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资料讲解.ppt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资料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资料讲解.ppt(2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腔(kuqing)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生(xusheng):学号:指导老师:第一页,共220页。第3章口腔(kuqing)X线检查的防护第二页,共220页。放射(fngsh)防护有三个主要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进行照射的时间之前,都必须经过正当性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当的理由,获得的净利益超过付出的代价(包括健康损害的代价)。特别是进行复杂疾病的诊断时应注意到患者(hunzh)接受的放射累积剂量。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照射都应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临床上同样的检查项目,具体操作不同时,放射剂量可以相差2个数量级;医生应在满足诊
2、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这一原则对于儿童患者(hunzh)更为重要。3、个人剂量的限制:对个人所受的照射,利用剂量限值加以限制。注意:职业人员(包括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普通人员平均剂量不应超过1mSv。第三页,共220页。防护(fngh)措施(一)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3、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重复检查(二)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shxin)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第四页,共220页。(三)减少无效X线量1、尽可能合理
3、采用高管电压投照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四)距离防护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jnxng)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2、X线检查时,若X线机的最高电压为60kV(峰值)或以下时,焦点距患者皮肤不得小于100mm;若X线机电压在60kV(峰值)以上时,则焦点距皮肤不得少于200mm;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第五页,共220页。第4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zhngchng)图像第六页,共220页。第一节口腔(kuqing)颌面专用X线机一、牙科X线机二、曲面(qmin)体
4、层X线机三、X线头影测量机四、口腔颌面锥形束CT第七页,共220页。第八页,共220页。第2节X线平片检查(jinch)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shyng)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第九页,共220页。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1)患者位置:患者坐在专用口腔治疗椅上,椅座呈水平位,背托呈垂直位,调节椅子高度,使
5、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以利术者操作(cozu)。患者坐在椅子上呈直立姿势,头部靠在头托上,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上颌前牙时,头稍低,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下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连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牙时,头稍后仰,使前牙的唇侧与地面垂直。第十页,共220页。(2)胶片分配: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jinch)时,需用14张胶片。对儿童进行全口X线检查(jinch)时,一般用10张2cmx3cm胶片。第十一页,共220页。(3)胶片放置(fngzh)及固定:感光面紧靠被检查牙的舌(腭)侧面前牙:胶片竖放
6、,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后牙:胶片横放,边缘高出面10mm左右(4)X线中心线1)分角线投照技术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根据共边三角形内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原理。2)X线中心线位置:投照根尖片时,X线中心线需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其在体表的位置如下:投照上颌牙时,以外耳道口上缘至鼻尖连线为假想连线,X线中心线通过部位分别为,投照上中切牙通过鼻尖,投照上单侧中切牙及侧切牙,通过鼻尖与投照侧鼻翼之连线的中点,投照上单尖牙时,通过投照侧鼻翼,投照上前磨牙及第一磨牙时,通过投照侧自瞳孔向下的垂直线与外耳道口上缘和鼻尖连线的交点,即颧骨前窝,投照上第二磨牙哦第三磨牙时,通过投照侧自外眦向下的
7、垂线与外耳道口上缘鼻尖连线的交点,即颧骨下缘在投照下颌牙时,X线中心线均在沿下颌骨下缘上1cm的假想连线上,然后对准被检查牙的部位射入。第十二页,共220页。投照上、下颌牙齿时投照上、下颌牙齿时X线倾斜线倾斜(qngxi)平均角度平均角度第十三页,共220页。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又称为直角技术。由于此技术需要一专用持片器并可与遮线筒连在一起的装置,操作比较费时(fish)。目的是拍摄牙及其周围结构真实的X线图像。原理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这种投照方法所产生的牙变形最小。第十四页,共220页。(二)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jsh)和平行投照技术(js
8、h)的优缺点(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优缺点(qudin)1、优点:操作简便,无需定位装置,患者可自行固定;质量可得到保证,图像准确、真实。2、缺点(qudin):操作费时,易失真,变形。(2)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qudin)1、优点:图象准确失真小。2、缺点(qudin):费时,不易操作。第十五页,共220页。(三)正常(zhngchng)图像1、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牙槽骨、牙周膜、古硬板牙周膜: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线条状影像,厚度约为0.150.38mm,其宽度均匀(jnyn)一致第十六页,共220页。2、上颌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j
