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与整理 .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地开发与整理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与整理 .ppt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程序第三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第1页/共84页第一节 概述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特点与作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编制原则第2页/共84页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特点与作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作用第3页/共84页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与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手段灵活但弹性较小第4页/共84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为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它
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定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利用效率不高和暂时没有开发的未利用地与废弃地。目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从规划的对象、解决问题的性质来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属于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返回第5页/共84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虽然属于专项规划,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的,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首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内容进行深化、补充和完善;其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3、通过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位置、范围、类型、规模、建设时序等,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可以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延伸,是总体规划的深化、细化。返回第6页/共84页 我国地域广阔,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对象、目标和重点也会有所差异,因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手段,才能更切合实际地搞好规划。如西北、华北地区干旱缺水,土地开发必须“以水定地”,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应以整理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煤炭能源基地,应该以复垦废弃工矿地、重建生态系统为主。西南岩溶地区则应以坡改梯和
4、水土保持为主。第7页/共84页返回第8页/共84页第9页/共84页 尽管不同区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整理措施,但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本身的弹性是较小的。首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的,必须与总体规划相衔接;其次,在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划分、项目的选定和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任务的安排上,还受到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城镇、林业、水土保持等相关部门规划的制约,必须与这些规划相协调。返回第10页/共84页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作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有计划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第11页/共84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控制性
5、规划,它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内容必须通过专项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和完善,它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目标必须通过专项规划逐步分解落实。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着宏观控制与微观落实相脱节的问题,就迫切需要编制全国范围的、分层次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来逐级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和目标。返回第12页/共84页返回第13页/共84页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还将占用部分耕地。因此,实现全国耕地总量
6、动态平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通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补充建设用地,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返回第14页/共84页 编制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重点,有利于科学指导和规范各地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有助于抑制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短期行为,对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返回第15页/共84页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编制原则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编制原则第16页/共84页指导思想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
7、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要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要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第17页/共84页总体目标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障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得到有效复垦利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地得到适度开发。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高
8、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第18页/共84页编制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下结合,与相关规划相协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切实可行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第19页/共84页第二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程序准备工作调查分析拟定规划供选方案协调论证确定规划方案规划评审第20页/共84页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编制小组 进行宣传动员规划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工作计划,落实编制经费,协调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等。规划编制小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特别是规划中的技术问题。在编
9、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技能培训。返回返回第21页/共84页二、调查分析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补充调查分析评价返回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展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为重点的补充调查。第22页/共84页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景观资源等资料;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风俗习惯等资源;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状况及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生态保护与环境建
10、设等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程度及效益,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土地权属状况,可开发整理复垦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资料;相关规划、标准,主要包括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保、旅游、自然保护等部门规划、用地标准等资料。第23页/共84页返回返回第24页/共84页分析评价条件分析潜力评价土地供需分析通过分析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条件阐明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通过分析以往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和测算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类
11、型、级别、数量和分布。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条件分析和潜力评价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土地供需状况分析。返回返回第25页/共84页三、拟定规划供选方案规划供选方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数量土地开发整理分区规划目标分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安排预期投资和效益分析配套措施返回返回第26页/共84页规划评审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充分体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测算符合实际。规划目标切实可行。规划方案论证充分。规划指标分解合理。土地开发整理分区、项目计划切合实际。规划投资估算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方法科学。规划协调到位。规划
12、实施措施可行。规划文本和说明的内容符合要求,论述清楚。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符合制图要求。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补充调查方法合理、数据真实。返回返回第27页/共84页第三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目标土地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与效益第28页/共84页规划目标内涵确定目标的依据确定目标的步骤第29页/共84页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在规划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所要达到的特点目的。主要包括规划期内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的规模及增加耕地与其他用地的面积。第30页/共84页确定目标的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3、展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第31页/共84页确定目标的步骤提出初步规划目标对初步规划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规划目标总体安排第32页/共84页 初步规划目标必须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要求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基础上提出。返回返回第33页/共84页 对初步规划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主要是分析影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包括规划期间补充耕地及各类用地的需求量、土地开发整理可提供的用地量、投资能力等。返回返回第34页/共84页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供需分析和所要达到的规划目标,在与上级规划充分协
14、调的基础上,落实规划期间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规模以及整理后可补充耕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的数量,并将这些指标分解到下级行政区域。返回返回第35页/共84页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分区目的区域类型划区原则第36页/共84页分区目的土地开发整理区是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和引导投资方向,在规划期内有针对性的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而划定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分区一般适用于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其目的是:明确各区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重点分类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引导投资方向为安排项目提供依据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措施返回返回第37页/共84页区域类型土地整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返回返
15、回第38页/共84页划区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分布相对集中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一般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返回返回第39页/共84页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 重点区域是指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省域内耕地及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长远目标所划定的区域。划分重点区域应遵循以下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分布相对集中;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原则上不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第40页/共84页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全国确定10个土地整理重点区域,涉及1180个县市区,土地整理补充耕
16、地的总潜力约500万公顷(7500万亩)。重点区域包括:华北平原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浙闽丘陵平原区,华南丘陵平原区,四川盆地及秦巴山地区,云贵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内蒙古高原区,新疆天山山麓绿洲区。第41页/共84页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全国确定11个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和27个土地复垦重点县市区,涉及325个县市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总潜力约45.33万公顷(680万亩)。重点区域包括:冀东煤炭钢铁基地,黑吉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基地,冀南晋南豫北煤炭钢铁基地,晋陕蒙煤炭化工基地,苏鲁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基地,豫中煤炭基地,鄂赣闽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基地,湘粤化工煤炭基地,广西有色金属建材煤炭基地,
17、川滇黔渝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基地。第42页/共84页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全国确定6个土地开发重点区域,涉及115个县市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总潜力约233.33万公顷(3500万亩)。重点区域包括:东部沿海滩涂区,河套银川平原区,滇中地区,甘肃疏勒河流域和沿黄灌区,新疆伊犁河谷地-南北疆山麓绿洲区,川西南地区。第43页/共84页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是指在划定重点区域的基础上,围绕实现规划目标和形成土地开发整理规模,以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任务,或解决重大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域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土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所采取的有效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开发与整理 土地 开发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