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缩聚和逐步聚合.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 缩聚和逐步聚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缩聚和逐步聚合.ppt(2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潘祖仁 主编主编主讲教师:张少华教授主讲教师:张少华教授E-mail:E-mail:TelTel:1390734332413907343324 第二章第二章 逐步聚合逐步聚合 2.1引言引言 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的变化将聚合反应范围缩聚、加聚、开环聚合三大类类。按聚合机理又将聚合反应分为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大类。在缩聚反应中,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醇酸树脂等杂链聚合物(见表1-2)都由缩聚反应合成的,例如:缩聚反应缩聚反应 实例实例2.1 引言引言 绝大部分缩聚反应属于逐步机理,也有非缩聚型或加聚型的逐步聚合,见表2-1。(P17)如聚氨酯、聚
2、砜、聚苯醚、聚酰胺-6、聚苯等。2.1 引言引言 逐步聚合有两种:逐步聚合有两种:加聚型逐步聚合加聚型逐步聚合无小分子生成的逐步聚合反应。例:O=C=N-R-N=C=O O=C=N-R-N=C=O HO-RHO-R,-OH -OH -CO-NH-R-NH-COOR -CO-NH-R-NH-COOR,-On-On-缩聚型逐步聚合缩聚型逐步聚合有小分子生成的逐步聚合反应。例:HOOC-R-COOH HOOC-R-COOHHO-RHO-R,-OH -OH HO-R HO-R,-OOC-R-COn-OH-OOC-R-COn-OH(2n+1)H(2n+1)H2 2O O2.2缩聚反应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缩
3、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缩合和缩聚都是基团间(羟基和羧基,或者胺基和羧基)的反应。两种基团可以分属于两个单体分子,如乙二醇和对苯酸;也可以两种基团在同一种单体分子,如羟基酸或氨基酸。缩聚反应的特点是由小分子生成。(1)缩合反应)缩合反应 例如醋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典型的缩合反应,主产物是醋酸乙酯,副产物是水。C C2 2H H5 5OH OH CHCH3 3COOH COOH CHCH3 3COOCCOOC2 2H H 5 5 H H2 2O O 该反应的特点:a、可逆平衡反应;b、除去水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1)缩合反应)缩合反应 一分子中能参与
4、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能度(f)。以上反应物醋酸和乙醇个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官能都度为1。只要反应了就不能再反应了。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官能度均为1,该反应属于1-1体系。(1)缩合反应)缩合反应物质名称:物质名称:醋酸醋酸 乙醇乙醇 干油干油 苯酐苯酐 季戊四醇季戊四醇 己二酸己二酸官官 能能 度:度:1 1 3 2 4 21 1 3 2 4 2(1)缩合反应)缩合反应 例如:苯酐和辛醇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参加反应的物质苯酐是有两个官能度(f=2),辛醇是1个官能度(f=1),该体系是1-2体系。可知1-1、1-2、1-3等体系中有一种原料只
5、有单官能度,只能形成低分子化合物。(2)缩聚反应)缩聚反应 例如;己二酸和己二醇反应:nHOOC(CH)4COOH HO(CH)6OH 该反应可形成高分子量聚酯。该体系称做2-2体系体系。(2)缩聚反应)缩聚反应 例如:同分子中带有相互反应的基团:该反应可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该体系称做2体体系系。利用2-3、2-4、3-3体系可形成侧链和支链,最终可形成体型高聚物。(2)缩聚反应)缩聚反应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1、1-1、1-2、1-3体系反应只能得到小分子;2、2-2和2体系反应可得到线形高聚物;3、2-3、2-4、3-3体系可得到体型高聚物。分子量的控制是线形缩聚的关键;凝胶分子量的控制是
6、线形缩聚的关键;凝胶点的控制是体形缩聚的关键点的控制是体形缩聚的关键。(2)缩聚反应)缩聚反应 可以进行缩聚反应的基团种类很多。如:OH、COOH、COOR、(CO)2O、H、Cl、SO3H、SO2Cl等。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见P19表2-2。要求掌握主要单体的活性点及形成的聚合物。改变官能团种类、改变官能度、改变官能团以外的残基,就可以合成出众多的缩聚物。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醇 特征基团:羟基(-OH)二元醇:乙二醇 HO(CH2)2OH 丁二醇 HO(CH2)4OH 多元醇:丙三醇 C3H5(OH)3 季戊四醇 C(CH2OH)4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
