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全磷的测定.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壤全磷的测定.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全磷的测定.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壤全磷的测定一、存在形态:1、无机P:占全P的50-80%Ca-P:即磷酸钙(镁)的化合物,主要有:磷灰石、磷酸一钙、二钙、三钙、八钙Al-P:磷铝石-Al(OH)2HPO4Fe-P:红磷铁矿-Fe(OH)2H2PO4;兰铁矿-FePO48H2O闭蓄态P:是由氧化铁胶膜包裹着的磷酸盐(如Fe-P、Al-P)交换态P: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上的P晶格P:铝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中的P土壤溶液中的P:如H2PO4-、HPO42-2、有机P:占全P的20-50%包括磷脂、核酸磷、植素等。第1页/共64页无机P的存在形态中,以Al-P、Fe-P、Ca-P、O-P等磷酸盐为主要类型,且它们受pH影响大。
2、在不同土壤中含量不同,如在石灰性土壤中以Ca-P为主,酸性土壤中以Fe-P、Al-P、O-P为主,中性土壤中Ca-P、Fe-P、Al-P的比例大致为1:1:1。第2页/共64页二、全P含量:土壤全P含量的高低决定于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以及耕作管理措施,特别是施磷肥量等因素。我国一般土壤全P量变化的范围大致为0.05-0.48%P2O5,且通常是西北地区高于东南地区。东北黑土0.14-0.35%P2O5华北黄土0.1-0.22%P2O5南方红壤0.04-0.08%P2O5第3页/共64页测定方法评述土壤全P的测定分为两步:样品的分解;待测液中P的定量一、样品的分解:1、碱熔法:(1)Na2CO3熔
3、融法:Na2CO3与土样混匀,装入铂坩埚中,在900 C下高温熔融,使各种形态的P转变成正磷酸盐,熔块用酸(如H2SO4)溶解(因为用水溶解时,若土壤中含Ca多就容易形成磷酸钙沉淀)。第4页/共64页优点:熔融时分解完全,测定结果准确,同一待测液可测定多种元素。缺点:操作繁琐、费时,且铂坩埚贵重,每次使 用时均有消耗,单测P时不用此法。第5页/共64页(2)NaOH熔融法:熔剂由Na2CO3NaOH,铂坩埚Ag坩埚,720 C熔融。本法测定结果比Na2CO3法稍低,因为分解完全程度低,且由于NaOH易吸水而使测定结果不稳定。但本法较经济,Ag坩埚便宜。第6页/共64页2、酸溶法:H2SO4-H
4、ClO4、HNO3-HClO4、HNO3-H2SO4、HF-HClO4等,其中HF-HClO4消煮土样时,HF有毒,而且因为对玻璃有腐蚀作用而不能在玻璃通风橱中操作,HClO4价格较贵。H2SO4-HClO4是应用较多的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铂坩埚,但对样品分解完全的程度不如Na2CO3熔融法,对石灰性土壤的分解较完全,是Na2CO3熔融法的97-98%,对含Al-P、Fe-P较多的酸性土壤仅为95%。第7页/共64页H2SO4-HClO4优点在于:(1)HClO4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SiO2 H2O)的脱水。(2)并能与Fe3+形成配合物,抑制Si和Fe对P比色的干扰。(3)H2S
5、O4可提高消煮温度,防止消煮液蒸干,有利于分解作用进行。在N、P联合测定中要注意HClO4的用量。第8页/共64页二、试液中P的测定:1、重量法:(1)磷酸铵镁法:先使P生成NH4MgPO410H2O,再灼烧成Mg2P2O7(焦磷酸镁),称至恒重。此法曾作过标准方法,但繁琐、费时,现很少采用。(2)磷钼酸喹啉法:为黄色沉淀。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多用于肥料中P的测定。第9页/共64页2、滴定法:上述沉淀用过量标准碱溶解,再用标准酸滴定剩余的碱。与重量法相比无大优点,且多了手续,如标准酸、碱,现少用。总之,重量法、滴定法均需沉淀重量大,即含量高时用,而土壤中的P一般较少,所以现在普遍采用比色法。第