9、igu)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第十七页,共220页。3、下颌(xih)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颏棘、颏嵴、营养管、颏孔、下颌(xih)骨外斜线、下颌(xih)管等第十八页,共220页。二、牙合翼片(一)、投照技术牙合翼片投照技术所用胶片3cmx4cm的根尖片改制而成,其方法(fngf)是在根尖片的长轴中线或短轴中线外套一胶皮圈,在胶片感光面胶皮圈内穿一较硬的纸片,并重叠成与胶片垂直的翼片,以利胶片固定时用。(二)正常图像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填物边缘密合情况。儿童尚可用
10、于观察乳牙滞留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等。第十九页,共220页。三、上颌(shngh)前部牙合片(一)投照技术(jsh)拍摄上颌前部牙合片时,患者坐于牙椅上,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鼻线与地面平行。用6cmx8cm胶片。(二)正常图像显示上颌前部全貌,包括切牙孔、鼻中隔。上颌窦、鼻泪管、上前牙及腭中缝等结构。常用于观察上颌前部骨质变化及乳、恒牙的情况。第二十页,共220页。四、上颌(shngh)后部牙合片(一)投照技术拍摄上颌后部牙合片时,患者位置同上颌前部(qinb)牙合片。用6cmx8cm胶片。(二)正常图像常用于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变化的情况。第
11、二十一页,共220页。五、下颌(xih)前部牙合片(一)投照技术拍摄(pish)上颌前部牙合片时,患者坐于牙椅上,头部后仰,矢状面与地面垂直,胶片与地面呈45度角。用6cmx8cm胶片。X线中心线以0角对准头矢状面,由颏部射入。(二)正常图像显示下颌颏部影像。常用于观察下颌颏部骨质变化。第二十二页,共220页。六、下颌(xih)横断牙合片(一)投射技术拍摄下颌横断牙合片时,患者坐于牙椅上,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鼻线与地面垂直。(二)正常图像显示(xinsh)下颌体和牙弓的横断面影像,常用于检查下颌体部骨质有无颊、舌侧膨胀,辅助诊断下颌骨体骨折移位以及异物、阻生牙定位等。第二十三页,共220页。
12、七、上下颌(xih)第三磨牙口外投照片第三磨牙X线片一般采用口内投照技术。常引起患者(hunzh)恶心、呕吐,且往往不能拍摄于X线片上。而使用口外投照技术,便克服了这一缺点。正常图像显示双侧第三磨牙的影像及上颌结节部位。用于观察第三磨牙的形态及萌出情况、阻生方向等;也可用于观察确定儿童第三磨牙牙胚的发育情况。第二十四页,共220页。八、华特位片又称鼻颏位观察鼻窦的情况,上颌窦最佳。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眼眶、鼻腔、上颌骨、颧骨、颧弓、下颌喙突。在上颌骨肿瘤(zhngli)、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第二十五页,共220页。九、颧骨(qun)后前位片又称铁氏位片第二十六页,共220
13、页。十、颏顶位片又称颅底位片显示双侧上颌(shngh)窦、鼻腔、蝶窦、翼突内、外板、卵圆孔、舌骨等。第二十七页,共220页。十一(ShY)、颧弓位片主要(zhyo)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第二十八页,共220页。十二(shr)、下颌骨侧斜位片显示下颌骨体磨牙(my)区及下颌升支第二十九页,共220页。十三、下颌骨后前位片正常(zhngchng)图像:显示上下颌骨后前位影像,以显示双侧下颌升支后前位影像最为满意,常用于双侧对比观察下颌升支各部病变。第三十页,共220页。十四、下颌骨开口(kiku)后前位片显示(xinsh)双侧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影像第三十一页,共220页。十五、下颌骨升支切线(qi
14、xin)位片显示一侧下颌升支后前切线(qixin)位的影像,常用于观察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的情况。第三十二页,共220页。十六、颞下颌(xih)关节经颅侧斜位片又称许勒位片(一)投照技术位置可以拍摄两侧开、闭口(bku)位片,共4张,以便于两侧对比读片。(二)正常图像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及关节间隙。两侧颞下颌关节的形态一般是对称的。髁突正常运动,开口时一般应位于关节结节顶点后方5mm至关节结节顶点前方10mm之间关节间隙主要为关节盘所占据。正常成人关节上间隙最宽(2.80mm),后间隙(2.30mm)次之,前间隙(2.06mm)最窄第
15、三十三页,共220页。十九(shji)、X线头像测量片常用于研究分析正常(zhngchng)及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颌、面形态结构,研究颅面生长发育及记录矫治前后牙、颌、面形态结构的变化。X线头影测量正位片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第三十四页,共220页。五、曲面(qmin)体层摄影片显示双侧上、下颌(xih)骨、上颌窦、颞下颌(xih)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xih)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第三十五页,共220页。第5章牙及牙周病第1节龋病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按病变进展情况分为急性龋、慢性龋、静止龋和继发龋按解剖学分类可
16、分为牙合面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临床上常根据(gnj)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X线诊断学采用此种分类。第三十六页,共220页。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binyun)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第三十七页,共220页。2、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chnshng)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第三十八页,共220页。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
17、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rngh)则提示可能已穿髓。第三十九页,共220页。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zhlio)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第四十页,共220页。第2节牙髓病牙髓病包括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变性、牙内吸收和牙髓坏死。X线检查仅对牙内吸收和牙髓变性中的牙髓钙化有诊断(zhndun)价值。第四十一页,共220页。一、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
