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图文课件-第六.ppt
《《机电一体化技术》图文课件-第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图文课件-第六.ppt(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第6章章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第第6章章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人们将经典控制理论应用于模拟器件组成的控制器中,实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对复杂系统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很多控制算法和策略能够在控制器中实现,使控制技术应用更为广泛。研究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掌握、了解系统内部或运行过程中的规律,也就是说研究其内部信息传递、变换规律以及受到外加作用时的反应,进而研究控制它的手段和策略,使之达到预计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的状态。自动控制系统要求被控对
2、象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量能够跟随输入值的变化而稳定、快速和准确地变化。本章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和PID控制算法等内容。6.1 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概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概述6.1.1 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采用的控制系统很多,因而控制系统的分类方式也很多。通常按系统是否存在反馈,将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而按控制器的组成又分为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两类,前者由模拟器件组成,后者由计算机组成。1.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系统是一种无反馈回路的系统,如图6-1所示。它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开环系统只能使用脉冲控制的执行机构,如
3、步进电动机,而不能使用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简易数控机床的进给控制就是典型的开环系统控制,输入指令通过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推动工作台运动到指定位置,而位置信号不再反馈。图6-1 开环系统6.1.1 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闭环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它将输出量与输入量相比较,根据两者的误差来控制对象。闭环系统的方框图如图6-2所示。数控机床、VCD播放机等都使用闭环控制系统。图6-2 闭环系统以数控机床工作台的驱动系统为例,开环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装置发出的一定频率和数量的指令脉冲驱动步进电动机,以控制工作台或刀架的移动量,而不检测工作台或刀架的实际移动量,其工作原理如图6-3(a)所示。这
4、种控制方式简单,但是从驱动电路到工作台整个传动链中的任一环的误差均会影响工作台的移动精度或定位精度。6.1.1 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可采用半闭环控制系统,如图6-3(b)所示。将检测装置安装在伺服电动机轴上,这样就可以根据电动机前端的误差来实现控制,由于不计算机械传动链的误差,该类系统的精度和机械传动链的精度有很大关系,在机械传动精度较高的前提下,半闭环系统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且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较低。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可采用全闭环控制系统,如图6-3(c)所示。检测装置直接安装在工作台上,可以随时测定工作台的实际位置(即其输出信息),然后反馈送回输入端,与
5、控制指令比较,再根据工作台实际位置与目的位置之间的误差决定控制动作,达到消除误差的目的。全闭环系统具有高精度的特点,但是对控制系统具有很高要求,特别是当机械系统精度较差时,系统容易出现振荡现象,不能稳定地工作。6.1.1 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图6-3 控制系统的3种形式6.1.1 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类2.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如图6-4所示为一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框图,对于模拟控制系统来说,控制器、比较器等均是由模拟器件构成,如相减比较器通常由模拟比较器组成,控制器通常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由此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根据误差来实现控制。数字控制系统用计算
6、机作为控制器,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比较和运算等均由计算机完成,数字控制器可以完成多输入多输出的现代控制系统要求,并且可以实现复杂的算法,其性能远比模拟控制器要好。目前所用到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都是由数字控制器实现的,而模拟控制器仅用在一些简单控制的场合。图6-4 闭环控制系统框图6.1.2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评价一个控制系统好坏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但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即控制系统所需的基本性能)一般可归纳为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3方面。(1)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就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或者输入突变等情况下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稳定性是系统工作的首要条件。由于系统中
7、存在着惯性元件(如电感、电容和弹簧等储能元件),当系统的各个参数选择不当时,将会引起系统的振荡而失去工作稳定性。(2)响应的快速性。快速性是指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速度。(3)响应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它是衡量系统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这3个基本性能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和制约,如一个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则稳定性越差;而准确性越好,稳定性和快速性越差。因此,为了实现系统的良好控制,需要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从理论上了解系统的基本性能,需要用控制理论来描述和解释系统。6.2 经典控制理论和技术经典控制
8、理论和技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为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系统。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等;最后,针对控制系统的不足对系统进行补偿和校正。数学模型来源于物理模型,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转换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各种定律(如动力学、热力学和电路定律等)将系统的物理模型转换成为数学模型,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性能包括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稳态性能通常指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还原和控制能力,如系统在输入不变时的误差、最大跟踪速度等;而动态性能则是指当输入出现扰动和突变时系统的瞬态性能,如超调量、过渡时间等。由于被控对象的具体情