7、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酚 特征基团:酚羟基(-OH)双酚A 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羧酸 特征基团:羧基(-COOH)己二酸 HOOC(CH2)4COOH癸二酸 HOOC(CH2)8COOH对苯二甲酸均苯四甲酸 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酐 特征基团: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 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酯 特征基团:-COOCH3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酰氯 特征基团:-COCl 光气 COCl2 己二酰氯 ClOC(CH2
8、)4COCl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胺 特征基团:-NH2 己二胺 H2N(CH2)6NH2 癸二胺 H2N(CH2)10NH2 间苯二胺 尿素 CO(NH2)2 均苯四胺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异氰酸 特征基团:-N=C=O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醛 特征基团:-CHO 甲醛 HCHO糠醛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氢单体种类:氢 特征基团特征基团 :-H-H甲酚甲酚 间甲酚间甲酚 苯酚苯酚 间苯二酚间苯二酚 常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常
9、见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单体单体种类:氯 特征基团:-Cl 二氯乙烷 ClCH2CH2Cl 环氧氯丙烷 二氯二苯砜(3)共缩聚)共缩聚 羟基酸或氨基酸一种单体的缩聚,可称作均缩聚或自缩聚;有二元酸和二元醇2种单体进行的缩聚时最普通的缩聚。从改正缩聚物结构性能角度来考虑,还可以将1种二元酸和2种二元醇、2种二元酸和2种二元醇等进行所谓“共缩聚”。例如用少量的丁二醇替代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共缩聚,可降低涤纶树脂的结晶度和熔点,增加柔性和溶解性能,改善熔纺性能。2.3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 涤纶树脂、聚酰胺-66、聚酰胺-6、聚碳酸酯、聚砜、聚苯醚等合成纤维和工程处塑料都是由线形缩聚或逐步聚
10、合而成的,反应规律有许多相似之处。线形缩聚中的核心问题是缩聚速率和分子量的大小。2.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 羟基酸HO(CH2)nCOOH进行缩聚时,当n=1,即 HOCH2COOH,会双分子缩合易生成六元环乙交酯:2.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 当n=2时,-羟基失水,可能形成丙烯酸:HOCH2 CH2COOHCH2=CH2 COOH2.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 当n=3、4时,分子内缩合成稳定的五、六元内酯:2.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 当n5时,主要形成线形缩聚。单体浓度对成环或线性缩聚倾向也有影响。成环是单
11、分子反应,缩聚则是双分子反应,因此低浓度有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线性缩聚。2.3.2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的特征:逐步、可逆平衡逐步、可逆平衡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例说明缩聚的逐步特征: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例说明缩聚的逐步特征:一个己二酸分子与一个己二胺分子缩合生成二聚体一个己二酸分子与一个己二胺分子缩合生成二聚体胺基酸:胺基酸:HOOC(CHHOOC(CH2 2)4 4 COOH COOHH H2 2N(CHN(CH2 2)6 6NHNH2 2 HOOC(CHHOOC(CH2 2)4 4 CO HN(CH CO HN(CH2 2)6 6N
12、HNH2 2H H2 2O O 二聚体胺基酸与一个己二酸分子缩合生成三二聚体胺基酸与一个己二酸分子缩合生成三聚体:聚体:HOOC(CHHOOC(CH2 2)4 4 CO HN(CH CO HN(CH2 2)6 6NHNH2 2HOOC(CHHOOC(CH2 2)4 4 COOH COOHHOOC(CHHOOC(CH2 2)4 4 CO HN(CH CO HN(CH2 2)6 6NHOC(CHNHOC(CH2 2)4 4 COOH COOHH H2 2O O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二个二聚体胺基酸相互缩合生成四聚体:HOOC(CH2)4 CO HN(CH2)6NH2HOOC(CH2)4 CO H
13、N(CH2)6NH2 HOOC(CH2)4 CO HN(CH2)6NHOC(CH2)4 CO HN(CH2)6NH2H2O结论结论1、1-1、1-2、1-3体系反应只能得到小分子;2、2-2和2体系反应可得到线形高聚物;3、2-3、2-4、3-3体系可得到体型高聚物。分子量的控制是线形缩聚的关键;凝胶分子量的控制是线形缩聚的关键;凝胶点的控制是体形缩聚的关键点的控制是体形缩聚的关键。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含胺基的任何聚体和含羧基的任何聚体都可含胺基的任何聚体和含羧基的任何聚体都可以相互缩合,如此下去,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酰以相互缩合,如此下去,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酰胺,其通式为:胺,其通式为:n
