海新区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嘉兴港及岸线资源开发,建设杭州湾北岸现代物流中心,择机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亦提出,包括嘉兴市滨海区域在内的临杭州湾区域重点建设能源、石化、机械、木材加工等临港工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化工、电子、工程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传统轻工制造业;嘉兴港要服务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和苏南、皖南地区出口需求,积极配合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因此,滨海新区有望在岸线资源开发与利
8、用、产业布局、重大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审批上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从而赢得更为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5、嘉兴市全力实施滨海开发战略,建设杭州湾滨海新市 近年来,嘉兴市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受累于上游原料价格的上涨,整体产业效益下降,发展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嘉兴市急需加快新城市载体建设,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改变当前由于被上海、苏州、宁波、杭州之间的各交通通道分割,难以集聚资金、技术、人才,各生产要素穿城而过这种局面。面对这种局势,嘉兴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实施滨海开发战略,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
9、等为代表的临港型产业,建设杭州湾滨海新市。市委市政府亦提出“举全市之力、全平湖之力和全海盐之力,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嘉兴从运河时代向滨海时代的新跨越。”这势必会大大加快滨海新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业发展以及嘉兴港建设的步伐,为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营造优越的软硬件环境。(二)发展基础与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 滨海新区位于嘉兴市东部、杭州湾北岸,与上海金山区接壤,与余慈地区隔湾相对,是长三角区域内沪杭、苏甬交通线路的枢纽,离上海、杭州、苏州都在 100公里以内,离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分别为 53 海里、73 海里,离上海浦东、虹桥和杭州萧山、宁波栎社等国际空港均在一小时车程内。对外交通便利,
10、嘉兴港、内河航道、乍嘉苏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构筑了具备海河联运的立体型、现代化的区域综合运输网络。2、资源禀赋比较丰富 嘉兴港建港条件良好,自然岸线长约 74.1 公里,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岸线 23.0 公里。土地开发潜力大,新区陆域面积 227 平方公里,到 2020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93.4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46.62 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集山、海、岛、森林、沙滩、名胜古迹于一体、有“南方北戴河”之称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结合杭州湾大桥观光风景区,可形成杭州湾滨海度假休闲带。3、产业发展平台高 滨海新区内现有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浙江省海盐经济开
11、发区 2 个省级开发区,省级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以及 1 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浙江嘉兴出口加工区。此外,独山港区(市级)也在加紧申报省级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有嘉兴电厂、嘉化兴港热电厂、吉安热电厂、嘉兴污水处理厂、嘉兴市港区(乍浦)自来水厂,水、电、汽供应充足,污水处理排放方便。4、产业基础扎实 2006 年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11.6 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合同利用外资 2.9 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 7360 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6.5 亿元,工业性投入 50.8 亿元。2006 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 2218 万吨、集装箱运输量 14.5 万 TEU,分别
12、比上年增长 31.9%、216.5%。同时,日本帝人化成、浙江中化集团、浙江合盛、嘉化集团等一批重大化工项目,嘉兴永上、嘉兴其昌、浙江江浦等不锈钢项目,吉安纸业等造纸项目,大连实德等建材项目,屹丰铸工等机械项目,嘉兴内河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物流项目的相继实施,为新区发展石化、造纸、建材等临港产业和港口物流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三)制约条件与挑战 1、区域竞争加剧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内沿海地区争先恐后地提出发展重化工业,重点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钢铁、汽车、装备、港口物流业等产业,具备深水港口条件的则纷纷提出发展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宁波等地已占据先机,石化、汽车、钢
13、铁、船舶修造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江苏省的南通、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和我省的舟山、温州、台州等城市对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亦势在必得,各城市相继提出加快建设发展临港工业的集聚区(上海 300 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南通 200 平方公里的江海港区、无锡 188 平方公里的江阴临港新城、温州 486 平方公里的瓯江口区域)。嘉兴港离洋山港和宁波-舟山港较近,发展集装箱等港口物流业受两大港口挤压,直接经济腹地业务流失较大。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有效组合生产要素,构筑高标准发展平台,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体制等比较优势成为关键。2、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 滨海新区内有一些电厂和化工企
14、业,对当地大气环境具有一定影响,造成当地大气污染较大。在水资源承载方面,由于嘉兴市地面水污染较严重和降水量较少,区域内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都存在。随着地下水开采的限制和地面上河道污染加重,未来滨海新区用水亦是一个难题。而随着嘉兴市污水处理厂的启动和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新区周边海域和区域内河道的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将受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的影响,势必要严格控制项目准入标准,限制技术落后、污染重、消耗大的项目进入,鼓励采取集约式、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营造后期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3、开发建设起步较晚 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晚,在港口建设、服务业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培育等方
15、面相对滞后于周边地区。嘉兴港公用码头比例较低、缺乏集装箱专业码头、港口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配套设施与服务有待完善,与洋山港和宁波-舟山港的合作步伐落后于苏州、南通等港口。市政建设有待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尚不健全,物流、金融业、咨询业、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都比较缺乏,产业发展技术依托薄弱,不利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4、区域协调有待加强 滨海新区是跨行政区域开发建设的经济区域,范围主要涉及平湖全塘、新仓、黄姑、林埭、当湖、曹桥、港区乍浦镇和海盐西塘桥镇 8 个镇(街道),有 3 个开发区性质的行政主体,即嘉兴港区、独山港区、浙江省海盐经济开发区。由于“
16、多头管理”,在招商引资时存在一定的竞争,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时会存在一定的重叠,由此将有可能引发项目散落、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充分发挥海河港口、区位和产业三大优势,按照“重化主导、实业兴港、以港兴区”的战略构想,全力构筑以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型建材、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及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生态和谐的临港型产业体系,努力促进滨海新区又好又快发展。(二)战略定位 从长远发展着眼,滨海新区应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杭州湾产业带临港型先进制
