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习礼仪,讲文明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1、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方法:比拟法:一是与别人比拟,二是与自己比拟。 自评法: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他评法: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心理测验法:通过心理测试来认识自己。2、认识自我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人生开展道路,做自己人生的主人。3、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承受自己、相信自己的根底上尊重自己的独特存在及尊重自己价值的一种积极心态。4、自尊的表现:自己尊重自己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5、自尊的意义自尊的人有着较强的荣辱观,能够自觉地约束
2、自己,不做有损于自己的尊严、荣誉、形象的事,并能够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二、礼仪修养彰显个人魅力1、个人礼仪的含义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标准与待人处世的准那么,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2、个人礼仪的根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表情自然舒展。3、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作用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表达自身价值。 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开展进程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1、交往礼仪的
3、含义: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标准与待人处世的准那么。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表达相互效劳、竞争合作、团结和谐的关系。2、交往礼仪的根本要求:平等互尊、老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3、交往礼仪的类型:日常交往礼仪:见面礼仪、交谈礼仪、 礼仪等。不同场合礼仪:做客与待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习俗礼仪等。4、交往礼仪重亲和:1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2遵守交往礼仪的作用遵守交往礼仪的根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课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一、职业礼仪塑形象1、职业礼仪的根本要求:爱岗敬业、
4、尽职尽责 ,老实守信、优质效劳,仪容端庄、语言文明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表达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敬业作为职业礼仪根本要求的首要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敬业奉献是职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3、职业礼仪的作用 讲究职业礼仪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 讲究职业礼仪是塑造和维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 讲究职业礼仪,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 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 二、职业礼仪展风采1.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在待人接物中注意遵循礼仪,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更容易被
5、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2、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做文明礼仪活动的实践者 做文明礼仪的传播者 做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者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开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良好的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开展1、道德的含义人类特有的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那么。2、我国公民的根本道德标准: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3、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根本的行为标准,是社会生活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4、个
6、人如何加强社会公德建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5、高尚道德对社会开展有什么作用?1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开展。 2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开展。3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6、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进社会和谐?1道德通过教育、师范、鼓励和社会舆论评价等形式,为人们提供“应当 和“不应当的模式与标准,标准人际交往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2道德还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准那么和评价标准,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同德,维护社会的安定
7、、团结、和谐和稳定、二、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开展1、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根本标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1个人品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2为什么说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有助于提升家庭美德、职业懂得和社会公德。有助于奠定全社会道德建立的基石。有利于保持身心安康、塑造完美的人格。有利于促进事业成功。3、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开展为什么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开展。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3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开展的有利外部环境。第四课 职业道
8、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一、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1、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那么。2、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3、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准:爱岗敬业、老实守信、办事公正、效劳群众、奉献社会4、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可以有效调节行业内部关系,维护行业秩序,防止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可以更好的维护行业整体形象,促进展业整体开展。5、如何自觉践行职业道德标准?1要学习职业道德标准,充分理解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2要理解职业的意义、端正职业的目的,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3要学习和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
9、为将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准备。二、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1、爱岗敬业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根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根底和核心。2、爱岗敬业的意义1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2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开展。3人人爱岗、个个敬业,能够造就一种发奋向上的气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3、乐业、勤业、敬业1乐业,要求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培养起浓厚的职业兴趣,激发出强烈的崇敬感和自豪感,树立起神圣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2勤业,要求我们有忠于职守的工作责
10、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太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精神。3敬业,是爱岗敬业的高层次表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4、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老实守信,办事公正1、老实守信,办事公正的根本要求:1要具备老实可靠的品质。 2要从办实事,办真事做起。3要做到老实守信,克制虚荣心。 4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办事公正,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2、诚信和公正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1诚信和公正是个人立身之本。 2老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3办事公正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 4诚信和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3、培养诚信
11、公正的品质首先要做到以老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正为荣。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为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四、效劳群众,奉献社会1、效劳群众就是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效劳。2、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奉献。3、增强热情效劳、奉献社会的意识。 4、抵抗职业腐败,倡导廉洁从职。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一、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意义: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开展,实现人生价值,抵抗不正之风。2、慎独:使修养成为自觉慎独,是指
12、在没有外界监视的情况下,即使单独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标准,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3、内省:让品德日臻完美内省,即通过内心省察,是自己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1、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典范 2、积善成德:从小事做起,修养职业道德3、躬行践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立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纪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没有
13、这种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事权利的自由,纪律只是约束违反纪律的人和行为,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获得充分的自由。2、 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法律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3、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增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把遵纪守法落实到各项具体行动中去。做到“三从:即“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尊严1、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14、根本要求。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内容为:依法治国核心、执法为民本质要求、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效劳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底,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维护宪法权威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达在: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2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强制性
15、、约束力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制止做的事,也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3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二、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的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的自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A、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
16、德;维护祖国平安、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B、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C、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方案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义务。2我们中职生要坚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A、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那么。 B、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那么。C、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那么。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一、崇尚程序正义1、诉讼的含义: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人之间争议的事实,依照法定程序进展审理并解决争议的活动。2、按诉讼要解决的案件性
17、质、诉讼的内容、程序等因素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1刑事诉讼程序 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司法机关裁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或是否承当刑事责任以及构成何种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程序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2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判和解决民事案件以及由这些活动引起的诉讼关系。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其中尤其以民事审判程序最为重要。民事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视程序。3行政诉讼程序 通俗而言,行政诉讼就是“民告官|,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为被告向
18、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行政诉讼的主要程序包括起诉与受理、一审、二审、审判监视和执行程序。3、确保司法程序公正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司法和审判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表达公平和正义的原那么,也就是要进展严格的依法裁判,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指司法程序必须公平、公正、平等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切实保障司法人员独立公正地开展司法活动以及充分表达效率原那么,司法公正的保障。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判断程序公正包含的根本原那么有:独立性原那么;回避原那么;公开性原那么4、增强程序正义观念二、依法维护自
