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pdf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 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人物描写一组 2 1.会认 19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30 个字,正确读写 2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骆驼祥子的外貌描写,选取严监生临
2、死前仍惦记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的写人的基本方法。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细节,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过程,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人的基本方法。刷子李 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 巩固通过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貌、周围人的反应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习作例文 1 学会综合运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选取典型事例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习作 2 选择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墩、搂、绊”等 12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监”,会写“
3、跤、搂、仗”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 个词语。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
4、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嘎、绊、揪”等11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 个词语。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
5、这三个人物的形象。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2.教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人物描写一组)3.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我们将要学习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4.今天我们要在这一组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设计意图】创设
6、古典名著中特点鲜明的人物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板块二 自主学习,探究阅读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2.谈一谈你对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了解。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骆驼祥子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儒林外史中作家
7、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 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3.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 小嘎子 下冷绊子 揪住 扳不动 脚腕子 铸成 颧骨 伤疤 监生 侄子 吐痰 揩揩眼泪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挠”和“喉”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6.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用三个片段分别向我们展现了三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
8、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个人物的形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又能让老师掌握学情,以学定教。此环节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板块三 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学生边浏览边画线)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4.教
9、师小结: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学生自由交流)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 1 题设计的。板块四 精读片段,感受形象 1.谈话导入。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指名学生说)2.教师引导: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
10、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6.教师引导: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7.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语句后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
11、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边读边画)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讨论)9.全班交流汇报: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学生读,再齐读。10.请大家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自由猜测)11.教师小结: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呀!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学生说)1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学生练习读片段)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片段。14.全班交流汇报。(指名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读,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
12、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学习表达 1.谈话导入。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人物个性化的标志。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
13、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4.教师小结: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朋友鲜活的性格特点:小胖墩儿憨厚老实,小嘎子活泼、调皮,爱耍小聪明。5.摔跤这个片段,作者除了用动作描写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6.教师小结:摔跤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
14、点。7.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8.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9.指名小演员上台表演。表演完后,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摔跤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板块二 自主交流,体会表达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他像一 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3.教
15、师小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外貌的细致刻画和动词的合理运用,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4.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祥子的外貌特征。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板块三 交流学习,体会表达 1.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
16、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两茎灯草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2.全班交流汇报两茎灯草。(两茎灯草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3.教师小结:两茎灯草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朗读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终时的情形。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17、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两茎灯草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板块四 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1.快速浏览这三个片段,比较一下三个片段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三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三个片段的不同之处是:摔 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还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描写。2.教师小结:人物描写一组都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
18、方法,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3.为了初步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1)有这么一个男孩,胖胖的圆脸,又浓又粗的眉毛,小眼睛翘嘴巴,黑而短的头发。最可爱的是他有一个圆鼓鼓的肚子,这体形还真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猜猜他是谁?(2)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语文作业本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帮唐老师把作业本送到五年级老师的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地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着。猜猜他是谁?4.教师总结:人物描写
19、一组为我们刻画了几个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有争强好胜、聪明机敏的小嘎子,有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祥子,有视财如命的严监生。人物性格的灵动,得益于作者合理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它还告诉我们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比较三个片段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并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教材为载体,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概括、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课文为范例将
20、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感悟人物性格品质而阅读文章。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要有理有据,要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来分析,还要思考这样的描写方法表达的效果。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从作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提炼出来的。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3.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谈谈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部编版五年级
21、语文下册国学阅读训练 菜根谭(一)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我是小助手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纷华:指繁华的景色。不近:不去接近。洁:品格高尚。不染:不受感染。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高:品格高尚。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拂心:不顺心。砥石:指磨刀石。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
22、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
23、砥石。”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作为楚国三闾 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可没过多少日
24、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唉!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
25、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二)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我是小助手 宠利:恩宠与利禄。毋:不要。德业:德行、事业。分外:不在本分之内。修为: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分中:分内。处世:与世人相处交往。张本: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物描写一组 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13 人物 描写 一组 优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