17、造业基地,浙江省接轨上海重化产业的先导区,嘉兴市创新发展的示范区。-长三角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根据重化工业向深水滨海区域集聚的世界性产业转移趋势,利用重化工业对大吨位深水泊位的特殊需求,滨海新区拟科学规划石化工业区域布局,做深做透前期工作,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石化及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项目,努力引进和建设规模炼油企业,力争挤占重化工业产业链上游,建设产业高度集聚的石化产业区,提升在长三角区域重化工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环杭州湾产业带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按照嘉兴在环杭州湾产业带产业分工中定位以及推动产业升级的要求,充
18、分依托目前滨海新区规划区域有建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良好自然条件,突出重点,着力培育若干以重化产业为先导、临港型先进制造业为支撑,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分工明显、竞争优势突出、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集群,构建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奠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环杭州湾产业带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浙江省接轨上海重化产业的先导区 滨海新区拟借嘉兴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东风,依托与上海良好的经济协作关系,充分发挥既有的区位、产业、机制等优势,坚定不移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提升发挥既有的区位、产业、机制等优势,积极接受上海辐射,主动参与上海重化产业
19、分工体系,实现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全面推进接轨上海重化产业基地的建设,率先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重化产业的先导区。-嘉兴市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滨海新区是嘉兴市“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区域,规划范围涉及两个行政区域,有多个行政主体,这就需要增强全局意识,创新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机制模式,科学统筹开发,建立完善多边联动的协作机制,强化经济区概念。积极培育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强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使滨海新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质量水平显著领先。引领嘉兴市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带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嘉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依靠创新推动发展的典范。(三)发
20、展原则 根据上述战略定位,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应坚持如下原则:坚持特色化发展。立足既有经济,强化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立足港口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发展关联性强的临港重化产业,并带动港口经济腹地发展,形成梯度效应;利用长三角产业分工,引进培育适宜发展的临港型先进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特色竞争优势。坚持集约化发展。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有重点地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约开发生产性岸线和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坚持生态化发展。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上既要满足现实的、区域性的发展需要,更要兼顾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
21、需要;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港口与产业的和谐发展,提升经济持久发展水平。坚持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新区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与整合机制,实现协同发展;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要求,优化配置区域各类要素资源;强化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区块联动,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坚持集群化发展。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导向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重点产业企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效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四)发展目标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将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十五年取得新成就,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按下列二
22、个步骤实施。(1)近期(到 2010 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整合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空间调整重组、产业集聚重置,构建产业优势,初步见成效。产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基础设施进入新的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布局日益完善,资源效能显著优化,竞争优势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到 2010 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 700800 亿元,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 12.0%13.0%左右。-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以港口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交通、供水、排污、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网络初成雏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 2010 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力争100
23、 万吨/年PX、80 万吨/年 PTA 项目上 XXX 设;石化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逐步形成,产业重化的新型临港产业体系初显。-产业布局日益完善。“一心、两翼、多区”的产业布局框架初步构建,独山港区产业区和大桥综合产业区特色竞争优势凸显,集群效应开始显现。-资源效能显著提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 年下降 20%;新区工业产业区的投资强度达到 25 亿元/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 3845 亿元/平方公里。(2)中远期(2011 到 2020 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五年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空间集聚、功能优化重构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实现质的飞跃。产业发展主要预期目
24、标为: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基础设施完善,临港型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效益显著,资源效能水平踏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突出,成为嘉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的示范性城市新区,浙江省接轨上海重化产业的先导区,环杭州湾产业带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 2800 亿元,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 20%左右。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确立,成为国际化、规模化、高水平的长三角地区新兴石化产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城市道路等公路、港口航道内河运输工程、轨道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重要配套设
25、施建设全面完成。-临港型产业体系已经构成。以石化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临港重化产业为主导,新型建材、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临港型产业体系已经形成;争取独山港区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并适时启动。-产业集群效益显著。“一心、两翼、多区”的产业构架形成规模,集群规模成本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产业集群效益显著。-资源效能水平跃上新台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 2005 年下降 25%;新区工业产业集聚区的投资强度达到 30 亿元元/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 60 亿元/平方公里。三、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滨海新区产业定位要以滨海新区外部宏观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嘉兴市 人民政府 办公室 关于 滨海新区 产业 发展规划 通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