18、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msn)性钙化。X线:1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弥散(msn)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第四十二页,共220页。牙髓钙化第四十三页,共220页。二、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chnshng)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第四十四页,共22
19、0页。第3节根尖周病检查周病是指在根尖及其周围组织所发生的病变(bngbin),包括根尖炎、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等。第四十五页,共220页。一、根尖周炎根尖脓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根尖脓肿多由急性浆液性炎症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慢性根尖脓肿可由于根尖肉芽肿的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脓腔;或由急性根尖周脓肿转化而来。急性期早期X线检查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情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慢性期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binyun)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
20、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方应。第四十六页,共220页。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肉芽肿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的感染刺激而产生的炎性肉芽组织,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主要病变类型(lixng)。在病原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第四十七页,共220页。根尖周囊肿(nngzhng)根尖周囊肿常为根尖周肉芽肿转变而来。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囊肿呈膨胀性扩张,使颌骨膨大。多数囊肿体积不大,平均直径为12cm。有的囊肿可发展较大,扪之有乒乓感或波动感。还可压迫邻牙,使之松动移动。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原牙
21、的存在。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当囊肿激发(jf)感染,致密线条影可消失。囊肿也可以增长很大,造成骨质膨胀畸形,骨密质变薄。第四十八页,共220页。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nngzhng)、根尖脓肿鉴别诊断特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大小1cm12cm可以较大不一定形状圆形圆形不规则边缘清晰清晰有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晰包膜无可有无其他周围骨质正常(zhngchng)偶有牙根吸收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第四十九页,共220页。致密(zhm)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
22、的防御性反应。X线: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su)腔变窄甚至消失第五十页,共220页。牙骨质增生X线:由于增生(zngshng)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第五十一页,共220页。牙骨质结构(jigu)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dush)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第五十二页,共220页。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随病变的发展,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jigu)、骨样组织和骨组
23、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3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可在根尖形成类似骨硬板和牙周膜间隙的改变。第五十三页,共220页。牙发育异常(ychng)由于(yuy)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障碍,造成牙发育异常。包括形态、结构位置及数目等的异常。第五十四页,共220页。一、牙体形态(xngti)异常(一)畸形中央尖畸形中央尖为牙(牙合)面中央窝处有一额外的锥形牙尖,常为对称性发生。多见于下颌前磨牙或上颌前磨牙,磨牙偶尔可见。X线:中央窝处有一突出的小牙尖。中央尖发生磨耗和
24、破损导致牙髓和根尖感染,造成根尖发育障碍。片上显示牙根变短,髓腔粗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周骨质吸收(xshu)等感染征象。第五十五页,共220页。畸形(jxng)中央尖第五十六页,共220页。(二)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X线:牙内陷表现为牙体形态异常,牙呈圆锥状,体积可大可小,牙根正常或变粗大。(1)舌隆突特别突出(tch)隆起,X线片上显示为与牙冠重叠的密度增高的小牙尖,为畸形舌侧尖。(2)如果舌隆突异常突起,同时在舌侧窝出现一透射的纵形裂沟,可将舌隆突一分为二,甚至可达很尖,为畸形舌侧窝。第五十七页,共220页。(3)当舌侧窝向髓室陷人过深,由于釉质密度较高在牙中央
25、形成一类似小牙的结构(jigu)与患牙重叠,故称为“牙中牙”。第五十八页,共220页。畸形(jxng)舌侧窝牙中牙第五十九页,共220页。(三)融合牙融合牙(fusedtooth)由两个正常牙胚相互融合而成。可分为牙冠融合、牙根融合和冠根融合。X线:根据牙融合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融合在两个牙钙化完成之前,显示牙冠和牙根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畸形牙。不完全融合则是牙冠或牙根发生融合,仅牙冠融合可表现为两个根管,牙根融合则表现为合二为一的粗大根管。融合牙可伴根尖感染。X线检查目的主要是确定融合的方式、根管情况及根尖是否(shfu)伴有炎症。第六十页,共220页。部分(bfen)融合牙完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医学影像 诊断 资料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