6、10页/共64页3、比色法:(1)钒钼黄法(又叫钼黄法):抗干扰离子的范围大,灵敏度较低,适于测定含P量高的样品。(2)钼兰法:最早在1887年提出,后经不断研究、改进,直到1962年Murphy等提出用抗坏血酸作为测P的还原剂,才形成了现在的钼锑抗比色法。优点:与重量法和滴定法相比,能准确测定微量 磷,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对一般土壤中P的测 定,此法都适用。第11页/共64页钼兰比色法一、测定原理:在酸性条件下,试液中的P(正磷酸盐)与钼酸形成配合物-磷钼杂多酸(又叫磷钼酸杂聚配合物)。H3PO4+12H2MoO4=H3P(Mo3O10)4+12H2OP多时呈黄色,少时无色在一定酸度下,加入
7、还原剂后,杂多酸中的Mo被还原,产生特殊兰色-钼兰,其中一部分Mo6+被还原成Mo5+或Mo3+,或Mo3+、Mo5+都有。在钼兰的吸收光谱曲线中有两个吸收峰(660nm或880nm)。测定时可以根据分光光度计的性能选用。我国GB采用700nm波长。第12页/共64页二、测定条件:钼兰兰色产生的速度、强度及稳定性受试液的酸度、试剂浓度、还原剂种类及干扰离子等条件的影响。1、酸度:酸度指比色液中的酸度,又叫终溶液的酸度。它直接影响钼兰的形成及比色结果。酸度高时,抑制钼酸解离,使MoO42-浓度变小,从而影响磷钼杂多酸的形成,试液颜色变浅,甚至酸过高时不显色,使测定结果偏低。酸度低时,试液中有些干
8、扰离子出现,如:溶液中可能存在的Si与钼酸铵生成兰色硅钼杂多酸,钼酸铵本身也能生成钼钼杂多酸(兰色),使测值偏高。第13页/共64页另外,不同的酸度及酸的体系,其终溶液的酸度也不同,如:三种钼兰法的工作范围和各试剂的终浓度SnCl2-H2SO4体系终溶液酸度范围:0.39-0.40mol/L(1/2H2SO4)SnCl2-HCl体系终溶液酸度范围:0.60-0.70mol/L(HCl)钼锑抗-H2SO4体系终溶液酸度范围:0.45-0.65mol/L(1/2H2SO4)第14页/共64页2、试剂浓度:钼兰显色是在适宜的试剂浓度的条件下进行的,即:比色液中酸和钼试剂的浓度及二者的比例(酸:钼试剂
9、)、还原剂用量(或浓度)等。其中特别是酸与钼试剂的比例在测定中比须严格控制。一般说,钼酸铵浓度越高要求的酸度越高,适宜的酸度范围越窄。第15页/共64页3、还原剂:还原剂的种类很多,如1,2,4-氨基萘酚磺酸、SnCl2、抗坏血酸。SnCl2:测P的适宜范围为0.02-0.6 g/ml,此法灵敏度高,显色快,操作方便。缺点是:兰色稳定时间短(5-15min显色,兰色稳定15min);允许干扰离子的浓度小,如Fe3+仅为20mg/L。第16页/共64页抗坏血酸:生成的兰色稳定(可达24小时),Fe3+、As5+、Si4+的干扰很小,其中Fe3+可允许400mg/L(因为Fe3+可与Vc成配合物)
10、,不足之处是显色慢,尤其是在温度低时需要温热处理。60年代初创用了改进的抗坏血酸法-钼锑抗法,它是在钼酸铵试剂中添加了催化剂酒石酸氧锑钾(K(SbO)C4H4O4),此法既具有抗坏血酸的优点,又增加了四大优点。第17页/共64页(1)能加速显色反应;(2)在常温下能迅速显色;(3)锑参与了“钼兰”配合物的组成(P:Sb:Mo=1:2:12),使兰色加深,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4)钼锑抗试剂是由钼酸铵、H2SO4、酒石酸氧锑钾、抗坏血酸(使用当天加入)按比例配成的一种混合试剂,使用时一次加入,从而简化了操作手续,有利于大批样品的分析及分析方法的自动化。所以是目前测P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第18页/共
11、64页4、干扰离子的消除:Fe3+:多时会抑制钼兰的形成。若用SnCl2作还原剂时,可加入酒石酸,使之与Fe3+形成配合物而掩蔽之。在钼锑抗比色法中,允许Fe3+含量达400mg/L,因为Fe3+可与抗坏血酸形成配合物;在H2SO4-HClO4消煮时,HClO4又能与Fe3+成配合物,所有这些都减少了Fe3+的干扰。第19页/共64页Si4+:在酸度较低时(0.25mol/L以下)可生成SiMo杂多酸,但在P的测定中,PMo杂多酸形成的酸度较高(在0.45mol/L以上),此酸度抑制了SiMo杂多酸的形成。另外,用H2SO4-HClO4消煮时,由于HClO4的脱水作用很强,使胶状Si脱水成Si