19、己的合法权益1、公民的根本诉讼权利,主要有:1公民有起诉、应诉、委托他人代理诉讼的权利 2公民有上诉和申请执行的权利。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对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回避的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2、增强证据意识1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2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搜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具有证明作用。3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
20、是刑事诉讼,都存在着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类:物证 书证 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 当事人的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那么。“以事实为根据,进展诉讼时,证据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1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公安机关,是执行治安保卫任务的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视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2要善于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不能采取不
21、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对。4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4、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他们都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防止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违法行为的概念:但凡做出法律所制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分类: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平安,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分的行为。危害性:具有社
22、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分的行为。了解的意义:有助于分清是非,自觉杜绝违法行为;有助于面对违法行为时维权。分类:治安管理处分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撤消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注:治安管理处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开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开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23、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5、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的目的: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第十课、防止误入犯罪歧图1、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分的行为。2、犯罪的主要特征: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是应受刑法处分的行为。3、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分。刑罚:是由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强制处分。刑罚分类: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
24、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主刑的特点: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的特点: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4、我国刑法的任务有哪些?第一、保卫国家平安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5、加强未成年人自我防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意识,自觉抵抗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
25、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中职学生自觉预防犯罪,要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标准,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区分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中职学生来说,应该见义勇为,更要善于见义智为。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1、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民法的根本原那么贯穿民法的始终,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是民事主体进展民事活动的根本准那么,同时也是法院审判案件的根本准那么。民法的根本原那么有:平等原那么。是首要原那
26、么,核心原那么 自愿、公平、老实信用、等价有偿的原那么。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原那么。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那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那么。 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3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民事主体: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即依法独立进展民事活动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大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年满16周岁以上不
27、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4、承当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停顿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回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抱歉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二、依法保护人身权1、人身权的含义: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别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2、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安康权姓名权名
28、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3、我国民法通那么在保护身份权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民法通那么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制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荣誉权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侵犯荣誉权主要表现为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4、侵犯他人生命安康权要受到法律制裁。我国?民法通那么?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1、法律保护财产权第七十三条 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制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29、第七十四条 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制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第七十五条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制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那么?2、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表达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3、物权法中所讲的“物是指人体之外,能够为人类所需要并能加以控制和利用的“物质财富,包括土地、森林、山岭、建筑物、水库等不动产和生活用品、牲畜、货币等动产。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是和债权相对应的财产权。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4
30、、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主要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1、什么是合同?合同有哪些形式?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订立合同是一种民事行为。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任何一份合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离不开提出条件到承受条件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要约和承诺。订立合同的程序:第十三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第十四条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说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二十一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
31、约的意思表示。第二十五条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无效合同:指虽经当事人协调成立,但由于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因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3、履行合同的原那么:实际履行原那么,老实信用原那么,全面履行原那么,情事变更原那么。4、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变更是指当事人不变,合同的内容予以改变的现象。合同的变更需要以下条件:原合同已经生效、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当事人对变更的内容需要协商一致并约定明确,遵守法定程序。合同转让,实际上是合同权
32、利义务的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将合同权利义务全部或局部地转让给第三人。5、合同的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维护在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结婚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即结婚登记。结婚登记分为申请、审查、批准三个步骤。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结婚时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民事行为。结婚的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到达法定婚龄:男方22岁,女方20岁,符合一夫一妻制。制止结婚的情形: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我国宪法、婚姻法通过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来保证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的权利。未成年子女
33、在家庭中享有被抚养、受教育和受保护的权利。父母有义务从物质上、经济上养育和照料子女。按照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父母必须让子女按时入学,承受义务教育。父母还有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职责。子女和父母父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且互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就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负担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扶助,就是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父母必要的关心和照料,而且这方面是更为重要的。家庭幸福和睦,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 处理好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十二课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
34、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那么: 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老实信用 订立劳动合同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用人单位公布招工简单或就业规那么,寻找并确定劳动者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用人单位提出劳动合同的草案,与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变更:主要是指劳动合同内容发生变化,不包括当事人的变化解除: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以前,由于出现某种情况,导致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终止: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2、劳动者的根本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根本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5、 、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平安卫生的权利、承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 劳动者的义务 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平安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关系:劳动者既享有广泛的权利,也承当相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总是对应的,劳动本身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劳动者的维权途径:协商解决、申请调解、提起仲裁、提起诉讼二、依法标准企业的经济行为 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效劳等经营性活动的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只有依法设立的企业,才能合法地进入市场,从事生产
36、经营活动。设立企业的条件:企业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名称,要有企业章程或协议,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本,要有必要的生存经营场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与其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内容相适应的从业人员,要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经营范围。 2.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安康快速的开展就要求市场主体之间要公平竞争、合法竞争。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本钱的价格销售商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一销售鲜活商品;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品;三季节性降价;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以下有奖销售:一采用谎
37、称有奖或者成心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展有奖销售;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五千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3.质量为本,注重信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之本、开展之本 ,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开展。三、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环境资源的含义: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人口因素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一是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安康,协调环境保护与开展经济的关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