9、况不同,各种系统对稳、快、准的要求各有侧重。通常来说,调节系统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而伺服系统对响应快速性要求较高。在控制理论中,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通常用时域性能和频域性能指标来表征。补偿和校正是针对系统的不足来进行的,通过并联或者串联校正环节,实现增益或者相位的校正,使系统达到性能要求。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1.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及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及传递函数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元件类型、物理性质和结构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种类繁多。然而,不同物理结构元件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在形式上可能完全相同。控制理论根据其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来分类,可分为7种典型环
10、节,常见的控制系统和元件都是由这些典型环节组合而成的。1)比例环节系统元件的输出量与输入量成比例关系,输出能不失真且不延迟地反映输入的环节称为比例环节(或称放大环节)。如常见的线性机械传动装置、电位器式传感器和理想的电子放大器等,其微分方程为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应的传递函数为2)惯性环节惯性环节又称为一阶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中含有储能(惯性)元件,突变形式的输入信号被暂时“储存”起来,输出量不能立即反映输入,而是延缓地反映输入量的变化。其微分方程为对应的传递函数为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
11、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其微分方程为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如图6-5所示为用放大器组成的调节器,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可近似地视为积分关系。图6-5 积分调节器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4)理想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与输入信号对时间的微分成正比,如图6-6所示的微分运算电路,其微分方程为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图6-6 微分电路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5)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输出与输入间的微分方程为对应的传递函数为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又称为二阶惯性环节,该环节输出与输入间的微分方程为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
12、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在实际控制系统中,振荡环节最为常见,它是对系统影响最大的环节。如图6-7(a)所示的RLC电路,其传递函数为如图6-7(b)所示的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的传递函数为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图6-7 常见二阶系统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7)纯滞后环节纯滞后环节又称为延时环节,该环节的输出滞后输入时间后不失真地复现输入。其微分方程为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如图6-8所示为一种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液体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的装置。为了能测得混合后溶液的均匀浓度,要求测量点离开混合点一定的距离,这样在混合点和测量点之间就
13、存在着传递的滞后。设混合溶液的流速为v,混合点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d,则混合溶液浓度的变化要经过时间=d/v后,才能被检测元件所测量,此时信号已经被延迟。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图6-8 具有传递滞后特性的装置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如图6-9所示为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通过电位器给定速度,经过放大器后驱动直流电动机开始运行,同时测速发电机将转速转换为电压反馈给放大器,与输入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输出电压值。当电动机的负载或电网电压变化时,由于系统的自动控制作用,电动机的转速能近似不变。6.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
14、图6-9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6-10所示,由比较器(相加器)和放大器等环节组成,设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Gk(s),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Gm(s),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为GTG(s),则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图6-10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框图6.2.2 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1.时域响应性能时域响应性能时域响应是系统在输入信号的激励下,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任何系统的时域响应都是由动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部分组成的。动态响应指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而稳态响应则是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稳态响应偏
15、离系统期望值的程度可用来衡量系统的精确程度。如果t时,c(t)趋于稳态值,则系统是稳定的;而当t时,c(t)等幅振荡或发散,则系统是不稳定的。时域响应主要用来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特别是根据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作用下的响应情况来衡量系统的控制性能,如图6-11所示。6.2.2 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图6-11 阶跃信号的一阶响应和二阶响应1)一阶系统对于阶跃信号的响应单位阶跃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则系统的输出为6.2.2 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如图6-12所示,由于c(t)的终值为1,因此,系统阶跃输入时的稳态误差为零。图6-12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
16、线6.2.2 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当t=T时,则有c(t)=1-e-1=0.632,这表示阶跃响应曲线c(t)达到其终值的63.2%的时间,就是该系统的时间常数T。同样,也可得到响应曲线在t=0时的斜率为1/T,T是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一阶系统的输出最终和输入相同,也就是说稳态输出没有误差。2)二阶系统对于阶跃信号的响应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为不同系统的和n是不相同的,根据的不同可分为欠阻尼二阶系统(01)4种情况。(1)欠阻尼二阶系统(01)对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微分方程为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随着阻尼比和固有频率n的不同,其动态性能互不相同,
