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教案】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4.6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超重、失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超重、失重的条件与本质所在。二、学生分析超重、失重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超、失重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次学生往往认为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原因。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
2、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三、 核心素养目标l、物理观念:(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3)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2、科学思维: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3、科学探究: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会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生成“学以致用”的意识。(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四、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
3、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难点:(1)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五、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景问题探究结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与组间交流的自主学习六、教学器材演示实验1:自制铁丝框架,钉板,气球,彩纸。演示实验2:天平,量筒,小球,香,细线,薯片包装盒。教师实验:自制电梯厢,电子秤,摄像头,钢架,滑轮,细线,钩码,多媒体。学生活动:书本,绳子,带孔钢球,细钢丝,细线,红胶带,饮料瓶,橡皮绳六、教学流程情景引入观察分析感受现象实验验证感知条件理论探究感悟实质演示1演示2建立概念运动特征力学实质解密实验前后呼应
4、知识巩固反馈应用巩固新知七、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开展新课呈现学习目标: (1)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2)什么样运动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3)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1概念探究感受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趣味实验 激发悬念 引入概念演示实验1:自制一个金属框架,上面有可以上下自由移动的钉板,下边塞入了一个气球。我把钉板轻轻放到气球之上,气球完好无损。接下来我让装置由突然向上运动,我们看看会怎样?气球爆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开始气球完好时,钉板对气球压力和钉板重力是什么关系?压力等于重力。气球后来爆掉是什么原因?压力大于重力气球爆掉时钉板的重力变了么?重力不变学生分
5、组讨论交流后,很容易得出结果。老师针对结果进行总结:钉板在刚才这个过程中,对气球的压力大于了自身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采用气球爆炸过程,一鸣惊人,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振奋精神进入新课学习。)演示实验2:取一个神秘的圆筒,把它放到天平一端,另一端放砝码,把天平调平。用香烛烧断圆筒上的这根细线,注意看圆筒这一侧是突然上升还是下降。看,上升了!再观察天平最后还是否平衡。对,还是平衡的!我同样设计了三个问题:烧断细线前圆筒对托盘的压力和纸盒子重力是什么关系?压力等于重力。为什么圆筒这一侧会上升?压力小于重力。天平后来恢复平衡说明圆筒的重力变了么?重力不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也容易得出结果。老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教案】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超重 失重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物理 人教版 2019 必修 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75213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