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人力资本开发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对经济成长的意义是以短期或长期的回报来表达。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增长与社会丰裕的主要秘密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角度已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特别是一些资源不充分的国家与地区在经济上起飞的事实,说明除了使经济增长的物化要素外,一定还有一个秘密的要素人力资本。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开展一、资本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的价值表达的总称,是未来生产的根底。也有人认为,“资本是一种未被消费掉的劳动,“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各学派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
2、了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开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或多或少地都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底。二、古典人力资本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人力资源之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观念。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6中,明确地表述了人力资本思想,成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术源头。斯密崇尚劳动是财富之源,把人力要素与人的劳动技能作为资本对待。斯密将资本按使用方法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两局部。他对固定资本的描述是:人的能力是一种资本,人们经过学习得到的有用的才能,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局部,一个国家全民所有后天所获得
3、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局部。因为获得才能需要花费费用,所以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形成的才能可以认定是固定资本。而且该投资“可以得到归还,赚取利润。按照斯密的解释,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两局部,即:一般劳动技能的“流动资本与特殊才能的“固定资本。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增加,特别是在一个劳动现场中人数高度密集,必将引起分工。由于分工的细化,使人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从而提高效率。二是生产性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财富的增长。在斯密的
4、这些观点总,已经触及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确定、收益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收益等问题,它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有着奠基意义。后来,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经典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学并没有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一种资本。在人、资本与土地三中要素中,他们把人看作是非资本的。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开展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开展由资本与劳动力投入逐步转向教育与培训的投资。由此而产生了两个
5、理论,其一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之谜,即经济产出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这个“谜是首先由丹尼森E等人用在二次大战期间兴起的计量经济学与丰富的统计数据资料,对假设干国家经济增长因素进展详细评估之后,发现产出总量要比要素投入总量的增长速度快,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中,除了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量的奉献之外,还有很大一局部的增长未能解释清楚,他们将其称之为“增长剩余Growth Residual。对于这种“增长剩余的解释与争论成为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一个主要背景与起因。第二个理论根底是在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开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开展经济学。一些开展经济学家在人口普查及有关资料统计分析的根底上,对开展
6、中国家收入的个人分配性质及收益增长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贫困问题及反贫困对策进展了深入的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教育与培训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是开展中国家个人财富与收入及其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与个人经济成功之间存在着某种严密而有规那么的联系 37 。开展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根底,给予了重要的启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与代表人物的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ltz与加里贝克尔Garys Becker,他们分别因为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1979年与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在1960年中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中,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长期困
7、扰经济学界的经济增长之谜,正式宣告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舒尔茨在这篇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好多我们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卫生保健与迁移等等,因为通过这些投资活动,人们的体能、知识与技能等将得到增进,并由此带来经济的增长与个人收入的提高。他认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舒尔茨的这篇论文,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开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首先批驳了传统经济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数量增加的观念,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安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奉献远比物
8、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扩展到人力资本概念,而不应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同时又有异质性。其次,强调通过西方经济开展的实践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多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会对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做出合理的反响,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结果就会使社会经济迅速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与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与知识水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力的投资以及专门化进程,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专门化与人力资本是提供高收益的重要原因。再
9、那么,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五大类,即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学习工程及就业迁移等,并进展了教育资本构成分析与计量方法论证。此外,舒尔茨还详细论述了资本的组成与它的异质性、技术是一种资本形态、人力资本的积累等理论,使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一个比拟完整的体系。与舒尔茨一起推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另一位学者是贝克尔。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奉献,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分析上。他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家庭生育行为进展经济决策与本钱效用分析,提出了生育、培养孩子的直接本钱与间接本钱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与时间配置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的概念。在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稳定与稳定偏好等理论的指
10、导下,贝克尔在人力资本形成、教育、培训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进展计量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丹尼森通过准确的分解计算,论证出1929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的份额要归于美国教育的开展。四、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展与前景由于近些年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升温,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等。这些新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更趋充实与完善。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参加古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中,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而确定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代表人物有卢卡斯Ro
11、bert Lucas与罗默Paul Romer。卢卡斯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转变成为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内在化。卢卡斯的理论基于两个假设,假设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递减,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个体只能积累有限的人力资本,为了不把经济增长唯一地归因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卢卡斯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即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社会中的各个家庭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都对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有奉献,一般均衡增长轨道是每个家庭都预期到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将要到达的水平,由此作出相应的私人投资决策。假设之二是私人人力资本投资有收益递增长的效应,即父母人力资本越多,孩子的人力资本收入产出率越多。在这