17、但稳态分量都相同,即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都为零,也就是说,在稳态时,它的输出总等于其阶跃输入。如图6-13所示为二阶系统在不同值时的瞬态响应曲线,越小,响应速度越快,但是稳定性越差,特别是无阻尼系统,本身就是不稳定的系统。6.2.2 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图6-13 不同时二阶系统瞬态响应曲线2.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为了衡量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通常使用动态指标来描述,如图6-14所示为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响应,其中延迟时间td、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这4个参数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能,而最大超调量Mp反映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误
18、差带则反映了系统的稳态误差。下面介绍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6.2.2 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时域分析及动态性能图6-14 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时域分析法是通过传递函数,用拉氏反变换解出输出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此法虽较直观,但对于高阶系统求解过程复杂,且当系统参数变化时,很难看出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频域分析法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研究与分析系统特性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将传递函数从复域引到具有明确物理概念的频域来分析系统的特性。用此方法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估算出系统的性能,可以简单、迅速地判断某些环节或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能指明改进
19、系统性能的方向。1.频率响应及频域分析频率响应及频域分析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即给系统输入频率不断改变(由零变化到无穷大)的正弦波,经过充分长的时间后,系统的输出响应仍是同频率的正弦波,此时,输出与输入的正弦幅值之比和相位之差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频率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6-15所示为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响应。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图6-15 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响应幅频特性是正弦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是角频率的函数,记为A()。它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幅值的衰减或增大的特性。即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相频特性是稳态输
20、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也是角频率的函数,记为()。它描述了系统的稳态输出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在相位上产生滞后(对应()0)的特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相位通常都是滞后的,即()一般是负值。频率响应法和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在稳定的条件下,频率响应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出系统和元部件的频率特性,它和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一样都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只是频率响应法运用稳态的频率特性间接地研究系统的特性,避免了直接求解微分方程的困难。只要将传递函数中的s换为或者j就可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有极坐标图(奈奎斯特图)和对数频率图(伯德图)两种,由于伯德图具有直观、分析简便
21、、计算和作图过程简单、能扩展低频特性和容易通过实验确定传递函数等优点,因此,广泛地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中。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对数幅频特性为对数相频特性为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平行于轴的直线。当K1时,20lgG(j)为正分贝,其曲线是一条位于轴上方的水平直线;当KT时,其对数幅值以20 dB/dec的斜率下降。这是由于惯性环节存在时间常数,输出达到一定幅值需要一定时间的缘故。当频率过高时,输出便跟不上输入的变化。故在高频时,输出的幅值很快衰减。如果输入函数中包含多种谐波,则输入中的低频分量得到精确的复现,而高频分量的幅
22、值就要衰减,并产生较大的相移。因此,惯性环节具有低通滤波器的功能。5)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图6-19 惯性环节的伯德图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对数幅频特性为对数相频特性为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惯性环节的倒数。与惯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相比,仅差一个负号。因此,一阶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与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对称于零分贝线,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对称于零度线,如图6-20所示。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图6-20 一阶微分环节的伯德图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
23、及稳态性能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为对数幅频特性为对数相频特性为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根据对数相频特性表达式可以画出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仍以/n为横坐标,对应于不同的值,形成一簇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如图6-21所示。对于任何值,当0时,G(j)0;当时,G(j)180;当n时,G(j)=90。图6-21 振荡环节的伯德图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7)延时环节延时环节的频率特性为对数幅频特性为对数相频特性为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一条零分贝线。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为一条曲线,如图6-22所示。6.2.3 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频域分析及稳态性能图6-22 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 一体化 技术 图文 课件 第六
限制150内