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课件第一至四章PPT课件.ppt
《最新心理学课件第一至四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学课件第一至四章PPT课件.ppt(2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学课件第一至四章心理学课件第一至四章n第一章 导论n第二章 心理过程n第三章 心理状态n第四章 个性心理3、个性心理n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意识:注意无意识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个性心理特质:能力、气质、性格(二)社会心理n人是社会的动物,总会与其他社会成员形成种种社会关系,接受相互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现象包括:n个体社会心理:如从众、社会促进等。n群体社会心理:如人
2、际关系、凝聚力、群体氛围等。n大众社会心理:如时尚、流行、舆论、风俗等。二、人的行为(一)行为的概念n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1、情境n情境:围绕人的各种刺激的总和。n刺激:引发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各种事物。可分为:n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n内部刺激:生理刺激、心理刺激2、反应的形式n生理变化n躯体运动n言语活动(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1、心理与行为的区别n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n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2、心理与行为的联系n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n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
3、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n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遍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质指标;心理是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或观念形式。心理学研究的模式心理学研究行为心理推论心理活动规律概 括、总结 指导 调 控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心理的本质n关于心理本质的哲学探讨唯心主义心理观:“天下无心外之物”(明王守仁)唯物主义心理观:强调物质第一性u庸俗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分泌物u辨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u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动物演化个体发展医学临床案例(二)心理的产生方式是脑的反射1
4、、什么是反射n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n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n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n反射弧的构成:n感受器n传入神经n神经中枢n传出神经n效应器3、反射的环节:n开始环节n中间环节n终末环节n效应器的活动会重新成为刺激引起反应,称为反射的反馈。n反馈的存在说明反射不是单向的一次性的活动。感受器传入NN中枢传出N效应器反馈4、反射的种类(1)无条件反射n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n其反射弧是固定的神经联系。(2)条件反射n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
5、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n其反射弧是暂时神经联系。心理视窗经典性条件反射n巴甫洛夫的研究心理视窗操作性条件反射n斯金纳的研究5、两种信号系统n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n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什么是反映n反映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n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固有的属性。反映的不同形式n无生命物质:物理的、化学的反映n生命物质:生物性反映(感应性)n多细胞动物:心理反映n人类:意识(人的心理)(二)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n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的内容是
6、源于客观现实的。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非物质性)n头脑中的映象与客观事物非常相似,但本质不同。被反映者是以物质的方式客观存在的,映象是以观念的状态存在于头脑中的。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n心理活动是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带有主体个人的特点。n个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观世界为中介折射的。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1)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2)心理产生后对客观现实又有能动的反作用。n人反映客观现实是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n人反映客观事物时要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不满足于现象,这种对本质、规律的追求反映了心理的主观能动性。n心理调节着人的目的性实践活动。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n
7、缺乏了人类社会生活,缺乏社会生活对人心理的影响,人的心理将异常。n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是不同的。n人们的社会分工也制约着不同职业活动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甚至形成独特的社会心理。n一定的文化塑造了置身于这种文化中的群体、个体的心理。每个个体都是这种文化的复制品。第三节第三节 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一)心理发展的概念n心理发展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心理发展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变化过程。n在教育领域,心理发展主要指人的在教育领域,心理发展主要指人的心理的积极的有序的发展变化,是心理的积极的有序的发展变化,是
8、个体心理的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个体心理的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过程。(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n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n婴儿期(01岁)n幼儿期(16岁)n童年期(612岁)n少年期(1215岁)n青年初期(1518岁)2、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三)心理年龄特征n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注意: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因此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的年龄特征。2、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一个年龄阶段中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3、年龄特征代表这一年龄阶段
9、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n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n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可能性。2、生理成熟的作用n成熟是一种先天决定的,相对独立于环境的机体成长或身体变化顺序。n生理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n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n社会生活和教育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总结n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
10、产物。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n遗传和环境、成熟于学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共同作用三、心理发展的动力n社会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个体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第四节第四节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一、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一)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二)教育促进心理的发展(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二、心理学的教育作用(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二)解释与说明教
11、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三)预测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支n教育心理学n儿童发展心理学n学科教学心理学n学校心理学n教育社会心理学n第二章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历程。心理过程之内涵n n包括:n认识过程n情绪情感过程n意志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一、感知一、感知(一)感知的概念(一)感知的概念1、感觉的定义、感觉的定义n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就是信息向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就是信息向人脑的传递或人
12、脑接受信息的过程。人脑的传递或人脑接受信息的过程。感知的定义感知的定义2、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定义n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观事物的整体反映。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知觉是人脑对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这是什么?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n区别区别n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n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
13、用。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n联系联系n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n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基础上产生。2、感知的作用感知的作用n感知是人认知世界的开端,是一感知是人认知世界的开端,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的心理活动的基切比较复杂高级的心理活动的基础。础。n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条件。3、感知的种类(1)感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n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觉、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n
