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煜相见欢赏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煜?相见欢?赏析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离愁:指去国之愁。别是一般:另有一种。【品评】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那么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
2、滞重步履与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单独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风光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思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为何写“月?因孤独,已无人能与之进展心灵的勾通,便寄情于“月。这种在人群中丧失知己的感受,属悲莫大焉。这种心境对“人有强烈的厌离感。“如钩,比喻弯月如钩,古人常将月之圆缺,联系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月圆之“圆,对古人讲,应当包含有丰富的意蕴,即:一指亲人的团圆
3、;二指理想、愿望的实现,也可以说是“圆了梦;三指人生之旅的顺利,一生平安,无苦厄。“月如钩,即月已不是圆月,是缺月。那么暗含了人生的各种悲苦与不幸。在这里抒情本体与抒情客体形成同构关系,即月与人是同一的,月之缺与人之悲是同一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终究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寂寞,是梧桐树?是深院?还是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其中的微妙是:抒情主体的内心是孤寂的,故而观物,觉得物也是孤寂的。可见,这里的“寂寞,既指人的孤寂,也指梧桐、深院的孤寂,也就是说这里的一切无不孤寂。正如三毛,自己的内心被
4、一种莫大的孤独之感所占据,所以虽处于人海喧嚣的闹市,却以为是“沙漠,在她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人是沙漠中的沙粒,物也是沙粒,一切都是沙粒。她自己便是在“沙漠里航行的舟船骆驼。这种心境就是对人世的厌离。三毛自杀了,她的死就是由“孤寂的心境所致。下片“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
5、,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那么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剪什么?“理什么?原来是头发。古人称“青丝,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这“青丝又有人谐音作“情思。所以,这里的“剪不断,理还乱六字是对“丝进展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描绘。正如同是一个谜语,“剪不断,理还乱是谜面,“丝是谜底。谜面不直言所指终究是何物,而是把该物的特征或与之相关联的现象加以描述,以期通过猜谜者的联想、推断而得知。这里以谜入诗,精妙绝伦。而“剪“理给读者传输出的动作形象,又是那么生动逼真,把抒情主体的那种欲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企图排解“离愁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深受痛苦纠缠的内心体验表现得惟妙惟肖。在表达效果上,比直述“丝要好不知多少倍。“丝谐“思,指思念、愁思。词中“离愁就是对“思作了最贴切的诠释。“别,应作“特别、“另外解释。唐圭璋云:“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惟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第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