12、两个假设的根底上,卢卡斯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正比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正比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与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的边际产品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罗默的研究那么是直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与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两者除了具有递增的收益外,还能提供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罗默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式,认为知识的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将知识分为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两类,一般知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知识产生递增的收益。虽然,知识的专利化使其具有“局部排他性Partially excudable,但知识
13、的使用是非排他的Not-rivalry,即知识具有“溢出效应。罗默指出,知识的再生产决定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原有的知识的积累,并且积累的知识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从罗默的模型可推导出,人均收入百分率的增长正比于社会投资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的比重,正比于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于是,一些国家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人力资本太小,而被“锁在“低收入陷井里15。卫生经济学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底,把国家投入的医疗卫生费与个人为安康保健支付的费用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的结果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态存在,并可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从微观上看,卫生保险的
14、投资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安康,提高并延长其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或者增加下一代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同时可相应地增加其经济收入。从宏观上看,增加社会对卫生保健的投资,可以提高整个国民人力资本的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与国民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教育经济学是把教育支出作为对人的长期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与收益的学科。一般认为,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的提高是双方面的。其一,通过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适应性并挖掘其专业潜能,直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质量,这称为“知识效应。其二,教育对人有感化作用,从而通过提高劳动者对工作的责任心与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非知识效应。人力资源会计学起源于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弗拉姆零尔茨Flamholts。1974年,他发表了?人力资源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学是美国会计师联合会给人力资源会计学下的定义为:确定并具体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与数据,并把此类信息提供应有关方面的过程。也就是利用会计学的概念与方法,出于管理与财务核算的目的,全面评价与计量组织中有关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17。人力资本理论由舒尔茨等人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奉献日渐凸显,然而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却方兴未艾。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教育支出、卫生保健支出以及教育子女的支出都被
16、看作是生产性支出,都决定着人力资本质量的上下,或者说,决定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没有这些投资,人力资源质量无法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在这个层次上,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表达为投资产出比。其次,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人力资本的价值如何实现与计量是研究的一大难题。人力资本只有投入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并且产生效益,才能表达出它的价值。然而如何测度它的价值量都无定论。第三,人力资本本身无法单独形成生产力,它必须同非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同时,在社会生产中,还必须将不同的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因此,人们很难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这些“集体产品中别离出来,更不要说
17、评价单个人力资本对这些“集体产品的奉献。第四,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它的载体是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社会交往与个体经历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永远属于它的载体。难以想象,每个人的思想、经历与感情不会影响其工作的态度与积极性。现代鼓励理论早已证明:人力资本的鼓励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其存量价值的表达。第二节 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投资分析一、舒尔茨的教育投资分析舒尔茨在研究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时,比照了1929年与1957年的国民收入、教育投资情况,见下表。1929年与1957年美国人均国民收入年份国民收入亿美元工资劳动投入占国民收入3/4,亿美元劳动力总数万人人均国民收入美元1929150011
18、25=15003/449202287195730202265=30203/468003331分析的前提是:根本国民收入是由物化的资本加上劳动力投入后产生的新价值,而劳动投入后创造的价值以工资收入为标志,资本的投入那么创造了工资以外的国民收入,这两者之比在当时美国为3:1。舒尔茨提出一个问题,假设劳动力水平在1929与1957年没差异的话,那么人均创造的国民收入应维持在2287美元左右,他们创造的国民收入应为6800万人乘以2287美元,为1555亿;而实际是1957年国民收入中由人力创造的那局部收入在这个数额上高出了710亿2265-1555=710。他认为,这一差额不是劳动力数量增加带来的,
19、因为数量增长的结果是430亿,即1555-1125=430。因此,舒尔茨认为,这个差额中包含了劳动力质量提高带来的收益。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乃是人们在教育上投资增加的结果。舒尔茨计算了美国19291957年全社会包括家庭与个人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而投入的教育资本。见下表1929与1957年美国人均教育资本分析年份当年积累的教育资本总额亿美元劳动者人数万人人均教育资本美元/人19291957180054004920680036597941其中,1957年的5400亿美元是由于人均教育资本增加的结果,假设不增加的话,社会积累的资本总额仅为2488亿美元68003659美元。也就是说,社会追加了投资2
20、912亿美元即5400-2488。这2912亿美元的追加投资,是用在劳动者身上的,其收益表现为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他进一步得出了平均的教育收益率公式:某级教育投资的年收益率%=某级毕业生人均年收入-前级毕业生人均年收入/用于某级教育的年人均投资100%计算出初等教育年收益率为35%,中等为10%,高等为11%。平均收益率为17.3%。用此平均收益率可算出追加的2912亿美元投资获得的收益为: 291917.3%=504亿美元教育投资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增长中1520=3020-1500亿美元起了将近1/3的作用5041520=33%。二、丹尼森的教育投资分析丹尼森首先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生产要素投入量
21、与生产要素增长率两大类。因素因素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资本数量的增加资金、资产扩大劳动力的提高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教育、技能的提高生产要素增长率资源配置的改善从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劳动从个体小企业转为大企业规模的节约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规模扩大销售量上升与本钱下降经济效益的增加技术进步与知识结果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进步丹尼森按不同受教育的年限分组分析了1950年美国25岁以上男性劳动者的货币收益资料,认为工资中有3/5是由于教育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并计算了该年度中这些劳动者经以上调整后的平均收入。这样计算后他认为不同教育年限的劳动者逐年的收入平均差额,就是由于教育水平提高而带来
22、的,收入的年增长率为0.93%。丹尼森根据美国19291957年的资料计算出这一时期劳动投入量占生产要素总投入量的73%,而教育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劳动投入才起作用的。因此,他确认0.93%73%=0.68%才是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影响。丹尼森又计算出1929。丹尼森与舒尔茨的数据不一样,但同样都说明人力资本中教育投资的重要作用与对国民收入增长带来的影响。第三节 人力资本的产权关系一、人力资本产权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产权与传统的物权是不同的,产权的核心是对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界定。人力资本产权就是人力资本的所有关系、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利得关系及处置关系,即对存在于人
23、体内、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安康水平的所有权。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产权实质上也是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具体而言,人力资本产权包含着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使用与人力资本收益等过程中的一系列经济关系。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一种经济权利,与物质资本产权一样,参与社会的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与消费过程。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同非人力资本产权相比,人力资本产权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1、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融为一体,不可别离。众所周知,非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是可以别离的,非人力资本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相对容易地转移,而人力资本却做不到这一点。周其仁1996的研究说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本 理论 及其 地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