14、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觉(2)知觉的种类n按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n视知觉n听知觉n(2)知觉的种类n按知觉对象分按知觉对象分n物体知觉物体知觉n空间知觉空间知觉n时间知觉时间知觉n运动知觉运动知觉n社会知觉社会知觉(2)知觉的种类n按知觉是否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按知觉是否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分分n正常的知觉正常的知觉n错觉错觉知觉的种类(3)观察观察n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二)感知的规律1、感觉的规律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n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
15、宜刺激产生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的能力。感觉的能力。n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刺激量。段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n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n视觉:晴朗夜空视觉:晴朗夜空3030英里以外的烛光英里以外的烛光n听觉:安静房间听觉:安静房间20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声n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n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n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触觉:一
16、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颊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n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性。韦伯定律n刺激强度的增加量刺激强度的增加量n原初刺激强度原初刺激强度nk常数常数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中等强度范围)感觉系统感觉系统韦伯分数韦伯分数(I/II/I)视觉视觉1/601/60动觉动觉1/501/50痛觉痛觉1/301/30听觉听觉1/101/10压觉压觉1/71/7嗅觉嗅觉1/41/4味觉味觉1/31/3(2)感觉的适应n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
17、持续作用从而使感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n视觉适应n暗适应n明适应n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n温度觉与触压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n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对比。n感觉对比可分为:n同时对比n先后对比(继时对比)同时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n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收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相互作用。(5)联觉n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2、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n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
18、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条件n客观条件n对象与背景的差异n对象与背景的相对活动关系n对象的特征n主观因素n个人的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2)知觉的整体性你看到了什么?n我们将由不同部分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在刺激不完整的情况下产生对事物完整的认识,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整体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n经验n刺激物的特点n接近律n相似律n连续律n良好轮廓(3)知觉的理解性n在知觉事物时,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理解性。撒旦的脸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n知识经
19、验的影响n言语指导的影响n实践活动任务的影响(4)知觉的恒常性n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n视觉的恒常性n大小恒常性n形状恒常性n明度恒常性n颜色恒常性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良好轮廓知觉理解性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1、记忆的定义n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是一个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n形象记忆n逻辑记忆n情绪记忆n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水平和保持时间长短分n瞬时记忆(感觉记忆)n短时记忆n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的比较保持时间记忆容量信息编码方式转入下
20、一阶段的条件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0.252秒受感官条件限制物理特性编码注意1分钟左右72组块听觉、视觉、语义复述1分钟以上无限大意义编码三种记忆系统间的关系刺激SM痕迹消失注意STM遗忘复述LTM提取提取失败3、记忆表象n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现出的该事物的形象。n表象的特点n直观性n概括性n表象的作用:从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二)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1、识记n识记就是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1)识记的种类n按识记时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分n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n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
21、意志努力的识记(1)识记的种类n按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n机械识记: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依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n意义识记: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n识记的目的和任务n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n识记的方法2、保持和遗忘(1)保持n保持就是对信息的储存过程。n保持的动态变化。(2)遗忘n遗忘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n遗忘的种类n暂时性遗忘n永久性遗忘n遗忘的原因n消退说n干扰说n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3)复习n及时复习n分配复习n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n多样化复习n多种感官参与3、再现n再现就是对信息的提取过程
22、。n再现的形式n再认n回忆(1)再认n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辨认出来,叫再认。n影响再认速度与准确性的条件:n对旧事物识记的牢固程度。n当前呈现的事物与过去识记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2)回忆n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仍能在头脑中出现出来叫回忆。n回忆的种类n无意回忆与有意回忆n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三)记忆的品质n记忆的敏捷性n记忆的持久性n记忆的准确性n记忆的准备性三、思维(一)思维的概念1、思维的定义n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n思维的特征:n概括性n间接性n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思维就是对信息的深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过程。2、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凭借的媒介
23、不同n动作思维: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n形象思维:凭借直观形象或已有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n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2)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n集中性思维(求同思维):综合已有信息,朝着同一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n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寻找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n思维的流畅性n思维的变通性n思维的独特性(3)根据思维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n常规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规律和程序直接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
24、式。n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心智操作)1、分析和综合n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n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2、比较n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心智操作。3、抽象、概括n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把这些共同属性和其他属性分离开来的心智操作。n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或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概念或理论系统的心智操作。4、具体化和系统化n具体化是把抽象
25、概括中获得的概念推广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上的过程。n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知识形成层次分明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过程。(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n问题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的情境。n问题的基本成分n给定:一组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n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n障碍n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包括一系列的认知操作阶段。n问题解决的3个基本特征:n目的指向性n认知操作n操作序列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动机强度(2)思维定势n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影响我们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心理学 课件 第一 至四章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