14、-n-聚体聚体m-m-聚体聚体(n nmm)聚体水)聚体水 缩聚反应无特定的活性种,各步反应的速率缩聚反应无特定的活性种,各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相等,并不存在链引发、链增长、常数和活化能均相等,并不存在链引发、链增长、终止和链转移的基元反应。缩聚早期,单体很快终止和链转移的基元反应。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为二、三、四聚体等低聚物,以后则消失,转变为二、三、四聚体等低聚物,以后则是低聚物间缩聚,使分子量增大。是低聚物间缩聚,使分子量增大。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从上面的反应机理来看,生成二聚体后,单体就不存在了,即转化率很高,单个分子量依旧较小,所以单体的转化率反映不了分子量的关系。
15、我们发现,随着反应进行,活性基团的数目在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引入基团的反应程度p来研究分子量的关系。设反应开始时某基团起始浓度为N0(结构单元总数),某一时刻的某基团的浓度为N,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则为(N0N)(大分子总数)。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反应程度p的定义为参加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0的分率,因此:如将大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数定义为聚合度Xn则(平均聚合度=(结构单元总数)/(大分子总数)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缩聚的聚合度与反应程度的关系:从上式可以看出:随反应程度增加聚随反应程度增加聚合度增加合度增加。见图2-1。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1、逐步特征、逐步特征 从上图和聚合度
16、与反应程度的关系可知:反应程度为90%(即转化率90%),聚合度只有10,涤纶聚酯的聚合度要求100200,反应程度就要达到0.990.995。另一方面单体纯度高和两基团数相等是获得高分子缩聚物的必要条件。某一基团过量,就使缩聚物封端,不在反应,分子量受到限制。此外,可逆反应也限制分子量的提高。2、可逆平衡的特征、可逆平衡的特征 聚酯化和低分子酯化反应相似,都是可逆平衡反应,正反应是酯化,逆反应是水解。-OH -COOH -OCO-H2O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2、可逆平衡的特征、可逆平衡的特征 缩聚反应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缩聚反应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形缩聚
17、分为三类。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形缩聚分为三类。(1)(1)平衡常数小,如酯化反应,平衡常数小,如酯化反应,K4K4,低分子副产物,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对分子量的提高很有影响,须在高度减水的存在对分子量的提高很有影响,须在高度减压条件下脱除。压条件下脱除。(2)(2)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K300400400,水对分子量有所影响。水对分子量有所影响。(3)(3)平衡常数很大,可以看作不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很大,可以看作不可逆反应,K1000K1000,如聚碳酸酯和聚砜一类的缩聚。如聚碳酸酯和聚砜一类的缩聚。2.3.3 缩聚中的副反应缩聚中的副反应 缩聚通
18、常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往往伴有基团消除、缩聚通常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往往伴有基团消除、化学降解、链交换等副反应。化学降解、链交换等副反应。(1 1)、基团消除反应:脱羧反应、脱氨反应,引起原)、基团消除反应:脱羧反应、脱氨反应,引起原料基团数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产物的分子量;料基团数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产物的分子量;对苯二甲酸在高温下就有脱羧反应。对苯二甲酸在高温下就有脱羧反应。(2 2)、化学降解:聚酯化和聚酰胺是可逆反应,逆反应)、化学降解:聚酯化和聚酰胺是可逆反应,逆反应水解,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水解,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如涤纶聚酯加过量的乙二醇共热,可以醇解成对苯二如涤纶聚酯加过量的乙
