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7篇).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7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7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幼儿园小班篇1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离一年级新生入学还有一周的时间,我需要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以迎接新生们的到来。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由于刚从幼儿园出来,环境变化大,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
2、。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
3、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左、右”、“前
4、、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孩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具体工作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
5、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
6、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教学计划幼儿园小班篇2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
7、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
8、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
9、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计划幼儿园小班篇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
10、,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
11、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
12、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 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
13、、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学习。它不仅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
14、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学生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学生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学生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
15、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16、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
17、,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
18、,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学生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 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
19、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
20、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学生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然后让学生
21、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学生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
22、程。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
23、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教学工作 计划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