12、O2 析出,所以少量的Si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消除。第20页/共64页As5+:土壤中含量很少,而且As5+与钼酸铵反应很慢,一般不干扰P的测定。如某些土壤施用过农药砒霜,则可在测P前把As5+还原成As3+消除之(因为As3+不生成杂多酸)。Mo6+:在溶液酸度低时能生成MoMo杂多酸,但测P的溶液酸度较高,不能生成MoMo杂多酸。总之,比色法适于含量低的样品。如含量高时,则稀释倍数大,结果的误差也大。注意:比色分析要求工作曲线与样品的测定条件一致,所以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手续进行。第21页/共64页第22页/共64页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本章重点:本章重点:1、掌握土壤有效磷的概念。、
13、掌握土壤有效磷的概念。2、了解不同土壤(石灰性土壤、酸性土壤)、了解不同土壤(石灰性土壤、酸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适合方法。有效磷测定的适合方法。3、掌握、掌握Olsen法,法,Bray 1法和法和Mehlich 3法的法的 浸提原理及条件。浸提原理及条件。4、熟悉浸出液中磷的定量方法,重点掌握钼、熟悉浸出液中磷的定量方法,重点掌握钼 锑抗吸光光度法(比色法)的原理及注意锑抗吸光光度法(比色法)的原理及注意 事项。事项。第23页/共64页一、概述1.土壤磷的组成无机磷无机磷(占全磷量的(占全磷量的5080%)有机磷有机磷(占全磷量的(占全磷量的2050%)土壤溶液中的磷(土壤溶液中的磷(H2PO
14、4-,HPO42-)交换性磷交换性磷 Ca-P Al-P Fe-P O-P(闭蓄态磷)被氧化铁等胶膜包被着的磷(闭蓄态磷)被氧化铁等胶膜包被着的磷 晶格磷(铝硅酸盐晶格磷(铝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中的磷)粘土矿物晶格中的磷)无无机机磷磷第24页/共64页有机磷有机磷(占全磷量的(占全磷量的2050%)包括磷脂、核酸磷、植素等。包括磷脂、核酸磷、植素等。无机P的存在形态中,以Al-P、Fe-P、Ca-P、O-P等磷酸盐为主要类型,且它们受pH影响大。在不同土壤中含量不同,如:石灰性土壤:以 Ca-P为主酸 性土壤:以 Fe-P、Al-P、O-P为主中 性土壤:Ca-P、Fe-P、Al-P大致为1:1
15、:1第25页/共64页2.有效养分的存在状态(物理状态)指某种化学形态存在于液、固相中、固相表面和内部,以无定形态或结晶态等形式存在。磷的有效性与存在状态密切相关。第26页/共64页(1)液相中的磷:(有效性高,植物吸收的形态,但含量少)无机磷:正磷酸是三元酸H3PO4H2PO4-HPO42-PO43-pH2.1pH7.2pH12.5土壤pH值在49之间,以H2PO4-和HPO42-为主。有机磷:少量,如磷酸甘油、磷酸糖等。在有些土壤中含量超过无机磷,被认为有效。第27页/共64页(2)固相中的磷:液相中磷少,由固相磷补充,所以重要。液相中磷(有效性高),只有0.050.03kg/亩(少),植
16、物(小麦)吸收11.5kg/亩(高出50300倍),所以植物吸收的磷主要来自土壤固相。第28页/共64页 3.3.土壤有效磷供应状况土壤有效磷供应状况指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磷素。包括包括(1)液相磷液相磷 (2)土壤胶体弱吸附或交换态磷土壤胶体弱吸附或交换态磷 (3)微溶性磷酸盐微溶性磷酸盐 酸性土壤:旱地(Al-P)水田(Al-P,Fe-P)石灰性土壤:Ca2-P,Al-P,Ca8-P (4)少量有机磷少量有机磷第29页/共64页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评述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评述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的方法很多,有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目前多选用化学方法,因其简便、快速而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测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