19、二醇共热,可以醇解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低聚物;酚醛树脂与过量的苯酚共热,可甲酸乙二醇酯的低聚物;酚醛树脂与过量的苯酚共热,可以酚解成低分子酚醇。以酚解成低分子酚醇。(3 3)、链交换反应:链交换可使分子量变窄,可用于)、链交换反应:链交换可使分子量变窄,可用于制备嵌段聚合物。制备嵌段聚合物。2.3.3 缩聚中的副反应缩聚中的副反应 应用实例:把聚酯和聚酰胺共热可链把聚酯和聚酰胺共热可链交换,形成聚酯交换,形成聚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聚酰胺嵌段共聚物。2.4线形缩聚动力学线形缩聚动力学 在前面我讲过了一些反应程度与聚合度的关系,也了解了一些反应物基团比对聚合度的影响。聚合度Xn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20、2.4线形缩聚动力学线形缩聚动力学 单体纯度高和两基团数相等是获得高分子缩聚物的必要条件。某一基团过量,就使缩聚物封端,不再反应,分子量受到限制。下面将进一步讨论:聚合度Xn与平衡常数的关系;聚合度Xn与副产物小分子残余量的关系;聚合度Xn与反应物基团比的关系。2.4.1 官能团等活性概念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一元酸和一元醇的酯化反应只有一步,温度一定时,只有一个速率常数。由二元酸和二元醇来合成聚合度100200的聚酯,就要缩聚100200多次。如果每步的速率常数都不相同,动力学将无法处理。可从分子结构和体系粘度两方面因素来考虑基团的活性问题。下面来看一组羧酸和乙醇酯化反应实验数据。2.4.1 官
21、能团等活性概念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表2-4 羧酸与乙醇的酯化速度常数(25)单位:Lmol-1s-12.4.1 官能团等活性概念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一般说来,体系粘度愈大,则分子量的移动一般说来,体系粘度愈大,则分子量的移动愈困难。但端基的活性并不决定于整个大分子质愈困难。但端基的活性并不决定于整个大分子质心的平移,而与端基链段的活动有关。大分子链心的平移,而与端基链段的活动有关。大分子链构象改变,链段的活动以及羧基与端基相遇的速构象改变,链段的活动以及羧基与端基相遇的速率要比质心平移速率高得多。在聚合度不高,体率要比质心平移速率高得多。在聚合度不高,体系粘度不大的情况下,并不影响链段的活动,两系
22、粘度不大的情况下,并不影响链段的活动,两链段一旦靠近,适当的粘度反而不利于反开,有链段一旦靠近,适当的粘度反而不利于反开,有利于持续碰撞,因此产生了等活性的现象。但到利于持续碰撞,因此产生了等活性的现象。但到聚合后期,粘度过大后,妨碍了链段活动,尤其聚合后期,粘度过大后,妨碍了链段活动,尤其是起到包埋作用,才使端基活性降低。是起到包埋作用,才使端基活性降低。2.4.2 线型缩聚动力学线型缩聚动力学 以二元酸和二元醇的聚酯化反应为例,应用等活性理论概念,分别处理线型缩聚动力学。2.4.2.1 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 酯化和聚酯化是可逆平衡反应,如能排除副产物水,就符合不
23、可逆的条件。羧酸和醇的酯化属于酸催化反应,羧酸先质子化,然后质子化种与醇反应成酯,因为碳氧双键的极化有利于亲核加成。反应式可简化为:2.4.2.1 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 聚酯化的每一步都是可逆平衡反应。在减压条件下,聚酯化的每一步都是可逆平衡反应。在减压条件下,及时排除副产物水,就符合不可逆的条件。这样,可使反及时排除副产物水,就符合不可逆的条件。这样,可使反应向聚酯化方向移动,形成高分子聚酯。应向聚酯化方向移动,形成高分子聚酯。既然基团活性与分子大小无关,因此,聚酯化的速率既然基团活性与分子大小无关,因此,聚酯化的速率就可以羧基的消失速率来表示,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24、得:就可以羧基的消失速率来表示,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得:氢离子可以来自羧酸本身,进行自催化;也可以外加无机酸催化。(1)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为了加速反应,往往另加无机酸作催化剂,聚合速率有酸催化和自催化两部分组成。在缩聚过程中,外加酸(或氢离子)浓度几乎不变,而且远远大于低分子羧酸自催化的影响,因此可以忽略自催化的速率。kH+kc,令k,=kH+,COOH=OH=c即有:(1)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经积分得:在某一时刻,c=c0(1-P),则反应程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1)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反应时间与聚合度的关系:(1
25、)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经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己二酸和癸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的缩合动力学曲线,P从0.8一直延续到0.99,线性关系良好,说明官能团等活性概念基本合理。(2)自催化聚酯化动力学自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在无外加酸的情况下,聚酯化仍能缓慢地进行,主要依靠羧酸本身来催化。有机羧酸的电离度较低,即使是醋酸,电离度也只有1.34%;硬脂酸不溶于水,不再电离。在二元酸和二元醇的聚酯化过程中,体系将从能少量电离的单独羧酸开始,随着聚合度的提高,逐步趋向与不电离,催化作用减弱,情况比较复杂,线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羧酸不电离羧酸不电离 如二元酸和二元醇的两种基团数相等,又无外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缩聚和逐步聚合 缩聚 逐步 聚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