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理论研究.docx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理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理论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宪法和法律规范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立法支撑与重要依据。法治国家强调的是社会中所有的公民都可依法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但是,结合我国的法律实践情况能够得知,经常会出现一些与法律条文相背离的情况,比如一些具备了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危害,不过不能将其判定为犯罪,为排除犯罪性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就属于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法律行为。在司法审判中,为了保证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审判人员必须能够正确区分避险过当、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等行为,也是两对重要的法律概念,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推动我国依法治国这一任务的顺利
2、进行。关键词: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紧急避险ABSTRACTThe Constitution and legal norms provide an important legislative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 rule of law states emphasize that all citizens in the society can learn, know and abide by the law according to law.But in the legal practice, so
3、me with laws deviating, as some crimes have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crime, also produced certain harm, but cannot become the crim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act being exempted from behavior. Justifiable defense and emergency avoidance are legal ACTS that lead to this phenomenon. How to
4、 correctly distinguish self-defense and excessive defense, emergency actions and excessive risk aver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judicial fairness, and two important legal concept, this articl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ustifiable defense and the similarities a
5、nd differences in emergency ac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judicial practice,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he task smoothly.Key words:justifiable Excessivedefense Urgent risk aversion 目录一、引言1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概念1(一)紧急避险的概念1(二)正当防卫的概念1三、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比较2(一)紧急避险的界定2(二)正当防卫的界定3(三)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相同点4(四
6、)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不同点5四、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适用问题7(一)对于来自动物的侵害情形7(二)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冲突性分析7(三)紧急避险行为能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判定8五、结语8致谢10*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比较研究一、引言我国和欧美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对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规定,然而,各国对于紧急避险的规定和惩处办法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现行法律体系还并未就紧急避险制度作出非常系统、全面的规定,例如并未对紧急避险的两种类型,进攻性与防御性作出明确的区分、规定,已有的法规就紧急避险的后果承担也并未作出非常详细的规定而只是比较笼统的作出了说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基于相同的理论渊源而提出的,在一些构
7、成要件上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但是仔细深究,但是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虽然都是在违法性阻却事由,但正当防卫针对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是对于正在发生的危机情况,时间上更加紧迫,不管是由于人还是自然环境导致的危难都可以进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失要小于不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而造成的损害。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概念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作为法律范畴的两个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两个概念,需要从这两大行为发生的起因、时间、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造成的伤害等方面来说明。(一)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指的是当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个人的人身、财产利益以及其他方面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时,当事人
8、为了免受这种危害而不得已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当事人无需因因承担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指的是为了维护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是公共利益、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会导致不法侵害人遭受损害,进而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第20条的相关规定,正当防卫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正当防卫,指的是防卫针对的是正在发生的非暴力性犯罪,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防卫过当等问题;另一种则是特殊正当防卫,指的是防卫行为的发生针对的是正在实施中的导致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暴力型犯罪,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涉及防卫过当的问题。三、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比较司法实践中,
9、经常会出现不能准确区分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情况,在理解两个概念时容易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如果能够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角度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分辨出哪一种行为是正当防卫,哪一种是紧急避险。(一) 紧急避险的界定1.起因条件通过对紧急避险概念的分析可知,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或者是基本前提为发生了现实危险,而导致现实危险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疾病因素、动物因素等等。应当关注的是此处的现实为先并不涵盖那些职务上负特定责任的人受到的危险,例如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消防员承担着灭火救人的责任,就不能为了避免自己面临的危险而实施紧急避险。与此同时,假如并未面临现实危险,当事人误认为存在现实危险进行
10、了紧急避险,这种情况属于假想避险,则此时则需要按照假想防卫的相关原则来处理。2.时间条件当事人在实施紧急避险行为时,必须是正在面临危险情况,唯有正在面临着危险情况当事人才能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强调紧急避险行为的发生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的阶段。假如危险并未正在发生或者是危险威胁已经消除,而行为人在这种时点采取了避险行为就被认定为避险不适时。3.限制条件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实施的,换言之,没有别的选择而不得不采取紧急避险。这是因为通过紧急避险的概念可知,该行为本质上使通过牺牲较小的利益来确保较大的利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假如采取其他的方式能够避免遭受危险,那么就不应当采取这种牺牲部分利益的
11、做法。4.限度条件当事人所实施的避险行为必须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不可超出这一限度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具体来讲,因为避险行为的实施而受到保护的利益必须是小于因此造成的损失。5.主观条件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使其避免危害,即紧急避险必须满足正当性要求,对于为了维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将不会得到法律的认可。6.对象条件当事人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目的是保护第三人的合法利益,那些被牺牲的法益其实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证另一方法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二)正当防卫的界定1.起因行为主体在实施正当防卫时,必然是因为其正在遭受不法侵害,即正当防卫的基本前提必须是现实正在发生不法侵害。
12、2.时间在认定是否属于正当范围时,紧迫性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指标,具体指的是正当防卫必须发生于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过程中,必须是面临着紧迫的危险。3.主观条件主观层面来分析,正当防卫通常可分为两种:一是防卫认识,具体指的是防卫人意识到了正在发生不法侵害;二是防卫意志,强调的是防卫人采取正当防卫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本人或其他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避免其继续遭受不法侵害。4.限制条件刑法第20条就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作出了详细规定,提出如果防卫人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而导致了严重伤害,则行为主体需要为此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可适当免除责罚或减轻。具体来讲,防卫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
13、为其必要限度应当是不法侵害被制止,合理法益得到保障。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超出必要限度的都构成了防卫过当。唯有那些非常明显的且导致了严重损害的方可归入到防卫过当范畴。5.对象条件正当防卫的实施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实施者,因为如果实施对象为非不法侵害人之外的其他人就意味着无法对不法侵害行为进行有效的制止,即假如防卫对象为非不法侵害人,就不再属于正当防卫而会被认定为故意犯罪。在认定针对第三人的防卫行为的性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是故意实施的则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行为;反之,如果误认为第三者为不法侵害行为实施者,则这种情况需要归入到假想防卫范畴采取相应处理措施。6.特殊的正
14、当防卫按照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面对正在发生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如强奸、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行为,如所采取的防卫措施致使不法侵害人因此而受伤或者是死亡,则不应当将其归入到防卫过当范畴,即防卫人无需为此承担责任。因此,相较于一般防卫,特殊防卫的防卫对象必须是正在发生中的暴力犯罪行为,比如杀人、抢劫等;且特殊防卫不会涉及防卫过当的问题,因为其不存在必要限度的问题。在理解特殊防卫问题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点因素:一是防卫针对的犯罪行为时那些暴力犯罪行为,即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不局限于上述条款中所规定的那几种,除了上述犯罪之外还包括例如劫持航空器罪等。二是并不是只要发生了上述这些暴力犯罪行为就必须采取
15、特殊防卫,而要求是这些行为导致人身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时方可适用特殊防卫。三是,如果暴力犯罪行为已结束、已消除,则同样不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三)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相同点 前文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分别从起因、对象、意图、限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解释,可以明确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存在的不同,在对比中也可以判断出他们的相同点。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观目的、权利行使的时间、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结果相同。1.主观目的相同从主观目的来看,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并不区别,都是出自对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公民自身及他人合理权益的保护,使其免受不法侵害,即制止正在发生的不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当防卫 紧急 避险 理论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