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先天性巨结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天性巨结肠.ppt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sprung病(赫什朋病),HD)以病变肠壁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肠道发育畸形。其发病率为1/2000-5000,男女比例为4:1。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第二位。本病有家族性发生倾向,近年国外报道家族性巨结肠约为4%。第1页/共16页发病机制第2页/共16页病理分型常见型:无神经节细胞段自肛门向上达乙状结肠远端。超短段型:无神经节细胞段仅限于直肠末端3-4cm。短段型:无神经节细胞段仅限于直肠。长段型:无神经节细胞段可包括乙状结肠近端、降结肠、横结肠甚至升结肠。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段包括整个结肠及末端回肠。(形态学上分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三部分
2、)第3页/共16页诊断症状和体征新生儿巨结肠:1.生后24-48小时无胎粪排出或仅有少量排出,并持续2-3天尚未排净,同时有腹胀、呕吐等低位肠梗阻的症状。少数病例经过新生儿几天的肠梗阻期后,可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缓解期”,但后终止于再出现的顽固便秘。2.直肠指诊后有大量气体和胎粪呈“爆破样”排出或经灌肠后症状缓解,但数日后症状重复出现。3.约50患儿并发小肠结肠炎(表现为由便秘突然转为腹泻,排出大量恶臭水样便,发热38、水和电解质紊乱、腹胀严重,X线检查腹部直立位平片提示小肠与结肠扩张,可伴有液平面。如作钡灌肠则可见结肠段黏膜粗糙,有锯齿状表现,甚至见到溃疡。可有中毒症状,导致巨结肠危象)(
3、主要发生在生后三个月内,HD主要死因)。第4页/共16页婴儿和儿童巨结肠 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就有便秘、腹胀、呕吐等症状,并逐渐出现大便秘结,需灌肠、塞肛栓或服泻剂方可缓解。腹部膨隆,多可见肠型。便秘具有双重含义:排便困难或次数减少。在成年人如用力排便占排便时间的25%上和(或)每周大便2次或更少,儿童的标准则低于成人。直肠指诊可有裹手感,拔指后有大量气便排出。第5页/共16页实验室检查1.X线检查 典型病例平片可显示低位肠梗阻的征,其除了作为诊断外,还可以了解病变肠段的长度,有否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情况。目前报道诊断率在80%。2.钡灌肠检查 可显示痉挛肠管及扩张肠管直径的差别,并可根据痉挛段长度
4、进行分型,同时可了解排钡功能及结肠壁有无水肿等炎症表现。一般认为新生儿巨结肠的形态学改变,生后二周才形成,有的需要34周甚至几个月。3.肛管直肠测压法 目前已公认这种方法安全简便,测压内容主要是内括约肌松弛反射与肛管各部压力。正常儿直肠内气囊注入23ml气体后,13秒钟内肛管压力迅速下降(称正常反射)。肛门直肠测压法的诊断准确性在儿童组高达95%以上,新生儿组亦有60%85%左右。4.直肠肌层活检 正常直肠在齿线上方有一低神经节细胞区,故强调取材高度在齿线上方至少新生儿2cm,1岁以内2.5cm,13岁3cm,4岁以上3.5cm。5.直肠粘膜活检 在距肛门3-4cm的直肠后壁摘取小块粘膜及粘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天性 结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